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戰爭後 ,康有為宣傳其資產階級性質的變法主張,組織社團,開展維新運動。清光緒十七年(1891),康有為開始在此設長興學舍(為“萬木草堂”發端處),聚徒講學,擬定《長興學記》為學規。同年寫成並刊行《新學偽經考》。從學者有陳千秋、梁啓超等。次年學堂遷至衛邊街鄺氏祠堂,1893年冬,再遷至廣州府學宮仰高祠。
邱氏書室又稱邱家祠,清嘉慶九年(1804)增城縣舉人邱覺廣出資興建。總面積達四五百平方米,分上、中、下廳三進堂,左右后座。原供廣東省各縣來廣州應試的邱氏子弟居住。光緒三十一年(1905),科舉考試廢止。抗日戰爭時外姓人入住。抗戰勝利後,仍有邱姓人居此。建國前,中堂曾為實用會計學校教室。建國後,書屋由政府接管,中堂租給衣車廠,後為五金、皮鞋廠,現為東風鎖廠廠房。1983年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