董弄村

董弄村

董弄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董堡鄉,轄董弄、小寨、老碳山等1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98戶,全村國土面積38.82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玉米、水稻、豆類等農作物。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董弄村董弄村
董弄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董堡鄉,地處董堡鄉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3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12公里。東鄰楊柳井,南鄰董堡,西鄰牡露,北鄰蓮城。轄董弄、小寨、老碳山等1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98戶,有鄉村人口3086人,其中農業人口3083人,勞動力187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70 人。
全村國土面積38.82平方公里,海拔1287.00米,年平均氣溫14 ℃,年降水量 1,065.00 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豆類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499.00畝,人均耕地0.88畝,林地36,560.00畝。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99.00畝(其中:田745.00畝,地1,754.00 畝),人均耕地0.88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6,56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71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6畝,主要種植八角、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0.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0.00畝;荒山荒地17,823.00畝,其他面積1,251.00 畝.

基礎設施

董弄村董弄村
董弄村董弄村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07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70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有704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1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60.0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99戶(分別占總數的33.24%和28.51%)。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12公里,距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4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00.00 畝,有效灌溉率為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3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40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7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3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38.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44.70萬元,畜牧業收入41.9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80頭,肉牛227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46.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64萬元, 工資性收入165.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55.90元,農民收入以農業收入、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3.9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43人 ,在省內務工100人,到省外務工14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主要銷售往本縣。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05戶,共鄉村人口3120人,其中男性1648人,女性1479人。其中農業人口3184人,勞動力1771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9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2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中學生就讀到。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24人,中學生8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9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29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726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3.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3.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2、人民民眾知識文化水平低,對新科學技術接受能力差;3、生產生活自然條件惡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1、多方籌資,大力改善進村道路和村內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2、加強民眾科學技術培訓,特別是農業科技培訓;3、合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