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魔杖

菲律賓魔杖

菲律賓魔杖是菲律賓武術系統中其中一種器械,是由古代菲律賓刀劍搏擊術所演變出來的一種兵器。技擊法共有三門派分別為Arnis,Eskrmia及Kali,菲律賓魔杖可單棍或雙棍使用。堪與李小龍雙節棍匹敵的棍法便是“菲律賓魔杖”。菲律賓魔杖實用性強、兇悍凌厲,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已廣為流行,成為了人們強身健體和抗暴自衛的首選技藝之一。作用是強身健體和抗暴自衛。

基本信息

簡介

菲律賓魔杖菲律賓魔杖
菲律賓魔杖擊打術在日常自衛時不限於使用魔杖,也可使用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之物品,例如:雨傘,網球拍,拐杖,原子筆,捲起的報紙或雜誌等等,作為自衛之用。
目前在世界各地,菲律賓魔杖已十分流行,不但各國民眾將它當作強身健體的運動,各國的軍警執法人員也樂於運用魔杖擊打術體系當中比較簡潔有效的打法,以使警棍術的效能在對抗暴徒的使用過程中更加提升,以便更有效反制罪犯。

構造

菲律賓魔杖所使用的武器,就構造上而言只是一枝藤質短棍;外表看似毫無威力,然而一旦由使用者運用起來,卻會顯示出千變萬化的技法。並且由於其運用時殺傷力極強,所以能在數招之內就使敵人重傷或死亡。雖然只是一枝藤質短棍,然而這支藤質短棍卻不是一枝普通的棍;其材質是由當地一種特產藤樹的樹枝上取下作為材料,經過對其外表進行一系列的打磨之後,再使用類似電焊的噴槍及加工機器對其內部進行烤火的工序;使其擁有堅硬不催的強度,以便在對戰時保護持棍的打擊者之安全及達到對被打擊者造成極大程度的打擊殺傷力。

歷史

菲律賓魔杖菲律賓魔杖
在菲律賓的歷史上菲律賓人曾使用魔杖入面的技巧,來對抗當時入侵者所使用的的武器——來自歐洲的以西班牙劍術為主要技術的西洋劍、來自東方島國日本的劍道為主要技術的日本刀,並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勝利戰果;就連對陣中華大地流傳千年的武功,也不露敗相。因此即使是到了今日,魔杖仍然受到廣泛民眾的喜愛,且流傳不絕。
目前在世界各地,菲律賓魔杖已蔚為顯學;不但一般的民眾將它當作健身防衛的運動,軍警執法人員也樂於運用它那簡潔有效的打法,使自己的警棍術戰鬥力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以便有效反制犯罪。

背景

菲律賓是一個由許多島嶼所組成的國家,每個島嶼都各有其不同的武術風格、武術流派及武術特色。在西曆公元十六世紀時,西班牙人占領了菲律賓。在他們統治此地的四百年間,其帶來的西班牙武術與其它文化為菲律賓當地的武術與其它文化方面注入了西班牙特有的風格,但在菲律賓南部,則由於當地仍屬於回教徒定居區的關係;未有被西班牙的文化注入其特有的風格,因而保護了其當地較獨特及原來風格的武術技巧。後來到了西曆公元十九世紀末,菲律賓又被美國人從西班牙人手上接收過來;到了一九三二年菲律賓與美國談判,並達成關於美國允許菲律賓自治的協定;但關於菲律賓自治的協定直到一九三五年才真正得到落實且各地被逐漸解放。但在未完全得到獨立前,二次大戰展開;菲律賓又遭到日軍進攻且最後被日軍攻陷,直到一九四六年才真正獨立。

成因

菲律賓的武術是當地人民在不斷的戰爭中,磨鍊技術並改進動作;而使其真正達到簡潔實用、毫無花招之境界。菲律賓的武術是從棍術開始的,並且其技術體系受西班牙的影響最大。由於在西班牙統治期間,負責管治的殖民地政府禁止當地人民練習傳統武術;更不可攜帶刀具等武器在身。致使菲律賓的武術成為當地家族秘傳的功夫,必須暗中進行練習才能避開政府的耳目。而武術的內容也變成了以棍術為主。至於菲律賓南部,由於當時的西班牙勢力尚未侵入;所以便保持原有的回教武術風格,並以刀術為主。

套用

菲律賓魔杖菲律賓魔杖
在菲律賓當地的武術中,從長棍、短棍、雙節棍、刀以至於任何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常見物品;都可以作為武器。只要把握住原理,根據每項物品之特性例如硬度、長度等方面然後再加以變化,便能隨心所欲、運用自如。在菲律賓武術的器械中最常見的就是雙棍術,這也是菲律賓武術中使用其餘一切兵器的根本基礎。而在每種可使用的兵器之中,按照地域又分出許多不同的形式;以刀為例,便包含了蛇形刀蝴蝶刀、與各種不同尺寸的刀具等等。
而在菲律賓的北部、中部與南部三大地區各自有不同的武術風格。北部地區的技術屬於Palolargo(長棍);其技術手法為使用較長的棍與刀與對手進行格鬥而無徒手打法,在打法上強調對對手進行遠距離方面之攻擊;至於中部地區則比較著重中、近距離方面之攻擊,其技術手法包含了長棍、短棍、短刀、手搏與腿擊技法、擒拿術、摔角等技術;而南部地區因屬於回教徒的定居區,其武術技法基本以刀術為主要核心,也兼有徒手技巧。菲律賓魔杖棍法中的動作,有許多是受到西班牙的劍術(西洋劍)所影響;例如使用一長一短的組合式雙刀,或是雙手分持刀棍的技巧等。在與西班牙的戰爭中,菲律賓人體驗到敵人在武藝技術上的優點,便將它融入自身的武術之中。而菲律賓在二十世紀初成為美國的殖民地,並且在一九四一年又被日本占領;此時的菲律賓游擊隊在進行游擊戰進行反抗時,所有游擊隊員身上均攜帶「Bolo」(外形類似開山刀的刀具),並採用極為殘酷的武藝打法不斷與日軍對抗。後來英美盟軍將上述技法帶到其他盟國,並由駐紮在泰國的美軍與當地的泰拳手一起將其改良並吸收到自身的兵器技法體系當中。

要素

菲律賓魔杖菲律賓魔杖
菲律賓魔杖的基本概念:我們可由破壞、安全位置、流動等三要素中,了解到菲律賓魔杖的理論基礎所在,並且在練習中掌握住練習要點,使自己的運用技巧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破壞

所謂的破壞,就是指損毀對手的攻擊武器;而攻擊武器的可選擇範圍很大,例如棍棒或者四肢、拳、腳等都可視為攻擊武器。例如遇到對手出棍招時,我方第一個動作看似擋格;然而實際上可說是同時擊打其手部,可造成對手棄械之結果。基本上,菲律賓武術主張先攻擊四肢,使對手無法出擊;除非有隙可乘,才直接攻擊要害或身體其它部分。而在技擊方法方面,當然不限於武器對擊;也有多種特殊的手法能夠使對手的手腳無法使用,從而克敵制勝。

安全

所謂的安全位置即是指:無論是任何時候,無論是在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場合下;都必須想辦法使我方掌握最有利的位置來迎戰、擊打敵人。只要占領到安全位置(即最有利的位置),就能使我方掌握打擊敵人的最佳路線及方法;同時在打擊敵人時也能閃避對手的來勢,達到攻防一體的目的。
在我方在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戰鬥場合下尋找安全位置時,步法的移動最為重要;此外是頭部、腰部的閃避動作,再配合手部來探索對手攻擊武器的來勢。例如對手棍來,我方側移走位同時持棍相格;將空餘之手(一般為左手)伸出,伺機穿入對手防禦圈。乘勢將其棍奪下或封閉動作,達成擊倒敵人之目的。
在菲律賓的近代歷史上,曾有菲律賓武術家以手上持有的菲律賓魔杖對抗前來“交流”的日本武士道武術家所使用的日本刀;而在我們所見到的案例中,前來“交流”的日本武士道武術家無一不被對方手上持有的各種武器一招擊倒在地;這些日菲兩國武術家進行“交流”的歷史記錄,就是證明當時的菲律賓魔杖其殺傷力的鮮活戰例。此時,若我方使出正面而硬性的格擋勢必無效(因短棍會遭對方兵器上的利刃削斷);而此時為了避免我方被對方兵器所傷,我方便須瞬間閃避;以便求得安全位置,並在交手中險中求勝。所以安全位置是菲律賓魔杖技巧中的重要元素,因其關係到我方與對方交手的最終成敗。

流動

在菲律賓武術中有許多的訓練,目的都是在加強「流動」的能力。任何動作都沒有「所謂的停止」,而是應如流水一般源源不絕。
在傳統武術中,我們經常強調甲招勝乙招或對拆套路招式的訓練法;然而菲律賓武術則徹底摒除此類僵化的訓練公式,理由是:一旦兩人在訓練時訓練之動作如果無法連線上,而我方動作暫停;對手絕不會因此配合招式的銜接,反而更能乘隙進擊。故當一擊不得手或防禦失效時,招式仍必須連續不斷。例如當兩棍相接時,若我方無法完成格檔或奪棍動作時;我方不可就此停住,必須冷靜判斷、快速變化。即使承受對手接二連三的攻擊,也務必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戰果。
如若我方被對方攻擊到了逼不得已的時候,甚至可以棄棍轉而以手腳攻擊敵人;而我方所採取的這一切連續式的變化,都是以取勝為最終目的。而當我方確保奪下敵方武器時,也不可以就此將動作暫停;而是應該不斷揮動手中的器械,連續不停地攻擊對手或使其無法進逼,從而真正確保我方所取得的勝利。所以在菲律賓的任何門派中,以上三元素都一再被人強調,這三點即是他們的基本理論所在,也許在動作上的表達形式不同,但在概念上卻是必然相通的。

特點

1.菲律賓魔杖的特點是講求簡潔有效;因此招式實而不華,並務求以最快速度制服敵人。
2.菲律賓魔杖及武術入門學習時只需立刻學習魔杖而無須先學習拳法,因此能使前來學習的學習者在最快時間領略菲律賓魔杖及其餘菲律賓武術使用之要訣。
3.菲律賓魔杖和其它菲律賓武術器械一樣是講求柔中帶剛、身法靈活的,並不要求學習者在學習時『硬練死力』、『長橋大馬』。
4.菲律賓魔杖和其它菲律賓武術器械一樣,有三種攻防距離:近、中、遠。而在這三種攻防距離下,我們可再將功放距離再細分為包括地戰、中近、中遠等三種距離在內共六種攻防距離。
5.菲律賓魔杖的訓練十分注重對練,因為對練能讓前來學習的學習者把學會的招式加以實踐。
6.菲律賓武術主要是以器械的使用為主,而菲律賓武術所使用到的器械共有十多款,而每種器械也有獨特的套路招式、對練技巧與方法、實戰時的技巧及自衛術的部分,能充分滿足學習者對器械武術的追求。
7.菲律賓魔杖是一項較為安全的武術格鬥技。因為在學習者進行實踐訓練時,參與訓練的學習者全身必須穿上實踐訓練所專用的專用護甲;以及使用專門用之訓練的器械進行訓練。而以上措施之實施能令學習者在得到充份保護之同時又能保持身法靈活,這是菲律賓武術在訓練中的一大特點。
8.通過學習菲律賓魔杖能使學習者手腳協調、全身健美、提升反應及消除工作煩惱。
9.菲律賓魔杖是現今世界流行之武術運動,每年也有各種類型的比賽。
10.菲律賓武術講求武德及禮儀。除了學到武術技法外,也同時學會尊敬師長、做人處世之道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