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寺[陝西省延安市萬佛寺]

萬佛寺[陝西省延安市萬佛寺]

清涼山萬佛寺也稱萬佛洞石窟、千佛寺石窟、石空寺、千佛洞等。位於延安市城東黃陵縣西四十公里處的雙龍鎮峪村西清涼山,石窟開鑿於半山石崖間。始建於隋唐,落成於宋,重修於金、元、明。石窟依山鑿石而成,有大小石佛萬餘。其石窟鬼斧神工,巧奪天工,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重要的遊覽地。萬佛寺石窟地處陝西延安,位於陝北黃土高原南部,氣候乾旱,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無霜期170天,年均氣溫7.7℃~10.6℃,適合春秋旅遊。

基本信息

簡介

始建於隋唐,落成於宋,重修於金、元、明。石窟依山鑿石而成,有大小石佛萬餘。其石窟鬼斧神工,巧奪天工,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重要的遊覽地。

陝西延安萬佛寺 陝西延安萬佛寺

萬佛寺又稱千佛寺石窟、石空寺、千佛洞等。位於延安市黃陵縣西四十公里處的雙龍鎮峪村西,石窟開鑿於半山石崖間。

萬佛寺

清涼山萬佛寺石窟也稱萬佛洞石窟、千佛寺石窟、石空寺、千佛洞等。位於延安市城東黃陵縣西四十公里處的雙龍鎮峪村西清涼山,石窟開鑿於半山石崖間。

萬佛寺石窟共有4 個洞窟,由北向南,依次編號。石窟東依山,西臨延河。

1號窟

萬佛寺[陝西省延安市萬佛寺] 萬佛寺[陝西省延安市萬佛寺]

為主窟,即萬佛洞石窟。窟平面略呈不規則四邊形。前部寬16.1米 ,後部寬17.6米 ,進深12.9米 。窟中央鑿石成基壇,基壇高1.43米 ,面闊11米 ,進深5米 。基壇左右兩側各有一石屏壁連線窟頂。兩座屏壁四面均有浮雕佛、菩薩、羅漢、弟子像。左側屏壁外側有佛涅磐圖和十五級浮屠。

2號窟

萬佛寺[陝西省延安市萬佛寺] 萬佛寺[陝西省延安市萬佛寺]

前部面闊為5米 ,後部寬5.7米 ,進深4.8米 ,高4.6米 。窟無前壁,呈敞口狀。窟正壁為三世佛及佛弟子像,下方為8 尊羅漢像。窟北壁上方為騎象的普賢菩薩,南壁上方為騎獅的文殊菩薩。

3號窟

萬佛寺[陝西省延安市萬佛寺] 萬佛寺[陝西省延安市萬佛寺]

面闊6.7米 ,高4.8米 ,進深9米 。窟中央九級仰蓮寶座上為龐大的彌勒坐像。彌勒袒胸露臍,闊鼻薄唇,兩耳垂肩,左腿下垂,右腿上屈,喜形於色。彌勒佛高1.8米 。窟頂藻井別具一格,由內向外,依次為八卦圖案、二龍戲珠、蓮花、寶相花、佛傳故事等圖案。

4號窟

位於鷲峰岩下。窟平面略呈梯形,窟前部寬4米 ,後部寬5.9米 ,深5米 ,高3米 。窟口兩側為浮雕護法天王像。窟四壁用高浮雕手法雕刻成山崖、岩石、行雲流水、亭台樓閣及童子拜觀音、太子游西門等佛傳故事圖像,布局精妙,錯落有序。

最佳旅遊時間

萬佛寺[陝西省延安市萬佛寺] 萬佛寺[陝西省延安市萬佛寺]

萬佛寺石窟地處陝西延安,位於陝北黃土高原南部,氣候乾旱,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無霜期170天,年均氣溫7.7℃~10.6℃,適合春秋旅遊。

歷史文化

萬佛寺石窟1956年8月6日,由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萬佛寺[陝西省延安市萬佛寺] 萬佛寺[陝西省延安市萬佛寺]

當年的萬佛寺曾作為新華社、中央印刷廠辦公生產區。

特色

其中有單室窟,窟口處鑿石為三開間雕石作仿木構窟檐,明間寬2.02米,通寬5.04米。檐柱為八角形,為寶裝覆蓮住礎。柱頭之間以闌額相連,施四鋪斗拱,櫨斗出單抄,令供上施替木,上承檐枋。平柱上有3處宋崇寧年間下(1102年~1106年)遊人題記。此窟窟檐為陝西石窟中保留完好的原物,是研究宋代建築的珍貴資料。石窟平面呈“凸”形,坐西向東,窟口為方形,寬2.4米,深2.6米,有佛像60餘尊。

窟口左右有佛龕各一個,以二園柱與洞口隔成三間,成檐廊。上有二層斗拱。這是宋代的仿建築雕鑿,極為壯麗。中間是入口,走廊兩壁浮雕觀音菩薩像。石窟內高5.3米,寬9.3米,深12米。正中為佛龕,高3.38米,寬5.9米,深4.73米,內有大佛坐像12尊。中央坐釋迦牟尼,兩邊站立文殊、普賢二菩薩和迦葉、阿難兩弟子。窟項正中雕有千手千眼觀音一尊。窟內東西兩壁雕有高2.8米的立佛九尊,其中東壁有姿態優美的赤足持碗雕像。後壁有五百羅漢和一百徒從脬雕像,場面宏大,氣勢恢宏,並間以佛說法圖、磐涅圖。

菩提樹下悟道、普濟眾生等佛傳故事。東南壁雕有佛像24尊,東北壁有16尊。雕像比例協調,刀法流暢,質感強烈,尤其是頭、手、足的造詣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是雕塑藝術珍品。窟北壁前側為藥師佛,高2.55米。藥師佛左手持缽,右手施“療病印”,旁為七級浮屠,塔下為兩比丘,作昂首仰望狀。藥師佛上方為相向馭風而行的飛天像。一飛天像右手托缽,另一飛天像左手托缽,均乘如意雲朵。據窟內題刻記載,該窟開鑿於宋代紹聖年間,距今已千年,具有很高的考古和研究價值。

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現為茂林修木環圍,夏秋之際,樹蔭婆娑,清涼無限,一派“禪房花木深”的超凡境界。石窟下臨黃畛公路,每日有從縣城發出的中巴車輛,便於觀光旅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