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葉煥榮祖籍東莞塘廈鎮,是英國華商首富,英國華人超市王中王。於1970年在英國伯明罕創辦了榮業行,目前已經發展為英國規模最大的中國食品超級市場及批發中心。榮業行在英國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罕已有4家大型連鎖超市,總部設在伯明罕,為英國2000多家中餐館和零售店提供商品。葉煥榮先生飲水思源,是一個熱愛家鄉的赤子,積極支持家鄉發展,熱心公益事業,曾捐資支持家鄉興建學校及水電設施,成立“葉煥榮兄弟助學金”資助在英留學的華裔學生。鄉音切切,鄉情依依。在英國生活的華人,沒人不去榮業行,也沒人不知道榮業行老闆葉煥榮。他是第一個進入英國富豪排行榜的華人,也是英國華人中的傳奇人物。2012年,獲世界莞商大會“傑出莞商”。
人物事跡
葉煥榮.獲女王頒OBE
(英國)英女王公布今年元旦授勳名單,英國華人首富葉煥榮獲頒OBE勳章。現年70歲的葉煥榮當年從香港隻身到英國闖天下時,身上只有10英鎊現金(約馬幣55.5令吉),由洗碗工做起,最終登上英國富豪榜居英華人首富。
葉煥榮是英國首名華裔超級富豪。他經營的連鎖超市“榮業行”以銷售中日泰韓等亞洲食品、雜貨乃至自家品牌的中式醬料聞名,分布伯明罕、曼徹斯特和倫敦等地,是全英最大中式超市。此外,他還用企業盈利於1985年成立“葉煥榮兄弟慈善信託基金”,扶貧和推廣教育,包括提供助學金。
身懷55令吉闖英謀生
人稱葉叔的葉煥榮於廣東東莞出生,童年時移居香港,中學畢業後於1959年隻身乘船赴英。70年代時他創辦了出售東方食品及產品的雜貨連鎖店“榮業行”。由於他奉行的經營及理財哲學以穩紮穩打為主,“榮業行”的發展幾乎不用銀行借貸。“榮業行”不斷買地皮及物業,也令葉煥榮成為當地地產大亨。
經歷
在現代商業新模式的發展上,榮業行也是與時俱進,2004年11月11日起,榮業行的網上購物正式開通,這是在英華人超市的首家。2005年,榮業行還計畫在英國再開至少8家分行,更計畫將商業範圍從食品拓展到百貨,叫做“thingsChinese”,將凡是中國有的、英國需要的都包攬在其經營範圍之內。並不斷擴大客源,特別是大力發展英國消費者,滿足英國本地人的商業需求,深入到英國人的日常需求中去。 從洗杯工到英國華人首富
葉煥榮是客家人,客家人一向是闖蕩天涯,四海為家,他和他的家族就是之中的典型代表。葉煥榮生於廣東,在東莞度過童年,後因家族財產盡失,舉家遷移香港,在港完成學業後於1959年到英國,當時剛20齣頭的他,像所有背井離鄉夢想淘金的年輕人一樣,從最底層的雜工開始自己的創業。依靠在中餐館的酒吧檯後面做洗杯工和每日十幾小時天日不見的勞作所積累到的底金,創辦了榮業行,並一手將其發展成了英國最大的華人企業。而其家族中所有的人現也都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世界各地創造了輝煌的事業和財富。
憶及自己的創業道路時,葉煥榮總是開玩笑地說,他的家族雖然沒有留給他什麼財產,但是遺傳給了他做生意的細胞和頭腦。事實上,他正是靠著這種特有的先天的生意靈性,後天非常的商業洞察力和睿智與勤奮,書寫了從一個洗杯工成為富翁的傳奇篇章。
葉煥榮說,大多數移民企業,都是依靠家族的力量創建和發展起來的,這是海外華僑企業的共同特點。榮業行也是家族企業,不同的是,榮業行有非常嚴格的管理制度,他認為,一個企業無論大小,管理非常重要,一定要專業化。葉煥榮有一個理論,就是老闆一定要和員工一起同甘共苦,要關心企業的一點一滴,如果老闆是松松垮垮的,如何要求員工認真緊張起來?在榮業行里,事無巨細,他都會關心到,是一個完全不像老闆的老闆。無論多晚,每天他都要到榮業行看一眼才回家睡覺。他風趣而飽含深情地說,這就像是一個父親每天晚上和他寶寶親吻道晚安一般。說到他的生意經,他說,三十多年來,他都是以經營貿易和房地產為主,因為房地產和貿易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是骨骼,一個是血肉。“我做生意都是做我自己熟悉的行當,不熟悉的我不做,我自己控制不了的我也不做。”
無須諱言,接受教育的局限、工作生活的單調重複和對物質生活的簡單滿足,使一些華僑的事業發展有了一定局限。然而,葉煥榮卻完全不同,雖然他常說自己受過的教育有限,但是了解他或與他談過話的人都會感覺到他的睿智、幽默和博學。和葉煥榮聊天是一大享受,他不僅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而且談話間,還經常是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極富哲理,有時讓人拍案叫絕。除了生意,他對政治、對歷史、對社會、對人、對家庭生活、對男女情感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相信只有博覽群書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睿智,只有飽經風霜的人才會有這樣的感悟。他也是非常的勤奮好學,每天必看多份中英文報紙,對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尤為關注,並對中國和國際事務也有相當了解,對當代全球化商業運作的新動向也是及時作出反應。他在公司管理層會議上分析經濟形勢時所用的當今商業管理專用名詞,連英國名牌大學畢業的研究生也是剛剛學到的。他的睿智不僅用於經營生意,也用於經營人生,這大概就是他不斷前行,不斷成功的秘訣吧。
拳拳中國心,榮氏助學金百人受益
葉煥榮是個對媒體非常低調的人,很少接受訪問,也不參與任何華人的社團或者協會,不擔任什麼社會職務,在他的名片上沒有一長串的職務或頭銜,有的只是大大的三個字———葉煥榮。他也沒有在中國投資辦廠,但絲毫不影響他關心、熱心中國的發展,他有他自己表達拳拳中國心的方式。他很特別,他投資人才。他說,人才就是中國的未來,投資人才不是我個人受益,而是未來的中國受益。待到這些華人的子弟和中國的留學生學貫中西之後,中國就有了最龐大和國際化的人才力量。這種力量會在某種意義上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不到10年,葉煥榮已經擁有了3家餐館和一家外賣店。
如今,榮業行在英國最主要的三大城市倫敦、伯明罕、曼徹斯特,擁有4間連鎖超市,雇員超過300人,為英國2000多家中餐館和零售店提供商品,年營業額7000萬英鎊。每個超市的商品都在2500種以上,不僅油、鹽、醬、醋各種調料都有,還有中國蔬菜、速凍食品、傳統小吃和廚具。伯明罕的榮業行總部更是一個集中餐、診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多種服務為一體的中心。在英華人再也不用為思念中餐而發愁了。
葉煥榮處事低調,在各種社團活動中很少看到他的身影,更聽不到他的高談闊論。但他的心裡沒有一天不希望國家強大。他說:“舊中國,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礎。”
榮業行成功後,葉煥榮建立了“葉煥榮兄弟慈善基金會”,自2000年起設立了“葉煥榮兄弟助學金”,金額也由過去的2.5萬英鎊,增加到現3.6萬英鎊,以鼓勵華人子弟攻讀英國大學。迄今已有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馬來西亞和英國本土共199人次獲得了資助。2003年,他又在劍橋大學設立了“葉煥榮獎學金”,每年獎勵兩名優秀的中國大陸學生每人1萬英鎊在劍橋讀書,獎勵一名英國學生到中國學習。此外,榮業行還有一項特殊福利:所有員工的子女,只要在大學讀書,每人每年可獲1500英鎊資助。
背景
在英國,華人超市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代是唐人街上小型的雜貨“鋪頭”;第二代是搬離了唐人街的Cash&Carry;第三代是既擁有大型超市、大型中國酒樓、大型停車場、華人書店、華人律師事務所等,又有銀行、保險箱等一條龍服務的華人商業中心,其典型代表莫過於集英國最大的中國雜貨現款現貨超級市場(Cashand Carry)和英國東方食品最大進口商於一身的“榮業行”。“榮業行”的創始人、現任CEO葉煥榮,之所以能從餐館洗杯工脫胎換骨為英國華人超市王中王,全仰仗於他那“炎黃子孫定要知”(All the chinese you need to know)的創業氣魄和拼搏膽識。葉煥榮經過35個年頭的上下求索,將榮業行由僅有10名雇員、經營千餘種中式食品的雜貨店,發展壯大為擁有300餘名員工、下轄4個大型現款現貨超級市場、為2000餘家中餐館和零售店提供2500餘種商品、年營業額高達7000萬英鎊、稅前利潤超過190萬英鎊的東方食品雜品集散中心。葉煥榮的成功,充分驗證了這樣一個創業信條-全身心專注於自己的專長,想方設法將其做到最好。
成長過程
1940年,葉煥榮出生在廣東東莞的一個“海外打工世家”。由 於連年戰亂,在家族財產喪失殆盡的窘狀下,葉煥榮的父親被迫在他出生那年做出了舉家遷往香港的決定。
1959年,高中畢業、年輕氣盛的葉煥榮懷揣10英鎊,隻身乘船漂洋過海來到英國的赫爾,在利物浦客家人協會的幫助下,成為一名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餐館洗杯工。葉煥榮善於生意運作的素質得到了餐館老闆的賞識,被破格提拔為前台服務生。經過兩個年頭沒日沒夜的艱辛打拚,對餐館經營的方方面面已了如指掌的葉煥榮,再也不願意為他人打工了,他與兩位朋友於1960年在東英倫Clacton-on-sea用500英鎊盤下了一間很不起眼的海邊茶館,開始做中式餐館生意。中式餐館開張的第二年,由於附近建起了一個日客流量8000餘人、服務人員2000多人的露營度假村,中式餐館一下子門庭若市起來。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就餐,三個年輕人一改英國商家早早打烊的經營習慣,主動把營業時間延長到晚上9∶30,接著又籌資擴大了餐館面積。1968年,在香港先後從事過酒店及貿易事務的大弟弟葉吉榮,不遠萬里趕來助陣。就這樣,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葉煥榮憑藉著過人的勤奮和吃苦勁,加上極富做買賣的靈活大腦,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餐館洗杯工,搖身一變成為擁有3家餐館和2家外賣店的老闆。
英國創業經歷
1959年,葉煥榮來到英國赫爾的時候,身上只有10英鎊。但30歲時,他已從一名侍應生一躍成為數家頗具規模的中餐館老闆。就在這個時候,他讀到了一篇有關希爾頓的文章。一戰後,希爾頓想買下一家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銀行,但賣家不斷抬高價格,所以沒有成功。於是,沮喪失意的希爾頓住進了當地的一家旅店,反省自己的選擇,不料,卻發現旅店客滿,人們都睡在大堂里。於是,希爾頓買下了這家旅店,從此,便在酒店業的發展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了”。
希爾頓的故事激起了葉煥榮的共鳴。當時的他,新婚不久,對在深夜酒吧打烊後,匆忙地送香酥鴨和炒麵感到厭倦。於是,他決心為中餐館供貨,而不是經營餐館,因為他知道,前者比後者更能賺錢。
從10英鎊到7000萬英鎊
葉煥榮出生在廣東東莞,爺爺那一代起開始出洋打工,遠至加勒比;父親上世紀40年代榮歸故里,置下田產,蓋了新房。但由於連年戰亂等原因,葉煥榮在香港讀完高中後,不得不開始從頭奮鬥。
與許多闖天下的華人一樣,1959年,葉煥榮隻身乘船來到英國。當時,他的口袋裡只有10英鎊。在利物浦客家人協會的幫助下,他得到了第一份工作--在餐館洗盤子。
與許多老華僑不同的是,葉煥榮受過較好的教育,不僅能講流利的英文,而且還有做生意的頭腦,很快他就成為了餐廳服務生。兩年之後,他與兩個朋友合夥,在埃塞克斯用500英鎊盤下一間很小的海邊茶館,經營起了自己的餐館。
也許是財運特別眷顧3位勤奮的年輕人,小餐館開張的第二年,附近就建起了一個露營度假村。休息日來這裡露營的客人,高峰時超過8000人,服務人員也有2000多人。小餐館的生意立刻紅火起來。他們一改英國人早打烊的習慣,把營業時間延長到晚上9點30分,又籌資擴大了餐館面積。不到10年,葉煥榮已經擁有了三家餐館和一家外賣店。
隨著中餐館在英國的增多,深知中餐調料難求的葉煥榮又有了新的想法:為中餐館提供用料。1970年,葉煥榮與其兄弟葉吉榮在伯明罕市中心開了他們的第一家中國商店,出售1000多種商品,主要是華人家庭烹調所用的調料、食品等,也供應給餐館和外賣店。這就是第一個榮業行,當時的雇員不超過10人。
由於適應了中餐館和華人生活的需要,榮業行大受歡迎。1977年,葉煥榮的弟弟葉利新也從牙買加來到英國,葉氏三兄弟組成了葉氏兄弟公司,很快就把榮業行變成了英國最大的中國貨商店。
成功秘訣
“生意要成功,一要會用錢,二要會用人。用錢,就是經營;用人,就是管理。巧經營,妙管理,生意才會越做越紅火。”正是從這一獨到見解出發,葉煥榮一手抓用錢,一手抓用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步一步把榮業行引領上了超常規發展的康莊大道,成為英國華人超市的業界翹楚。正是這一“擁有1000英鎊,只用300英鎊”的穩紮穩打用錢奇術,才使得葉煥榮確立了“其實做生意不在錢多,而在會用錢。就像日本的柔道,不是靠體重和蠻力,而是靠巧勁和借力。我做生意都是做我自己熟悉的行當,不熟悉的我不做,控制不了的我也不做”的經營原則,35年來從不離開貿易和房地產兩大主業,因為他知曉:“貿易和房地產休戚相關,一個是血肉,一個是骨骼。沒有血肉的骨骼和沒有骨骼的血肉,都是不可想像的”;優良地段是生意成功的必備條件,葉煥榮之所以選擇伯明罕為起家之地,一則由於伯明罕的市場競爭程度相對較弱,“如果我從倫敦起家,就會碰到很多強競爭對手,難有機會拓展事業”;二則看中了伯明罕相對發達的高速公路網,“只需兩個半或三個小時,我們的貨車就能將貨物送到英國3/4的客戶手中”;人無我有是競爭取勝的關鍵因素,榮業行的最大特色莫過於能在全球範圍內採購到有特色的食品,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從中國進口,無法在英國本土買到的,“中國生產什麼,只要質量好,符合標準,我就拿到這裡賣”,客戶群不僅僅只是中餐館及華人,而是想方設法吸引更多的非華人顧客,因此榮業行的淨利潤讓其他同類超市望其項背……正是這一“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是很聰明的,要放手發揮他們的能量”的唯才是舉用人妙招,才使得榮業行充滿了“中西合璧”的濃濃用人氛圍;基於“西方人在管理職業化方面比較有優勢”,榮業行的高層管理人員均為西方人,以便於拓展英國業務,進入主流社會,基於“東方人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榮業行的貨物管理和計算機管理均由華人擔綱,以便於嚴格管理,穩固企業內部根基,維護企業良好秩序。對於如此奇特的管理招數,葉煥榮如是說:“一個企業無論大小,管理非常重要,一定要專業化。” 為此,葉煥榮獨創了這樣一個管理要訣-“老闆一定要與員工同呼吸共命運,關注點滴小事。如果老闆對生意不上心,又如何要求員工認真緊張起來呢?”在榮業行里,事無巨細,葉煥榮均會親歷親為,完全不像一個老闆,無論多晚每天他都要到榮業行看一眼,這樣才能回家睡個安穩覺;當你來到榮業行超市購物時,倘若碰見一個帶著眼鏡、圓圓臉龐、耳朵特大、滿面微笑的中國老頭,或麻利地整理手推車,或與人親切交談,那他一定就是人們意想不到的葉大老闆,難怪葉煥榮總是風趣幽默而又飽含深情地坦言-“一個老闆對自己企業無微不至地關心,就像一個父親每天晚上與他的寶寶親吻道晚安一般。”從“打虎親兄弟”中嘗到無盡甜頭的葉煥榮,一提及駐守伯明罕榮業行總部的大弟弟葉吉榮和坐鎮曼徹斯特葉榮行的二弟弟葉利新,無不心懷深切的感激之情-“幸運之神賜給我兩名好弟弟,助我成功發達。我個人不能沒有這兩個好弟弟,榮業行更離不開他們。”對於“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深有體會的葉煥榮,這樣寄語華人家庭-“孔老夫子提倡齊家治國平天下,非常正確。如果華人社會都能夠像我們兄弟三人一樣同心同德,一定能早日發達起來,富強起來。”
公益
伴隨著榮業行的逐漸興盛,葉煥榮斥資福利教育項目的熱情也日益高漲。在他的潛意識裡,“為富不仁”是他所鄙視的,“樂善好施”是他所推崇的。葉煥榮在各種公開場合總是這樣直抒胸襟-“人沒有錢是不行的,但為錢而活是可憐的。會賺錢還要會花錢,這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否則就成了守財奴了。取之社會,用之社會,這是榮業行的畢生追求和終極使命。”
1985年,榮業行成立了“葉煥榮兄弟慈善信託基金”,主要用於推廣教育和扶貧濟困,並幫助有所需要的人們;榮業行在大力支助當地社區各項公益事業的基礎上,時不時地無償捐助許多不同類型的慈善機構,Prince’s Trust就是其中之一的受惠者;為了讓全體員工分享經營成果,榮業行設立了這樣一項特殊福利-所有員工的子女,只要考上大學深造,每人每年可獲得1500英鎊的資助;1998年,為了感謝伯明罕市給予葉氏三兄弟在生意上大展宏圖之良機,為其家人提供了一個舒適的安居環境,榮業行專門選用中國優質花崗岩、聘用中國能工巧匠,精心雕琢成高達40尺的榮業行寶塔贈送給伯明罕市,這座有七層樓高的榮業行寶塔矗立在伯明罕市中心的環形路中央,由一對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石獅細心守護,成為一道亮麗的中國風景線。作為中英經濟文化交流使者,2004年11月,葉煥榮陪同伯明罕市政代表團來到廣州,商談建立友好城市的相關事宜;無論是在英國舉辦的英中經濟文化交流活動,還是在中國舉辦的中英經濟文化交流活動,處處都可以看見葉煥榮忙碌的身影。
中國心
葉煥榮至今沒有在中國投資辦廠開超市,但這卻絲毫沒有影響他關注、熱心中國的發展,他的心裡沒有一天不希望中國強大。葉煥榮有其表達拳拳中國心的獨特方式,那就是投資教育、投資人才-“舊中國,八國聯軍欺侮我們,因為我們落後。今天,資本主義大國也尊重我們,因為中國經濟強大了。國家的發展要靠人才,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投資人才不是我個人受益,而是未來的中國受益。待到這些華人子弟和中國的留學生學貫中西後,中國就有了最龐大和國際化的人才力量,這種力量會在某種意義上起到決定性作用。”2000年,為了鼓勵和資助經濟上有困難的來自中國、英國本土或海外的華人優秀學子攻讀英國高等教育,榮業行專門設立了“葉煥榮兄弟助學金”,僅7年時間就有199名華人優秀學子獲得了每人1000英鎊的支助,在2004年度“葉煥榮兄弟助學金”的頒贈典禮上,中國駐英國大使查培新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葉煥榮兄弟事業有成後熱心贊助華人教育,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善舉。希望獲獎學生能夠學習葉煥榮兄弟的無私精神,好好學習,早日成才,學成之後也能回報社會,熱心教育。” 2004年,榮業行與英國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聯合設立了“葉煥榮兄弟獎學金”,每年獎給兩名來英國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進修的中國優秀大學生每人1萬英鎊,獎給一名前往中國進修的英國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高材生1萬英鎊,在2006年度“葉煥榮兄弟獎學金”的頒贈典禮上,葉煥榮言語質樸地表白了自己的心聲-“我拿出的錢雖然不多,但希望可以幫助他們成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我們華人的大計。”2006年,榮業行與英國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聯合設立了“葉煥榮中國院士基金”,全力支助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長江學者”,來英國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開展學術研究。葉煥榮還經常組織獲得獎學金和助學金的華人優秀學子聚會,並發動成立了“葉煥榮獎學金助學金同學會”,以增進他們的交流和聯絡,他幽默地笑談道-“男女學生可以交朋友,他們都是華人精英,是中國人的‘優良品種’,千萬不要給那些藍眼睛的人‘帶’走了。”
葉煥榮的拳拳中國心,還體現在他對子女的言傳身教上。4個孩子大學畢業後,都會被他送回中國學習一年中文,在他看來-“中國人一定要會中文,絕不能數典忘祖。”葉煥榮對4個子女的談婚論嫁,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我不在意你們與任何國籍的人談情說愛,但是,我的孫子輩一定要和我長得一樣-黃皮膚、黑眼睛,必須是龍的傳人。”
人物成就
葉煥榮在忙忙碌碌中迎來了自己的“而立之年”。正當葉煥榮尋覓二次創業的最佳突破口之際,碰巧讀到了一篇介紹“旅館大王”希爾頓經營管理絕招的文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希爾頓打算買下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家銀行,卻由於賣家一味抬高價格致使買賣難成。失意連連的希爾頓住進了當地的一家旅店,本來準備好好反省一番,卻發現旅店人滿為患,連大堂都住滿了客人。目睹旅店的經營盛況,希爾頓靈機一動改弦易轍,轉而買下了這家旅店,無怨無悔地踏上了酒店業的漫漫征程,最後搖身一變為聞名全球的‘旅館大王’。”希爾頓發跡絕招,引起了新婚不久、對在深夜餐館打烊後還得送外賣感到十分厭倦的葉煥榮的強烈共鳴-“既然經營餐飲業勞神又費力,何不另覓他途,從事不太熬人的新行當呢。仔細分析,在英國的華人有25萬之眾,大多來自香港且80%從事餐飲業。按理說,為這些中餐館供貨應是一個不錯的買賣,況且為中餐館供貨肯定比經營中餐館更易賺錢。”
1970年,葉煥榮與大弟弟葉吉榮兄弟聯手,在伯明罕市中心的Digbth區創辦起員工10人、出售1000多種中式食品和商品的中式雜貨店-榮業行,主要顧客為中餐館老闆和華人,由於適應了中餐館和華人家庭的需求,很快就受到了當地華人社區的強力熱捧;1975年,榮業行搬遷到了臨近Coventry街的新址,並在此紮根達17載之久;1977年,葉煥榮的二弟弟葉利新從牙買加來到英國,兄弟三人在曼徹斯特的Faulkner街創辦起該城的第一間榮業行中式雜貨店;1978年,曼徹斯特城的第二間榮業行中式雜貨店,在Addington街開張;1988年,第一間倫敦地區的榮業行中式雜貨店,在北倫敦Edgeware路開業大吉;1992年,伯明罕的榮業行中式雜貨店搬遷到了Nechells區,並興建起了專供律師、醫生、會計師等白領人士租用的榮業行商業中心;1995年,榮業行的品牌醬油正式面世,有豉椒味、甜酸味、宮保味、薑蓉味、磨豉味、辣椒味、海鮮味等20餘種,每一種醬油標籤上的簡易食譜便於人們烹調出地道的中國菜;1995年,蓋萊頓第一間榮業行中式雜貨店在Purley Way(A23公路)剪彩,其建築風格和中式拱門一舉奪得蓋萊頓設計大獎成為當地地標,並建起了擁有中式餐館、馬來西亞式餐館及眾多華人商鋪的榮業行商業中心;1996年,擴展伯明罕榮業行,建立大型現代化中央分銷倉庫,打造擁有兩間中式餐館、東亞銀行分行、會計師樓、律師樓的榮業行商業中心;2003年,曼徹斯特榮業行擴建工程完成,既擴大了榮業行中式雜貨店,又建起了集中式酒樓、滙豐銀行分行、眾多華人商鋪於一身的榮業行商業中心;2004年,為了搭乘“網際快車”,榮業行網上商店正式推出,開英國華人超市之先河,不僅提供800種不同類型的中式商品,而且提供超過100種的中式食譜,更提供中國傳統文化資料;2005年,北倫敦榮業行開始擴建,擴大榮業行中式雜貨店,興建地下停車場,建造榮業行商業中心……
時至今日,榮業行一騎絕塵笑傲英倫三島,不僅脫胎換骨為歐洲華人超市“帶頭大哥”,而且搖身一變為歐洲遠東及亞洲食品出入口代理商行當“無敵旗艦”。
社會評價
葉煥榮,就是這個英國最大華人企業的主席。有時看見他在榮業行停車場整理散放的推車;有時又會在英國社會名流的聚會上撞見他;他還是英國王子查理斯的座上客,時任首相布雷爾也會在一些特別的場合和他聊上幾句。他耳朵奇大無比,總是面帶笑容,見人就說“哈羅”,人們也都喜歡稱呼他為“葉叔”,2007年,他以身家8000萬英鎊被列入千人富豪榜。
無論是在英國的中部城市伯明罕和北倫敦,還是在英國首都倫敦南部的蓋萊頓,甚或在英國的西北部城市曼徹斯特,你都會看到一組紅瓦琉璃飛檐的中國特色建築群,在其顯著位置,無一例外地懸掛著中文在上、英文在下或中文在前、英文在後的“榮業行”招牌,充分凸顯出超市主人的中國身份。
人物故事
大佬傳奇
榮業行紅磚綠瓦的中式牌樓雄偉奪目,一句“All the Chinese you need to konw”盡顯擁有者的自信。榮業行是英國最大的華人企業;其創始人葉煥榮在2007年就躋身英國財富榜,是該榜上的唯一華人,由此成為英國華人首富。憑藉在東方食品方面的貢獻,葉煥榮在2010年獲得了由英女王頒發的OBE大英帝國勳章,又名不列顛勳章。
從伯明罕火車站出來,隨便招來一輛計程車,告訴司機要去“Wing Yip”(榮業行),司機都能準確地將你帶到目的地,“在伯明罕,沒人不知道我們榮業行。”葉煥榮對此自信滿滿。
這位英國華人首富,在約定時間提前10分鐘,就趕到了超市門外等待成都商報記者,年已七旬的他甚至主動提出幫記者提東西。
隨後,葉煥榮親自帶記者逛他的超市。
走進超市,葉煥榮認得所有的員工,一邊打招呼,一邊介紹,“她是廣東的,他是福建的,他是湖南的。”在超市的倉庫,遇到了開貨車的英國員工,葉煥榮打過招呼後,小聲說:“看,洋人也來給我打工,‘洋為中用’嘛。”
在葉煥榮的大型超市里逛了一圈,你可以發現,其實在英國也能活得很“中國”。因為在這裡,福建茶、雲南辣椒、貴州花椒……中國的東西比比皆是,甚至會有一種在中國逛超市的錯覺。更重要的是,還有不少四川商品,“郫縣豆瓣、川香匯醬、白家冬粉……有不少的四川特產,喝酒都有五糧液和劍南春。”在一旁推薦產品的人,操著一口正宗的成都話。她叫郭敏,家在成都寬窄巷子附近,在榮業行工作已經5年,“我和丈夫已經在倫敦買了房子,女兒明年就要來英國讀大學了。”
據了解,葉煥榮成為英國華人首富後,曾有不少人遊說他,希望他能夠回國投資建廠發展,但直至葉煥榮退休,他也沒有什麼大的投資動作,為什麼?對於這個問題,葉煥榮坦言:“我想做橋頭堡,幫助中國企業把產品賣到英國,這樣更有意義。因為我已經在英國有了好幾家超市,有了幫助他們進入英國市場的陣地。”
他的後輩:分管企業各部門 須懂中國文化
榮業行的總部在伯明罕,家人也在伯明罕。但葉煥榮每周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待在倫敦,葉煥榮表示,他已經退休了,公司都是兒子和侄子在打理,如果經常在伯明罕,“怕他們什麼都問我,我就乾脆跑到倫敦,不在伯明罕,他們就沒辦法了。”此舉也是為了讓後輩在生意上能夠獨立運作。
家族企業都會面臨接班的問題,葉煥榮又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一切順其自然,不強求。據葉煥榮稱,他在孩子們大學選專業的時候,直接問孩子要不要接班,“如果大家不想接班,我就把公司賣掉。他們都願意接班,所以現在他們就根據各自專業分管企業不同部門。”
雖然幾個孩子願意進入公司接班,但葉煥榮沒讓孩子享有什麼“特權”。葉煥榮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當兒子們畢業後要回到公司就職時,為了給孩子定一個合適的薪水,葉煥榮是費了不少心思。
後輩們進入公司就職前,葉煥榮會先打電話到伯明罕的就業中心諮詢,“我就報兒子的學歷、職位、工作職責範圍,然後問這樣的情況一個月應該是多少薪水。”據說,當時葉煥榮得到的回答是1000英鎊,所以他就告訴財務,每月發1000英鎊的薪水給自己的兒子,一分錢也不能多。
葉煥榮的兒子和侄子,分別在公司的經營、市場、技術、法律等部門任職,他的評價是:“現在他們也是股東了,為自己打理公司,表現得還不錯。”
葉煥榮對孩子也有必須完成的要求,“他們畢業後都回國到暨南大學讀了一年中文,我的後輩們必須懂中國文化。”
葉煥榮來到英國已經有50多年,不過他的日子卻依舊過得很“中國”。他就餐時常喝的是青島啤酒,他辦公室和車上的音響里,播放的是中國歌曲。
他的理念:發展需要人才 所以投資人才
作為在英國頗為知名的家族,葉煥榮兄弟三人卻很低調,僅在2007年,葉煥榮拗不過多年好友和客家人的盛情,接受了英國崇正總會會長一職。“這個社團是客家人的社團,我又是一直以自己身為客家人為榮,所以我不能拒絕。”籍貫廣東東莞的他,還記得自己50多年前,只揣著10英鎊抵達英國時,正是“客家會”幫他找地方住、找工作謀生。
因此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為什麼既不熱衷參加華人社團,又不在中國投資?對此,葉煥榮表示,“我有自己的方式。”在他看來,中國當前需要的是發展,而發展需要的是人才,因此他要投資的是人才。
從2000年起,為了鼓勵和資助經濟上有困難的、來自中國、英國本土或海外的華人優秀學子,攻讀英國高等教育,榮業行專門設立了“葉煥榮兄弟助學金”,每年30名。2004年起,葉煥榮還每年資助兩名北大、清華的學生到劍橋大學攻讀碩士課程,同時資助一名劍橋大學學生前往清華和北大學習中國文化。
“我們兄弟拿出的錢不多,但可以幫助這些優秀的孩子成才,再報效中國。等我老了,有一天在電視上看到這些孩子取得了成就,那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