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沽娘娘會

葛沽娘娘會

葛沽的娘娘會不同天津的皇會,既不做壽也不過端午節,而是在元宵節的次日出巡,座樂會是娘娘會中最見風采最為氣派的項目。 葛沽位居海河下梢,是津南重鎮。早在元朝就建立了娘娘廟,香火十分興盛,娘娘會也很紅火,一直延續至今。

簡介

葛沽娘娘會 葛沽娘娘會

天津皇會亦稱“娘娘會”、“天后聖會”,系天津極隆重民俗活動,通常在祭祀海神媽祖慶典時舉行。而濱海古鎮葛沽則是環渤海地區著名皇會之鄉。

天津葛沽皇會俗稱“耍會”,興於明永樂年間,至今有“十老九樂”說法,即十道老會有九道稱“樂”,如海樂小車、安樂旱船等。

因廟會興起的葛沽輦,漸已演化為多道皇會主體,出會盛況聞名遐邇。每年農曆正十六,葛沽都會上演精彩民俗大戲--寶輦皇會。

有著600多年歷史的葛沽寶輦皇會歷經四代傳人,如今已發展成由11道寶輦和2道燈亭組成的輦會。傳統寶輦金碧輝煌,全部為木結構,採用精湛木雕藝術打造而成,在層層帷幔中間是端莊的媽祖坐像。晚上點燃寶輦寶亭上眾多燈盞,在巡遊中猶如移動燈山,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皇會分類

葛沽皇會分為“座樂”“耍樂”兩大類。

座樂

“座樂”包括“輦”、“棚”、“鼓”。“寶輦”系媽祖文化核心載體。“棚”是媽祖祭祀活動期間展放寶輦、供香客歇腳飲茶處所,該鎮共設八處茶棚。“鼓”即法鼓,借其演奏而烘托、渲染祭典氣氛,全鎮共有法鼓十道。

耍樂

“耍樂”是指高蹺、侉戲、梆子腔、竹馬、漁樵耕讀、槓箱等二十餘道皇會表演,與寶輦相輔相成同時演出,形成獨特葛沽寶輦文化。

葛沽以寶輦為核心的皇會體系,長期以來已成民眾信仰媽祖和傳承媽祖文化主要表現形式,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重要組成部分。

出巡

共有十棚二亭。十棚是東茶棚寶輦、西茶棚寶輦、北茶棚寶輦、閣前茶棚寶輦、東中街茶棚寶輦、營房茶棚寶輦、香鬥茶棚寶輦、寶輦茶棚寶輦和天一茶棚寶輦。二亭是寶輦茶棚的海亭和營房茶棚的燈亭。寶輦茶棚的寶輦最大,俗稱大奶奶寶輦,最具有權威性。

寶輦是象徵娘娘出巡的輦車。葛沽娘娘會的寶輦不是車而是轎,是一副大型的豪華抬轎。寶輦上街前呼後應,聲勢浩大。開路部分有門旗、龍旗、茶棚旗、法鼓旗各一對;法鼓座圖、燈圖各一座;盛衣擔子、茶飲擔子各一具。音樂部分,以法鼓為中心,配以饒錢。儀仗部分,俗稱鑾駕,有金瓜、金銀斧、節度鞭、朝天凳、龍風扇、御棍、提燈、香爐各一對。最後是寶輦部分,輦前有日照傘一具。傘上繡彩龍彩鳳。垂著一圈飄帶,上繡著吉祥語句。

舉傘和抬輦的有20人,這部分人必須是公認的正派人和清白人。寶輦從頂到身都披著黃緞圍子,四角上墜著長串的多穗的掛燈,莊嚴而又華貴,稱得上八面威風。寶輦在踩街亮相後正式入棚。除棚燈和輦燈大亮之外,沿茶棚兩側的住戶都要掛出各種各樣的宮燈壁燈。另外,距茶棚 10米以外,還要架起一支高過茶棚的燈桿,垂下一長串掛燈,作為寶輦的標誌。各花會在寶輦人棚後,每天下午和晚上都要前來拜輦換帖以示敬意。

接駕

正月十六正式接駕之日,寶輦的排列也是定而不移的。大奶奶寶輦必須壓後,因為這是最大的娘娘寶座,香鬥茶棚的寶輦必須在大奶奶寶輦之前,因為坐在主輦里的是服侍娘娘的侍女;海亭又必須在香斗寶輦之前,因為這是娘娘出巡時休息的亭子,當然也不能離娘娘大遠。其餘各輦,有的是子孫娘娘,有的是眼光娘娘,各居其位,全須按次序排定。

當寶輦隊伍進入娘娘廟前廣場時,以大奶奶寶輦居中,各輦按雁翅形排列。各花會會頭持香進廟跪拜,然後出廟向大奶奶寶輦跪拜。全體人員也隨著跪拜,一時間鞭炮緊響,鼓樂齊鳴。象徵著娘娘已從廟裡進入輦內。接駕完備,各路花會依次順序步入會道,沿街落場。完到玉皇廟聚會,凌晨三時又在灶籬廟聚會,繞道返回娘娘廟,仍然點香跪拜,娘娘在香菸繚繞中從寶輦上回歸娘娘廟,結束了她一夜的出巡。

花會迎新

建國後,葛沽娘娘會去掉了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部分,更新為民眾性的民間娛樂活動。座樂會也簡化程式,增添了新內容,成為一道深受民眾歡迎的民間花會。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抬輦講究步伐的整齊劃一和多種多樣。跑輦和顫輦堪稱絕活。跑輦如芽雲入霧,金澄澄的寶輦風飄一樣前進,四角上墜著長串的多穗掛燈靜而下動。顫輦如醉漢發狂,帶著串燈的轎桿上下播顫,掛燈的長穗動而下亂,很具有觀賞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