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觀點
唯識宗認為,宇宙間的萬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由“識”變現出來的。在心識之外,世界上沒有任何獨立存在的客體。
文學資料
《成唯識論》卷一說:“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彼依識所變。”由“識”變出“見分”和“相分”,也就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才有了宇宙間的萬物。所以他們認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萬法唯識”是佛教用語,也稱“一切唯識”。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唯識宗的主要教義之一。 三界中之一切有漏法,以及一切無漏有為法,皆因八識心王而有;乃至無漏無為法,亦因八識心王而顯。若離八識心王,無有一切法可得,若無八識心王,萬法悉不能生,故說萬法唯識。
唯識宗認為,宇宙間的萬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由“識”變現出來的。在心識之外,世界上沒有任何獨立存在的客體。
《成唯識論》卷一說:“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彼依識所變。”由“識”變出“見分”和“相分”,也就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才有了宇宙間的萬物。所以他們認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唯識宗又作慈恩宗、瑜伽宗、應理圓實宗、普為乘教宗、唯識中道宗、唯識宗、有相宗、相宗、五性宗,創始人為唐代玄奘法師與窺基大師,祖庭為西安大慈恩寺。 廣義而...
簡介 主要思想 傳承 祖庭 唯識學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講述十方三世一切有漏無漏法,皆因八識心王而有而顯,八識心王復依第八識及無明而現於三界,無明業種及上煩惱隨眠復由各自第八識所持而藉緣變現...
《唯識三十論頌》亦稱《高建法幢論》,是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論書,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論書之一。世親著,唐玄奘譯,一卷。此外尚有梵、藏本傳世。
內容簡介 論述內容 論頌義貫 成唯識論 論頌原文唯識學派,又被稱為瑜伽行派,是大乘佛教兩大思想流派之一。因為創始人重視瑜伽行,瑜伽行派因此得名。世親菩薩造《唯識二十論》 、 《唯識三十論》 ,宣說“一...
基本介紹 學派介紹 歷史沿革 相關學說十重唯識又名十門唯識,指華嚴宗在疏釋‘三界虛妄,但是一心作’時,所立的十種唯識理論。華嚴宗以一切存在皆一心所作,而說萬法唯識,且分之為十種。
五、唯識果262 三、玄奘的著述529 一、心法672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序言《新唯識論》是熊十力最主要的哲學代表作,《新唯識論》文言文本標誌其哲學思想體系正式形成。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成唯識論》(梵文:Vij?āptimātratāsiddhi),中國唯識宗立宗的主要理論依據,以大乘佛教唯識宗創始人之一世親的《唯識三十頌》為主線,由...
成唯識論 集注 內容 註疏《大乘百法明門論》,梵文 Mahāyāna-śatadharma-prakāśamukha-śāstra,世親造,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在長安北...
相宗傳承 何謂唯識 翻譯註明 相關書籍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