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珍妃

著名的珍妃

著名的珍妃,是清代光緒皇帝載湉的妃子。她葬在位於河北遵化縣的清西陵崇陵的崇妃園寢,與她的姐姐瑾妃葬於同一墓園。
清西陵泰陵東面5公里的金龍峪,是光緒皇帝的陵墓——崇陵。

(圖)著名的珍妃著名的珍妃

清帝后妃有兩位女子曾獲“珍妃”這一封號,一位是道光帝珍妃赫舍里氏,另一位就是廣為人知的光緒帝寵妃他他拉氏。

(圖)光緒珍妃木梳 光緒珍妃木梳

人物生平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人們一般習慣按她曾獲封的珍妃來稱呼她。清朝光緒皇帝的側妃,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子,後因獲罪於慈禧而被投井殺害。生於光緒二年二月初三,為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
光緒十四年(1888年)10月初五慈禧太后選定其弟,副都統桂祥的女兒葉赫那拉氏為光緒帝之後,同時封珍妃與她的姐姐瑾妃為嬪,時瑾嬪15歲,珍嬪13歲。光緒二十年,兩人同時晉封為妃。珍妃其祖父乃陝甘總督裕泰,其父長敘曾任戶部右侍郎,其伯父長善乃廣州將軍,珍妃與其姊瑾妃自幼隨長善在廣州長大。珍妃10歲那年,長善卸任廣州將軍,她與姊姊隨同北返北京。 1889年,珍妃兩姊妹被入選宮中,13歲的她被封為珍嬪,15歲的姐姐封為瑾嬪,嬪為九等宮女序列中的第六等,直至光緒二十年甲午春(1894年),因慈禧太后七旬萬壽加恩得晉嬪為妃,前面還有皇后、皇貴妃、貴妃三個等級。光緒26年(1900年)8月初,八國聯軍集結兵力進攻北京,慈禧太后挾持光緒帝慌忙出逃。行前,命太監將幽禁於北三所壽藥房中的珍妃喚出,推入位於慈寧宮後貞順門的井中淹死。當時,珍妃年僅25歲。
珍妃入宮時,照片技術已傳入中國。但在當時,相機被認為是污巧之物,會取人魂魄,致使人損壽。而珍妃卻能接受照相術,成為清宮后妃中,照相最早者。但從故宮博物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珍藏的大量照片和底片來看,數量最多的是慈禧太后,其次是光緒帝後隆裕,光緒帝妃瑾妃,再就是溥儀幼年及遜位後留居後三宮時期的照片,這當中獨不見光緒和珍妃的照片。
珍妃遇害後的第2年,慈禧,光緒帝由西安返京,命人將珍妃屍體打撈,追封為珍貴妃,初葬恩濟莊。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存的清宮檔案中有下述記載:“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初四,貞妃安葬在恩濟莊,過過營地一座”。在追封珍妃為珍貴妃的諭旨中,曾有“上年京師之變,倉猝之中,珍妃扈從不及,即於宮中殉難,洵屬書烈可嘉,恩著追贈貴妃位號,以是褒恤”。將“珍”寫成“貞”,大概有以示崇敬之意。

得寵與獲罪

光緒大婚之後,隆裕皇后逐漸失寵,而瑾妃與光緒相處漠漠。惟珍妃生性乖巧、善解人意,工翰墨會下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光緒共食飲共玩共樂,對於男女之事毫不在意,“德宗尤寵愛之,與皇后不甚親睦。”(《國聞備乘》)
清朝制度,妃子例銀(工資)每年300兩,嬪為200兩。珍妃用度不足,又不會節省,還對宮中太監時有賞賜,虧空日甚。她遂串通太監,侍寵多次受賄賣官。因為有利可圖,當時太監中最有勢力的數人均染指其中。慈禧曾當面拷問珍妃,並從其住處搜獲記有其賣官收入的一本賬本。由於樹大招風,賣官鬻爵的不法勾當影響日漸彰顯,引起了慈禧的強烈不滿。
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年)十月,光緒帝奉慈禧皇太后懿旨,將瑾妃、珍妃著降為貴人(第七等),“甲午以後,你知道,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有一年難得有幾個月安寧時間,慈禧就把壽誕辦得比往常隆重了許多,以示慶祝。當時的珍妃,雖然已經成熟了不少,而且謹言慎行,但當珍妃看到慈禧的壽典未免隆重,於是私底下向光緒議論,對慈禧的奢華有所不滿,慈禧的眼線遍布整個皇宮,不知道哪個小人去給慈禧告了密,慈禧聽完後大怒,令人把珍妃找來,珍妃來儲秀宮,還沒來得及給慈禧請安,慈禧指著她就開始罵,說什麼我為大清朝效力幾十年,辦個壽典你也要說三道四,你不想我好怎的?珍妃連忙跪下解釋,李蓮英也過來勸,至於後來怎么了,我就不知道了,總之,慈禧討厭珍妃的心越來越強烈。 在戊戌年的兩個月里,珍妃請奶奶教她倒茶,她不多說話,頭髮永遠梳得很整齊,耳朵上一貫帶著光緒賞的,一個很樸素的耳環,首飾在甲午年被慈禧繳了不少,她總是默默地在一旁聽,輪上她親自動手時,她總是做完了便又退至一旁,對於當時的珍妃來說,能夠親自給心愛的人泡杯茶就是最大的幸福了。你應該知道的,變法期間,各地的奏摺雪花似的飛到光緒手裡,光緒又時常召見大臣,不在寢宮,所以那些奏摺一堆一堆地抱進來,珍妃就領著奶奶以及其他幾個宮女忙著打理,幾乎奏摺每天都會堆成一座小山,光緒每晚每晚地熬夜批改,珍妃也幾乎每天陪著他,但有些陰險小人見不得別人好,於是又有了珍妃支持變法,干預朝政這個說法。”“以示薄懲”。珍妃被幽閉於宮西二長街百子門內牢院(也就是常說的“冷宮”),從此與光緒隔絕,不能見面。

沉井與後事

庚子年(1900年)7月20日,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慈禧決定攜帶光緒等一行人出走西安。此時,大家都換了百姓布衣聚在壽寧宮,“慈禧忽感觸前事,出珍妃於牢院。強詞珍妃帶走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輕惹出是非,因命太監將樂壽堂前的井蓋打開,要珍妃自盡,珍妃不肯死。眾人遂令太監將珍妃推入井中。”執行此命的是慈禧的領班太監崔玉貴。
民間認為珍妃是因為支持光緒進行戊戌變法而觸怒了慈禧太后,但史料對此並無確切記載。目前史學界較贊成的觀點是,珍妃因多次違反宮闈禁忌,賣官受賄,再加上光緒皇帝對她情有獨鍾,冷落了慈禧的親外甥女隆裕皇后,最終落得被殺害的下場。
1901年春清廷與八國聯軍媾和,慈禧、光緒等準備還朝。慈禧見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人將屍骨被打撈出來,裝殮入棺,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的宮女墓地,並企圖以“貞烈殉節”的名義掩世人耳口。民國二年(1913年),其姊瑾妃(時為端康皇太妃)將珍妃遷葬光緒景陵妃嬪園寢,並為她修建了一個小靈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靈堂上懸掛一額紙匾,上書“精衛通誠”,頌揚珍妃對光緒的一片真情。
珍妃的姐姐瑾妃的結局比她的妹妹強多了。光緒二十六年七月,瑾妃隨慈禧也逃出了京城,一年多以後才返回皇宮。光緒帝死後,宣統帝溥儀尊封她為皇考瑾貴妃。1913年3月,溥儀又尊封她為端康皇貴太妃。
據溥儀回憶,隆裕皇太后死後,瑾妃就成為紫禁城內倖存的四妃之首(另外三妃是敬懿皇貴妃、莊和皇貴妃、榮惠皇貴妃,她們三人都是同治帝的妃子)。瑾妃很專權,自己儼然成了皇太后,效法慈禧,讓溥儀叫她皇額娘,經常管教溥儀,不把皇帝放在眼中。為此,溥儀在一些人的慫恿下,公開與瑾妃吵了一架,使瑾妃很下不來台,溥儀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瑾妃為了出這口氣,把溥儀的奶奶、母親召進宮,對她二人施加壓力。她二人可嚇壞了,一齊跪下來苦苦哀求,答應勸溥儀給瑾妃賠禮道歉。最後溥儀經不住祖母和母親的苦勸,被迫給瑾妃道了歉。溥儀的母親個性極強,從未受過別人的訓斥。這次窩了一肚子火,回到家吞了鴉片煙自殺了。瑾妃聽了這個訊息以後,吃驚不小,深怕溥儀追究此事,於是也改變了對溥儀的態度,兩人關係有了明顯地緩和。
1924年10月20日瑾妃病死,終年51歲,溥儀謚之為端康皇貴妃。1925年10月29日葬入崇陵妃園寢東寶券內。

珍妃墓空背“被盜之名”幾十年

河北易縣,清西陵崇妃園寢,珍妃和瑾妃,這一對同胞姊妹一右一左,靜靜地躺在蒼翠的松柏之中。1938年,這兩座墓穴中的一座被盜,墓內珍寶被洗劫一空。1989年,一部電影《夜盜珍妃墓》讓人們相信,被盜的就是珍妃墓。
本報記者在通過近一個月的追蹤和採訪後得知,其實當年被盜之墓是瑾妃墓。1938年農曆十一月,一夥以鄂世臣為首的不法匪徒在夜間盜掘了瑾妃墓,掠走了全部殉葬珍寶。
本報記者曾採訪過當年的盜墓人之一關友仁(清朝後裔),他寫過一本書《盜墓人》,細緻地講述了1938年珍妃墓(實為瑾妃墓)的被盜經過。
慈禧不可能厚葬珍妃。如果厚葬珍妃,就表示慈禧承認自己有罪,這不但是向珍妃低頭,也是向光緒和朝廷眾臣低頭,這是慈禧不可能做到的。厚葬只能是慈禧死後,後人因為同情和懷念珍妃,在她的墓裏放入一些寶物,但不會很多。因此,珍妃墓不值得一盜。

側面評價

珍妃之兄志銳,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為主戰派,弟志錡同維新派關係密切,“嘗偵宮中密事,輸告新黨”。珍妃傾向變法,支持光緒掌握政權,引起慈禧太后的忌恨。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逃離北京時,派太監崔玉貴將她推入井中溺死(珍妃井)。一位伺候過慈禧的何姓老宮女曾對這一事件做了如下回憶:
“逃跑是光緒二十六年,即庚子年的七月二十一日。頭一天的下午,老太后在樂壽堂屋裡睡午覺。我和往常一樣,陪伴在寢宮裡,背靠西牆,坐在磚地上,面對著門口。這是侍寢的規矩。突然,老太后坐起來了,撩開帳子。平常撩帳子的事是侍女乾的。今天很意外,嚇了我一跳。老太后匆匆洗完臉,一聲沒吩咐,竟自己走出了樂壽堂。我們跟隨老太后走到西廊子中間,老太后說:“你們不用伺候。”這是老太后午睡醒來的第一句話。我們眼看著老太后自各兒往北走,進了頤和軒。大約有半個多時辰,老太后從頤和軒出來,鐵青著臉皮,一句話也不說。我們是在廊子上迎老太后回來的。晚上便有人偷偷地傳說,老太后賜死珍妃,讓人把珍妃推到井裡了。我們更不能多說一句話。洋人打到北京來了,整個宮又鬧騰起來了......出走那天,主子喝了涼茶我正準備收杯子,忽然看見太后宮裡的太監跑了進來,手裡還拿著一個包袱,他也不顧主僕之分,直接將包袱塞進了主子手裡,說:太后有旨,讓皇后主帶上一個丫頭換上包里的衣裳,去樂壽堂。主子打開包袱,見我在一旁,忙把丫頭穿的衣裳給了我。換上衣服我跟著主子趕忙到了樂壽堂,進去以後看見樂壽堂亂鬨鬨的,我匆匆掃一遍,發現同治爺的妃子都來了,就是皇上和珍小主沒來,主子進去給太后請了個安,太后忙著辦事沒功夫搭理她。過後不久,皇上也來了,太后也沒再耽擱了,立即下令出發......後來在路上,我便聽說了珍小主落井的訊息......前幾天,我跟主子去瞧皇上,發現皇上眼神呆滯,對皇后主子也是愛理不理的,估計他已經知道了珍小主的事”
這位何姓宮女所講,與唐冠卿所講完全吻合。這位何姓宮女還說,民國初年,崔玉貴曾到她家串門,親口講了處死珍妃的經過,與唐冠卿所講也基本一樣。這表明唐冠卿所講的珍妃遇害的情節是真實的。

光緒與珍妃

1888年,光緒18歲。13歲的她和長她2歲的姐姐,雙雙選中入宮,分別賜封珍嬪、瑾嬪。與此同時,選定慈禧胞弟桂祥21歲的女兒葉赫那拉氏為皇后。次年正月,光緒舉行大婚典禮,奉迎葉赫那拉氏皇后入宮(隆裕皇后)。珍、瑾二嬪先期入宮,珍嬪居東六宮的景仁宮,瑾嬪居東六宮的永和宮。
據說,珍妃姿容婉麗,賦性聰穎,又擅琴棋書畫,初入宮時,亦為慈禧所鍾愛,知她性喜書畫,還讓內廷供奉繆嘉蕙女士教她。平時她居景仁宮,與光緒則同居養心殿。她不僅美麗動人,13歲的年齡,還不失孩童的天真活潑。光緒總是讓她隨侍身邊,同桌共食,同床共寢。他們還老是互換裝束,嬉戲玩樂,這給精神上長期受壓抑的光緒帶來了許多的安慰和快樂。相形之下,隆裕皇后就差遠了,她比光緒大三歲,又其貌不揚,加之生性嫉妒,老是在慈禧面前撥弄是非,致使珍妃受責受辱,光緒遷怒於皇后,夫妻感情一天天壞起來。
珍妃喜歡打扮,常愛穿些時新衣裳。在吟詩作畫之餘,她還愛擺弄相機,留下幾張倩影,打發宮中沉寂的歲月。這些,自然也是慈禧所看不慣的。在對甲午之戰的“戰與和”的問題上,光緒與慈禧發生了嚴重分歧,朝中形成了主戰的“帝黨”與主和的“後黨”。珍、瑾二妃的胞兄志銳,珍妃的老師文廷式,也捲入這場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為了鉗制珍妃姊妹,達到打擊帝黨的目的,慈禧以“近來習尚浮華”為由,把珍妃姊妹同時降為貴人。同時還頒下兩塊禁牌,一塊是給珍、瑾二妃的,是要求她們謹言慎行,穿著樸素,遠離新巧稀奇物件;另一塊是給隆裕皇后的,要她嚴加看管珍、瑾二妃。
1898年,光緒推行變法維新,恢復了妃位的珍妃,自然成了光緒帝的支持者。好夢只做了103天,戊戌變法就失敗了,光緒皇帝被幽禁於中南海里的瀛台,珍妃被拘禁於紫禁城中的北三所。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挾持光緒西逃,又讓太監崔玉貴把珍妃推入樂壽堂後的井中溺死。後來,人們稱這口井為“珍妃井”。
關於珍妃墜井,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慈禧挾光緒西逃之時,珍妃正患天花,病臥在床,又在囚禁之中。珍妃懇求放歸娘家養病。但這與宮中禮制不合,慈禧遂逼迫珍妃投井自盡。

(圖)珍妃井珍妃井

珍妃死後。先葬於西直門外。光緒死後,又移葬崇陵,恩愛夫妻魂歸一處。

著名的珍妃(圖)珍妃
珍妃

珍妃個人小檔案

姓氏:他他拉氏
出生:光緒二年(1876)二月初三日
屬相:鼠
父親:長敘
丈夫:光緒帝載湉
子女:無
入宮: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五日
封嬪:光緒十五年(1889)十月初五日
封妃:光緒二十年(1894)正月
降為貴人:光緒二十年(1894)十月初一日二十九日
恢復妃號:光緒二十一年十月十五日 (1895)
最得意:深受夫君寵愛
最失意:長期囚禁 未能幫助夫君匡扶朝綱
最痛心:被慈禧所害,屈死井
最大遺憾:不能與丈夫終身廝守,無子女
卒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七月二十一日
享年:25歲
入葬:1913年12月13日
陵寢:崇陵妃園寢
諡號:死後先被追封為珍貴妃。宣統皇帝即位時追封她為恪順皇貴妃

相關影視

西太后與珍妃
電影名:西太后與珍妃

(圖)慈禧和宮中的貴婦們(最前左為瑾妃,最前右為隆欲,中為慈禧)慈禧和宮中的貴婦們(最前左為瑾妃,最前右為隆欲,中為慈禧)

導 演:易文
編 劇:汪榴照
主 演:李湄 唐迪 王豪 鹿瑜 莫愁
上 映:1964年01月08日
地 區:中國香港
顏 色:彩色
聲 音:單聲道
時 長:114分鐘
類 型:劇情片
故事梗概
葉赫那拉氏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當 她還是懿貴妃時,就在宮中弄權,自 恃生有阿哥,母憑子貴,更為得勢。 鹹豐皇帝駕崩,她發動辛酉政變,除 去權臣肅順等,與慈安太后共同垂簾 聽政。後更進一步玩弄權術,使慈安 主動交出政權。同治登基十三年,國 家歷經內憂外患,那拉氏以西太后之 尊把持朝政,竟也維持小康局面。同 治駕崩,她立外甥載為嗣,年號 光緒。光緒即位後,一意維新救國, 遂與西太后不和,加上珍妃性格開朗 ,支持光緒重用新黨,更遭西太后忌 恨。公元1898年,西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廢新黨,幽禁光緒於瀛台。1900 年八國聯軍入侵。她偕光緒倉皇棄京 西狩,臨行前還逼死珍妃。這時國勢 已頹,葉赫那拉氏歷經鹹豐、同治、 光緒三朝,弄權四十餘年,已將近尾聲了。

清道光帝珍妃赫舍里氏

珍妃 ,赫舍里氏(1804-?),滿洲鑲藍旗,生於嘉慶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父赫舍里容海,曾任廣東按察司按察使,母伊爾根覺羅氏。 道光帝妃嬪之一。
道光二年(1825年)入宮,冊封珍貴人, 道光四年(1827年)晉珍嬪。 道光五年(1828年)八月初八奉皇太后懿旨,晉珍妃。道光六年(1829年)降為珍嬪。金冊,金印交回造辦處熔化。道光九年十一月前卒,年二十四歲,不知葬於何處,待考。

崇陵

這是我國現存的帝陵中的最後一座。因為末代皇帝宣統是作為平民去世的,不可能再建皇陵。光緒在位期間,並未建設陵墓。

崇陵始建於他死後的1909年。1911年清皇朝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崇陵還沒建成,其後由遜清皇室繼續修建,到1915年完工。

崇陵葬有光緒和孝定景皇后(即隆裕皇后)。崇陵與光緒的先祖雍正、嘉慶、道光皇帝的泰陵、昌陵、慕陵相比,範圍和規模都要小得多,沒有大碑亭、石象生等建築,但仍保留了皇家陵墓的氣派。明樓和三座門前有御帶河,隆恩殿內彩繪色澤鮮麗,殿前的龍鳳石雕刻細緻精美。

珍妃和瑾妃的園寢

在崇陵東邊崇妃園寢的墓園中有珍妃和瑾妃的園寢,珍妃墓碑上刻著:“恪珍貴妃之墓”。雖然寶頂周圍的蒼松翠柏還能顯示著些微的皇家遺風,但寶頂四周的灰皮已經剝落,生長於墓頂的乾枯的荒草在朔風中顫慄,給人以衰敗蒼涼之感。

關於珍妃故事

關於珍妃,《清史·列傳一·后妃》有兩行半的文字記載:“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貴妃(按即瑾妃)女弟。同選,為珍嬪。進珍妃。以忤太后,諭責其習尚奢華,屢有乞請,降貴人。逾年,仍封珍妃。二十六年,太后出巡,沈於井。二十七年,上還京師。追進皇貴妃。葬西直門外,移祔崇陵。追進尊封。”
珍妃姓他他拉氏,滿洲世族,鑲紅旗人。據商衍瀛先生考據,珍妃的祖父為陝甘總督裕泰。父為長敘,官戶部右侍郎時,於光緒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其第二女結婚,適逢康熙忌辰,因犯諱得了個“鼓樂喧闐,藐法妄為”的罪名被參奏“部議革職”。長敘的胞兄長善,曾任廣州將軍。珍妃與其姊瑾妃,自幼即隨長善在廣州。

長善喜攬文士,曾聘文廷式教其姊妹二人讀書,書房就在廣州將軍署內。珍妃的哥哥志銳、志鈞也隨長善在廣州,頗有文名,與文廷式極相契合。志銳為光緒六年庚寅科翰林院編修,後任至伊犂將軍。

志鈞為光緒九年癸未科翰林院編修,後任至正黃旗滿洲副都統。又有兄志錡,一向在北京。長善於光緒十年卸廣州將軍任,珍妃姊妹才隨同來到北京。
光緒十四年姊妹二人同時應選入宮,分別被封為瑾嬪、珍嬪;光緒二十一年春,因逢西太后七旬萬壽加恩之故,又晉封為瑾妃、珍妃。珍妃進宮時才十三歲,天真活潑,聰明伶俐,性格開朗,才華出眾,頗得光緒的歡心。光緒每次退朝,珍妃終日相伴,想法順應皇上的喜愛。有時故扮男裝,滿頭烏髮,後垂長辮,頭插三眼花翎,身著長袍馬褂,腰系絲帶,足蹬朝靴,儼然是一位美少年似的差官。就這樣與光緒共食共飲共玩共樂。她還“通書史,解吟詠繪事”,能在列強侵華,國勢日衰之際,支持光緒執掌政權,推行新政,實現“富國強兵”、“不作亡國之君”的夙願。光緒在政治上受壓抑,行動上遭監視的情況下,很自然地把珍妃當成知己,百般恩愛。
慈禧太后對珍妃的認識和態度,有一個由喜歡到忌妒、厭惡、憎恨的轉變過程,最後竟然對她下了毒手。

據記載:“珍妃初入宮時,頗得慈禧歡,教以雙手寫字。後慈禧賜群臣福、壽、龍、虎等字,均妃代筆。勢且青勝於藍,慈禧乃漸妒,妒而生惡,遇事則不滿。”(《人文月刊》卷六)。珍妃“每侍慈禧披覽奏章,從旁窺測,即能知其概要,預料太后將如何披答。退與同輩言之,及懿旨下,百不爽一。後為太后所知,訝其才已勝己也,忌之尤甚”(《慈禧軟事》)。珍妃喜歡攝影,常艷裝露容,任聽內監拍攝。慈禧則以“宮嬪不應所為”加以斥責。對她戲著男裝,慈禧更認為是放蕩不羈,大逆不道。至於珍妃支持光緒變法維新,理所當然地遭到慈禧的忌恨,所以慈禧在囚光緒於南海瀛台的同時,也將珍妃軟禁於故宮鍾粹宮北三所。
關於珍妃被害經過,有一篇清末太監寫的回憶文章《王祥親眼看見珍妃被丟到井裡》,作了詳細的現場描述:八國聯軍打近了北京,西太后站不住腳,逃往西安,臨走的時候,把珍妃害了。庚子年七月二十日,宮裡亂七八糟的,西太后和皇上都改變了裝束,就要逃出宮了。就在這個當兒,她親自率領瑾妃和御前首領太監崔玉貴、王德環到了寧壽宮,把珍妃從三所里提出來。珍妃在冷宮不知受了多少折磨。她被提到西太后跟前,戰戰兢兢,一副憔悴的模樣。西太后對她說,現在太后和皇上就要離京了,本來想帶她走,但是兵荒馬亂的年月,萬一出了什麼事,丟了皇家的體面,就對不住祖宗了,讓她趕快自盡。珍妃對西太后說,皇上應該留在北京。但是不等珍妃說明道理,西太后就冷笑了一聲,搶白她說:“你死在眼前,還胡主張什麼!”珍妃跪在西太后面前,哀求留她一條活命,口裡不斷地呼叫:“皇爸爸,皇爸爸!饒恕奴才吧,以後不再做錯事了!”西太后氣狠狠地呼喝:“你死去吧!”並吩咐快點動手。崔玉貴走上前去,把珍妃扯過來,連挾帶提地把她丟到井裡了。
事後,有人寫了一首詩,對珍妃之死發出深深的感慨:“金井一叫墮,淒涼瑤殿旁。殘枝未零落,映日有輝光。溝水空流恨,霓裳與斷腸。何如澤畔草,猶得賦鴛鴦。”
年方24歲的珍婦被淹死在井中。西太后一夥人倉皇衝出神武門,逃離京城,繞道抵達西安。八國聯軍鏇即占領北京。光緒二十七年春,清廷與聯軍議和,慈禧派崔玉貴進京探聽訊息,並查看宮內情景。她得知慈寧宮內住的皇妃都還平安,珍妃所投的井也依然如故,就讓內務府備辦棺材,將珍妃屍體從井中打撈出來,重行裝殮入棺,送到京城西郊埋葬。這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慈禧、光緒還宮,三十日即下一道懿旨:“上年京師之變,倉卒之中,珍妃扈從不及,即於宮闈殉難,洵屬節烈可嘉,加恩著追贈貴妃,以示褒恤。”就這樣,假惺惺地給她親手害死的珍妃,加了一個“貴妃”的頭銜。
慈禧死後,瑾妃為了紀念被殘害致死的妹妹,在“珍妃井”北面的房子裡,布置了一個小靈堂,供著珍妃的牌位。珍妃被害的那口井,從此被人稱為“珍妃井”。無疑,這裡邊含有對慈禧惡行的譴責,和對珍妃的同情與懷念。
珍妃死後,埋葬在西郊的什麼地方?各種記述歧異。《清史稿》說:“葬西直門外”;《遜清皇室軼事》說“葬於西直門外的恩濟莊”;《珍妃其人》說“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太監公墓南的宮女墓地”;《崇陵傳信錄》則說“淺葬京西田村”。恩濟莊在阜成門外海淀區八里莊之西,也可說是“西直門外”。珍妃到底埋葬在海淀區的恩濟莊,還是田村?據查,恩濟莊確有一座“老公墳”,即太監公墓,連大太監李蓮英的墳也距此不遠,但在老公墳南邊並未發現宮女墓地。在恩濟莊西三里的田村卻有妃嬪停棺之地。據《詩書見聞錄》記載:“乾隆三年,端慧太子薨,停棺於城西的田村。”又據《養光齋叢錄》記載:清代雍正年間,“妃嬪病歿,金棺皆停吉祥所。五日後乃奉移田村。”由此觀之,“珍妃淺葬田村”是符合事實的。
1914年,隆裕皇后去世,與德宗景皇帝(即光緒)合葬於西陵金龍峪之崇陵;同時也將珍妃從海淀區田村遷葬於崇妃園寢。
珍妃的安葬事宜,由武備院卿榮銓辦理。首先將珍妃的金棺由田村啟行,進阜成門,經西四牌樓、西長安街,出正陽門至火車站,再換靈車,運到西陵梁各莊行宮暫安。然後移葬於崇妃園寢西墓穴內。據檔案記載,安葬儀節及經過如下:“奉安預日,敬謹包裹。奉安日安設八十人大槓於行宮門外。上罩金黃蟒緞幃、石青妝緞幨行罩,隨行三十二人夾槓,所用舁夫給與駕衣,四角備余夫四名,搭彩頭目敲擊響尺。金棺升夾槓,專奉內管領奠酒三爵,內務府官員柏唐阿楊撒紙錢,升大槓。內務府卿奠酒三爵,焚化紙錢。內務府官員隨行照料,指示換撥。內務府護軍統領一員,率領護軍參領、護軍等輪流執豹尾槍行,所過門橋,內管領奠酒、焚紙。金棺經由道路、橋樑應陵寢內務府查勘辦理。金棺至園寢門外升夾槓,內管領奠酒,焚化紙錢。

所有送往人員,守護陵寢官員人等,俱行齊集。金棺至園寢解去包裹絹棉束布,惟留棺套。至奉安時,請至寶圈(墓穴)解去棺套。進至圈內,永遠奉安於寶床上。

內務府卿奠酒三爵,眾隨行禮,焚化紙錢。帶往現用之砧案、供桌、木蘭茶桌、酒桌應留各件俱連套袱交園寢辦事官收存,以備套用。至四時致祭,俱交陵寢大臣照例辦理。”

就這樣,珍妃永遠被埋葬在永寧山下了。
現在,崇妃園寢內的珍妃墓依然完整無損,葬於東墓穴內的瑾妃墓,則於日偽統治北平時期被盜過。崇妃園寢和西陵其他帝後陵寢一起,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珍妃

在封建社會,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德、容、功、言)是女人必須奉行的人生準則。對於妃嬪來說,宮中事務有內務府管理,國家大事有皇帝、大臣處理,吃穿住行有太監宮女們伺候,她們只是皇帝傳宗接代的工具和舉行典禮時的陪襯,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和個性。就在清王朝晚期,卻出現了一名妃子,她敢於衝擊封建禮教的束縛、祖制家法的桎梏,勇於向世俗挑戰,具有強烈的叛逆精神。這位妃子就是光緒帝的珍妃他他拉氏。

他他拉氏是原戶部右侍郎長敘之女,滿洲鑲紅旗。長敘有三子、五女。長子、次子、長女、次女、三女均為原配妻子所生;三子、四女、五女皆為妾生。四女就是後來的瑾妃,五女就是珍妃。

瑾妃生於同治十三年(1874)八月十五日,珍妃生於光緒二年(1876)二月初三日。光緒十四年(1888)參選秀女時,瑾妃15歲,珍妃13歲,都已是妙齡少女。珍妃白皙無瑕,五官清秀俊美,而且聰明伶俐,性格開朗。瑾妃稍遜於其妹,但也稱得上美人。這次參選秀女,對她們姐妹來說,是人生悲劇的開始。

清道光帝珍妃赫舍里氏

珍妃 ,赫舍里氏(1804-?),滿洲鑲藍旗,生於嘉慶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父赫舍里容海,曾任廣東按察司按察使,母伊爾根覺羅氏。 道光帝妃嬪之一。
道光二年(1825年)入宮,冊封珍貴人, 道光四年(1827年)晉珍嬪。 道光五年(1828年)八月初八奉皇太后懿旨,晉珍妃。道光六年(1829年)降為珍嬪。金冊,金印交回造辦處熔化。道光九年十一月前卒,年二十四歲,不知葬於何處,待考。

擴展閱讀:

1.珍妃紀念館 http://www.eelove.cn/zhenji
2.古井幽情--珍妃紀念網 http://zhenfei.memsky.com
3.http://zhenguifei.netor.com
4.《正說清朝十二后妃
5.《【回憶錄】鮮為人知的清宮生活》
6.電影「錯盜」珍妃墓--百度貼吧 http://tieba.baidu.com/f?kz=169438388
7.關友仁盜珍妃墓--易縣文化旅遊網 http://www.yixly.com/qxl48.htm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