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近年新發現
新世晚期地層也發現了很原始的海象
近來於日本更新世晚期地層也發現了很原始的海象屬種成員---萬田野海象Odobenus mandanoensis , 較現存的品種來得原始。萬田野海象Odobenus mandanoensis是生存於更新世晚期日本的千葉県 , 它有較厚重的頜骨聯合 , 萬田野海象Odobenus mandanoensis的頜骨聯合長達125mm , 比現存海象大西洋亞種的要長(頜骨聯合長112mm) , 它的體型相當於現存海象的大西洋亞種 , 甚至可能比大西洋亞種的還要大。 萬田野海象Odobenus mandanoensis的發現顯示了海象屬於50萬年前已於北太平洋西部已有分布 , 它的發現也顯示海象科從大西洋遷移至太平洋過程至少出現了兩次(另一次是現存的海象於更新世時期的遷移)。新世時期地層
現存海象(Odobenus rosmarus)最早的化石記錄來自比利時安衛普塔早上新世時期地層 , 於荷蘭的晚上新世時期(約259萬年前至181萬年前)地層也發現了現存海象的化石 。現存的海象一共有三個亞種 ,包括生活於哈德遜灣 , 東格陵蘭島 , 斯瓦爾巴群島及喀拉海的大西洋亞種Odobenus rosmarus rosmarus , 白令海的太平洋亞種Odobenus rosmarus divergens及俄羅斯的拉普捷夫亞種 Odobenus rosmarus Laptev , 三個亞種可能是受晚更新世冰河時代影響 ,受冰封阻隔從而形成了種群的隔離 , 現存的海象Odobenus rosmarus約於60萬年前在太平洋出現 , 太平洋亞種Odobenus rosmarus divergens有較大的體型及獠牙,較寬闊的吻部 , 但近來的測量顯示褔克斯灣雌性大西洋海象要較阿拉斯加雌性太平洋海象要大。於北美加拿大溫哥華島夸利庫姆 (Qualicum)早威斯康星階(Wisconsinan )地層發現了一具雌性海象的化石 , 該化石距今7萬年 , 它是北美西岸所發現的眾多海象化石中最完整的 , 這具更新世的海象顱基長34.1厘米 ,顴寬約23.2厘米 。於加拿大北極地帶至北卡羅萊納州威斯康星階(Wisconsinan )及全新世地層發現了不少大西洋海象的骨骼及獠牙的化石 , 相反太平洋海象於北美威斯康星階(Wisconsinan )及全新世地層並沒有化石記錄, 大西洋海象可能於冰期極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向北移動 , 12 800年前到達芬地灣(Bay of Fundy) , 12500年前到達紐芬蘭大陸Grand Banks Newfoundland , 11500年前到達南拉布拉多(加拿大東部) , 9700年前才到達加拿大北極群島(Canadian Arctic Archipelago)的中部。海象科的興衰
海象科性質和抹香鯨科的很相似 , 二者也曾有過極大量的屬種 , 抹香鯨類可根據牙齒分作三類 : 一類是深潛型的以頭足類為食,上頜缺齒的;一類牙齒後彎但較幼長,而魚類為食性,像管狀鯨屬及奧巴斯托鯨屬;最後一類是像逆戟鯨般具掠食性的。海象科也能根據頜骨牙齒形態的不同而分作三類 : 擬海象亞科 , 杜希納海象亞科及海象亞科 。 擬海象亞科imagotariine包括擬海熊獸Pelagiarctos , 堪察加獸Kamtschatarctos , 原新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