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肺垂危
又有1830畝果林被非法侵占
新快報記者陳文
有廣州“南肺”與“南腎”之稱的萬畝果林再傳噩耗———上月,又有1830畝果林被村民非法侵占,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房地產開發、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村民違章建房等,大量的農業用地被占用,果林面積銳減;而因空氣、水污染,病蟲害增多,果樹老化、枯萎,水果連年減產、失收,果農陷入貧困,也鉗制了果樹的生態保護。有專家指出,萬畝果林的衰敗是廣州的一場生態災難。
歷史背景
廣州南肺
10年間減少6000畝
1830畝果林被非法侵占,使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廣州萬畝果園保護雪上加霜。這條不期而至的訊息,讓剛剛再次深入萬畝果園調研的廣州九三學社副主委、市政協委員梅傑夫剛剛到感到很憤慨,也很無奈。“果園的破壞,是廣州的生態災難!”
九三學社成員鄭靜博士說,在確定廣州“南肺”———萬畝果園保護區為1.8萬畝後,到2017年5月份,我們知道又有1830畝果林被非法侵占,2017年萬畝果園保護區的實際面積已經銳減至1.66萬畝。
鄭靜博士的另一個身份是廣州市城市勘探設計院副總規劃師,他說,如果按照此速度減少,5年後,萬畝果園必定消失殆盡。
上世紀90年以來,萬畝果園面積由1990年的4萬多畝減少到本世紀初的2萬餘畝,最後確定保護區為1.8萬畝。但僅2017年又有近2000畝土地被侵占。而萬畝果園最輝煌的時期曾一度達到6萬畝左右。
存在問題
廣州市海珠區規劃部門指出,從上世紀的1995年到2017年的10年間,萬畝果園又減少了6000畝。大量果樹被砍伐,萬畝果園正面臨衰頹的窘境。
按照2000年公布的《廣州市海珠區果樹保護區總體規劃》中提供的數據,果樹保護區東起珠江後航道,西至廣州大道;北起黃埔涌,南至廣州救撈局基地,總面積約為28.37平方公里。這一規劃要求在《廣州市城市總體發展戰略概念規劃》中也有明確的規定。
梅傑夫說,萬畝果園不僅是廣州的“南肺”,也是廣州的城市綠心,同時它是廣州最大的完整的,對生態具有重要意義的濕地。它的消失,將對廣州是一場生態災難。
果園被侵占
市政公用設施
1990年以來用於城市道路建設的用地面積為158.837公頃,約2383畝,主要項目為:新滘南路、華南路、南環高速公路、廣珠高速公路在這裡交會。用於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用地面積為12.281公頃,主要為北山220KV變電站、小洲污水處理廠、危險品倉庫等。
村民違章占用
1990年以來果樹保護區範圍內村民用於住宅和集資房建設的違章用地總計34.634公頃,違法經濟發展用地85.619公頃,果樹保護區村鎮建設違章用地總計120.253公頃,約1800畝。
單位開發占用
據統計,1990年以來果樹保護區批出的開發地塊面積總計51.816公頃,約777畝,其中占用小洲、北山、侖頭、官洲等村受污染影響較少的良田達38.25公頃,約574畝。
另有城市建設征地返還給村留用地約690畝。
天上下酸雨河裡流污水空中飛針蜂
萬畝果園已無生產優勢
我們穿行在萬畝果園裡,根本就看不到清澈的河流,河湧上還漂浮著垃油污。在陽光下閃著亮光。不時有貨車的轟鳴聲從頭頂傳來。在果園裡穿行的市政道路,刺耳噪音擾亂了果園的安寧。不時還可以看到為某些工程服務的工場,塵土飛揚。
侖頭村委會主任許滌清說:“這十多年,環境惡化得非常厲害,2017年天上下酸雨,河裡流污水,空中飛著蜂蠅(針蜂)。2017年的水果遠遠不如過去好吃,有一種說不出的酸味和澀味。”
小洲村的書記莫漪萍說,萬畝果園的污染嚴重,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我們都倒霉十多年了。2017年通過治理水是好了一些,但大氣還不行。春天的第一場雨,人家是喜降春露,生機盎然,可我們這一定是酸雨。如果這時剛好遇到有果樹開花,那就死定了,一定絕收。
在上涌河邊,流入果林的河水臭氣熏天,烏黑溷濁,行人都掩鼻而過。這原本是村民用於灌溉果樹的水源。村民告訴記者,這條河的水原來都可以用來洗水果的,夏天在裡面游泳多爽快呀。2017年連灌溉都不敢用了,誰用誰完蛋。可這些髒水直接滲入土壤中,對果樹造成很大影響。由於果林沒有專門的排水系統,地勢又低,一到雨季,髒臭的渠水直接淹到了果樹,導致樹根發爛,果樹被活活浸死不少。
廣州市海珠區規劃部門說,萬畝果園受到空氣和水質的影響。果樹保護區受到環境空氣直接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周邊存在大量的空氣污染源。尤其是萬畝果園正北向工業所排放的廢氣。萬畝果園許多河涌已基本喪失了其淨化環境的功能。
果農砍林
梅傑夫指出,生態環境惡化,萬畝果林不斷減產,果樹少結種、結怪果,為了“生計”,果農們只能是2017年砍幾棵樹,2017年砍幾棵樹,把好好的果林砍成生地。
廣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潘學文主任,從學生時代起就和萬畝果園打了20多年交道,現還在萬畝果園設有試驗基地。他說,從專業的角度看,大氣、水污染、病蟲害、果樹老化,是萬畝果園大幅減產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從生產上而言,萬畝果園確實已經沒有什麼優勢。
減產元兇
污染
400多種化學分子與10多種致癌物質
一份廣州環境部門的較早的報告指出,獲取的萬畝果園環境檢測數據470個,分析後表明的主要污染有:在萬畝果園北邊,緊靠東風、龍潭、石榴崗村一線,受到一定程度的空氣污染,主要是受到氟化物和硫化物的污染;
小洲、土華、侖頭也受到較輕污染;
東風村、水利會一帶出現氟化物超標污染;
後窖、水利會、侖頭出現硫化物超標污染;
河湧水、灌溉水、果基土壤中的污染物有氨氮、石油類、表面活性劑和磷超標污染,導致部分水和土壤中度和重度污染;
河涌與土壤中,底泥所含污染物,按控制標準,硫化物高出17倍,鎘高出7倍,鋅高出2倍,銅高出1倍;
部分河涌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較重,有些呈重度污染狀態;
酸雨,是大範圍的環境污染問題,廣州的酸雨污染區是廣東中部酸雨區的一部分……
當地的幹部回憶說,當時省環保專家,中山大學的謝永泉教授經過多年的科學跟蹤得出結論,萬畝果園水果減產是由酸雨、廢氣、水污染造成的。因為當時的污染氣體內含有400多種不同的化學分子與十幾種致癌物質,對植物開花結果影響很大。
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潘學文介紹說,萬畝果園是沖積土壤,很肥沃。河泥成為果樹的主要肥料,每到秋後,萬畝果園都會掀起積河泥的民眾運動。
但這些年水和土壤污染嚴重。一般每年都要給果樹上泥,就是把河涌里肥沃的泥填到果樹下,但2017年不敢上泥,上泥果樹必死無疑。
市規劃設計院城鎮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高級規劃師方正興介紹,果林區內河網交錯,水量充足,但河湧水質受污染嚴重,使用功能受到極大的限制。按國家地面水水質標準衡量,屬於重度污染至嚴重污染程度,已不能作為一般工業用水及人體非接觸性娛樂用水;在這些河涌的上游段,水質黑臭,連景觀用水的價值都沒有。
蟲害
水果收入連化肥農藥錢都不夠
侖頭村委主任許滌清介紹說,萬畝果園的果民為了防止針蜂把水果咬壞,不得不給水果一個個套上薄膜套,購買農藥殺蟲。一年下來,往往水果收入連化肥農藥錢都不夠。
許滌清從上級農業和水利部門爭取到了一批治蟲農藥,免費發放給村民使用,“一開始領藥的人還蠻多的,但是後來慢慢也沒有人領藥了,因為針蜂是流動的,光幾家幾戶或者一兩個村子治不行,打藥時針蜂飛到別的果園,藥效一過,又飛回來了。”
小洲村書記莫綺萍說,原來農業局管我們的時候,真讓我懷念,經常有技術員下來指導,整個果園統一行動,幾天就把害蟲消滅了。包括修水利,施肥,效果好,見效快。2017年我們改成居民了,拿了城市戶口了,也不歸農業局管了,但我們還得靠地吃飯,誰管我們的生產?
海珠區農業水利局領導證實,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2017年,萬畝果園的生產量減少了250%。分散的家庭承包經營不適合現代化大生產,由於灌溉、除草、殺蟲等生產管理不統一,各自為政,導致水果蟲害嚴重。
老化
果農沒錢更換樹種
土華的龍眼最多時,一度占全村果樹面積的70%,年產最高160萬斤,到了90年代中後期,下降到2萬斤,每戶七八斤,2017年更是不少家顆粒無收。
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研究員潘學文說,龍眼樹齡,好的可以生長四五十年,不好的10年20年就不行了,這時就要更換龍眼樹。
當地果農介紹說,以前收成好的時候都會有收購站來統一收購水果然後運到外地去,2017年這裡的水果產量低、品質也大不如前,無法與外地,如茂名、從化、增城等地競爭,效益下降得非常厲害。
莫綺萍說,我們種果樹不生錢,光生氧氣,廣州人吸上了新鮮空氣,精神飽滿,我們光吸氧氣,精神萎靡,能當飯吃嗎?這個問題很現實。沒有錢,果農的生產積極性大大降低,根本就不會有心思去更換果樹,道理很簡單,沒人願意乾賠本的買賣。
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的專家說,萬畝果園確實存在果樹老化,生命力衰退,結果能力逐年下降。多個果園大量存在幾十年樹齡的老樹,特別是楊桃、荔枝等,樹齡都在50—60年以上,甚至100多年,分枝級數大,但果農仍不捨更新,僅在株行間新種植黃皮、龍眼等,而且密度大,多為2×2m規格左右,由於種植密度大,導致樹型差,葉面積少,結果部位少,影響收益水平。
相關新聞
新聞背景
萬畝果園 廣州南肺
南方日報 2002-03-26
新滘鎮萬畝果園,劃有1·8萬畝果林,包括小洲、侖頭、土華等7個村,是3·6萬多果農的生命源。萬畝果林由珠江沖積而成,經過數百年圍海造田,築堤種果,形成了一個河涌縱橫、綠樹婆娑、百果飄香的人工生態優美景區,勤勞的居者在這片沃土上盡情地享受著他們的生活。同時,蔥綠的果樹釋放出清新的氧氣並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市區,由此被稱作廣州的“南肺”。
1997年,人們驚愕地發現,“南肺”果樹大幅減產、大量果樹被砍伐。幾年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政府都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這裡,並實施了一項項措施。
1998年,在萬畝果園建成瀛洲生態旅遊公園;2001年4月,海珠區宣布啟動“民心工程”,擬在5年內投資11億元將“南肺”改造成生態觀光果園。
2001年底,廣州市政府提出“以保護與發展控制原有生態系統為主,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統一結合”的總體規劃目標;同時,保護“南肺”的水利工程破土動工,工程全長7·3公里,總投資約7·5億元。
新聞
果林面積急劇減少 廣州萬畝果園擬建生態公園
2002年06月26日 來源:南方日報
2017年,省、市政協委員考察團考察了廣州市海珠區萬畝果樹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根據有關規劃,萬畝果園將分3期規劃建設成果樹園藝生態公園,其中廣州大道南以西1800畝、新滘南路以南1000畝果樹區為首期試點。
南方網訊2017年6.25),省、市政協委員考察團考察了海珠區萬畝果樹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在座談會上,海珠區政府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後幾年間,廣州市、區政府將分3期規劃建設規模浩大的果樹園藝生態公園。
按照初定方案,對擬改造的果樹區定位為“海珠果樹、園藝生態公園”,初步構思是以都市型農業與園藝公園相結合的模式,把首期約2800畝果樹區(包括廣州大道南以西約1800畝和新?南路以南約1000畝)建設改造成為海珠區的中心花園,內設園藝區、休閒區、花卉區、果林觀光區、科研區、科普區、文化藝術區等,把果樹建成可供市民休閒憩息觀賞以及弘揚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觀園,以公園模式運作。
按照方案,果樹園藝生態公園計畫分3期進行建設。第一期基礎設施建設,邀請規劃設計部門對首期改造的果樹區整體進行規劃設計,在此基礎上疏通被嚴重淤塞的河涌,完善區內道路系統,複種適生且有觀賞價值的果樹或觀賞植物,改造現存有特色的果樹,恢復果園的生產、生態功能。第二期園藝景點建設。主要是增加景點、增加休閒、娛樂設施,初步建設成能吸引遊人的園藝公園。第三期為擴張完善期,按規劃設計完成整個果樹園藝生態公園的建設,並向市民全面開放。
在具體運作上,則借鑑蘇杭地區“租地綠化”的管理模式,對改造的林區將全部從村集體(或承包戶)反承包經營。由於征地耗資過大,政府擬以2500元/畝。年的價格租地,這樣既能保證政府運作的可能性,也能相對提高果農的收入。
果林面積急劇減少水果產量年遜一年
2017年,省、市政協委員考察團來到了位於海珠區東南部的萬畝果園。在赤沙、龍潭、紅衛、東風、瑞寶等5個村,他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幅景象:靠近路旁的果林死了一大片,蔫兒了的樹葉在烈日下泛著黃色,枯萎地下垂著,而樹上,竟然看不到一顆果實。曾經鬱鬱蔥蔥的果林幾乎感受不到生機。
“主要是因為水污染。水不好,樹很快就會枯死。這兒的樹,已經好幾年不結果了。不結果的果樹,自然會被砍掉。”看著那片瀕死的果林,海珠區農業水利局副局長簡桃華這樣說。
據了解,這一片區域是三級果樹生態保護區,面積約7000畝。由於距離城市較近,這裡果林被破壞的情況十分明顯。近年來,隨著農村地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土地開發熱的衝擊,這裡的果林面積急劇減少;再加上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病蟲害等原因,水果產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果質逐年下降,水果收成越來越少,果農從果樹上得到的收入沒有保障,對過數的投入和管理也逐年減少。
惡性循環已經形成。
惡性循環的直接受害者,是果農。
據了解,海珠區2017年共有3.6萬多名果農,占區總農業人口的一半以上,但這一半的收入卻普遍處於水平線偏下。據統計,近些年來,一個果農一年的總收入平均就是1000多元。
“我們也想保果樹,也想改造品種,但我們連吃飯的錢都不夠!”在瑞寶村的果林里,一名正在為果樹灌溉的老果農憤憤不平地說:“別談什麼發展,先讓我們吃飽飯!”
惡性循環的間接受害者,是廣州乃至整個珠三角。
作為廣州市的“南肺”,萬畝果林擔負著調節城市氣候,淨化城區空氣、改善生態環境的重任。同時,與“北肺”白雲山不同,“南肺”是水鄉,對保存嶺南水鄉文化意義重大。
“如果不建設一些區域綠化,未來的珠三角就會成為一片水泥森林,談不上什麼持續發展,更談不上適宜人居。”華南師範大學生物學教授黎振昌點出了萬畝果林對廣州未來發展的深刻影響。本報記者卞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