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文名稱: 葛藤山戰鬥
發生時間: 1934年3月12日
發生地點: 安徽金家寨以西葛藤山
事件介紹
1934年3月11日,活動在皖西地區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8軍(約2300人)由六安縣金家寨以南古碑沖地區出發,取道葛藤山到大埠口地區進行休整,12日進抵葛藤山休息。為防備駐南溪國民黨軍第54師第161旅(2個團)和駐湯家匯第75師1個旅的襲擊,紅28軍軍長徐海東、政治委員郭述申即以第84師第1營占領葛藤山東南山脊,警戒南溪方向;以第82師第3營占領火炮嶺北公路兩側高地,警戒湯家匯方向。不出所料,第161旅果然自南溪傾巢出動向紅84師第1營陣地進攻。第84師第1營堅守陣地阻擊,第2、第3營隱蔽集結於葛藤山待機。同時以紅82師第1、第2營向葛藤山西南佯動,將第161旅主力誘至簸石溝一帶,爾後留下1個排以猛烈火力吸引敵人,主力迅速隱蔽撤回葛藤山。當敵軍以主力向簸石溝進攻時,徐海東親率兩師主力共4個營和軍直屬隊2個連,沿葛藤山東南坡迂迴到第161旅主力側後,突然發起攻擊。與此同時,位於簸石溝陣地的1個排和堅守葛藤山東南山脊的第84師第1營亦乘勢出擊,經1個多小時激戰,將國民黨軍第161旅擊潰,斃傷其1000餘人,俘其第54師代理師長兼旅長劉書春以下130餘人。
事件分析
事件意義
葛藤山反擊戰鬥的勝利,打擊了敵人的瘋狂氣焰,鼓舞了根據地軍民的鬥爭情緒,配合了紅二十五軍在鄂東北地區的反"圍剿"鬥爭。
勝利的主要原因
1.決心大膽果斷。這次戰鬥,雙方兵力基本相等,但是,紅軍利用敵人戰鬥力弱、沒有後續部隊和自己處於有利地形等條件,定下殲敵的決心。
2.造成敵人的錯覺,爭取了主動。戰鬥一開始,敵以主力向紅軍左翼進攻。紅軍以兩個營的兵力向右翼佯動,造成敵人的錯覺,迷惑敵人,誘使敵人改變主攻方向,陷入被動。毛澤東說:這種"有計畫造成敵人的錯覺,給以不意的攻擊,是造成優勢和奪取主動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459頁)。
3.集中優勢兵力,打敵側後。紅軍以少數兵力積極佯動,符制和吸引敵人主力。當敵之主力被吸引到簸石溝後,紅軍集中優勢兵力,隱蔽迂迴到敵之側後,予敵以突然猛烈的打擊,使敵猝不及防,頓時動搖、混亂,失去控制。
4.戰鬥作風英勇頑強,戰術動作靈活協調。紅軍雖然經過長途跋涉,已很疲勞,但軍首長下達戰鬥命令後,部隊立即投入戰鬥,發揚了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主攻部隊動作隱蔽迅速,猛打猛衝,擔任防守和佯動的部隊沉著頑強,動作積極,反擊適時,構成了戰術上的密切協同,使敵人在紅軍前後夾擊之下潰敗。
主題關鍵字: 側翼迂迴 反擊戰鬥 阻擊戰
分類: 民主革命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