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公告是在法西斯 德國已經投降,日軍在亞洲和 太平洋戰場屢遭失敗、行將徹底崩潰的背景下產生的。當時,美國由於 核子彈試爆成功,認為不藉助蘇聯的力量促使日本投降的條件已經具備,便由早先急切希望蘇聯對日作戰,轉為擔心蘇聯對日參戰會影響其獨占日本及在遠東的戰略地位。在此情況下,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與英國首相溫斯頓· 邱吉爾在波茨坦會議期間,就美陸軍部長 H.L.史汀生起草的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備忘錄進行協商修改,並在電請蔣介石簽字後,以三國政府公告形式發表。簽訂過程
1945年7月17日,美、英、中三國首腦和外長在柏林西南波茨坦舉行會議。
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會議上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和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聯合發表了一份公告《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這篇公告的主要內容是聲明三國在戰勝納粹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對戰後對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
公告宣布: 盟國對日作戰將繼續到日本完全停止抵抗為止,日本政府必須立即投降。公告還規定了盟國接受日本投降的條件,即剷除日本 軍國主義;對日本領土進行占領;實施開羅宣言之條件,解除日本軍隊的武裝,懲辦戰爭罪犯;禁止軍需工業等等。7月27日,日本首相鈴木召開內閣會議,決定不管美、英、中三國《波茨坦公告》的內容如何,都將予以不理,始終根據既定的根本方針,堅決為完成大東亞戰爭而邁進。29日,鈴木首相發表聲明,稱美、英、中三國宣言無異於開羅會議,日本政府毫無關心的必要,拒絕投降。
同年8月6日、9日,美國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核子彈;蘇聯於8月8日對日宣戰後加入該公告,在公告中添補了史達林的名字。
原文
波茨坦公告:美英中三國政府領袖同意對日本發表公告,促其立即無條件投降,公告原文如下:
“美英中三國政府領袖公告”
一、余等,美國總統、中國國民政府主席及英國首相,代表余等億萬國民,業經會商,並同意對日本應予以一機會,以結束此次戰事。
二、美國、英帝國及中國之龐大陸海空部隊,業已增強多倍,其由西方調來之軍隊及空軍,即將予日本以最後之打擊,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聯合國之決心之支持及鼓勵,對日作戰,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三、德國無效果及無意識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結果,彰彰在前,可為日本人民之殷鑑。此種力量當其對付抵抗之納粹時,不得不將德國人民全體之土地,波茨坦公告簽訂地點業及其生活方式摧殘殆盡。但現在集中對付日本之力量則較之更為龐大,不可衡量,吾等之軍力,加以吾人之堅決意志為後盾,若予以全部實施,必將使日本軍隊完全毀滅。無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必終歸全部殘毀。
四、現時業已到來,日本必須決定一途。其將繼續受其一意孤行計算錯誤,使日本帝國已陷於完全毀滅之境之軍人之統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為吾人之條件,吾人決不更改,亦無其他另一方式。猶豫遷延,更為吾人所不容許。
六、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蓋吾人堅持非將負責之窮兵黷武主義驅出世界,則和平安全及正義之新秩序勢不可能。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時及直至日本製造戰爭之力量業已毀滅有確實可信之證據時,日本領土經盟國之指定必須占領,俾吾人在此陳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八、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九、日本軍隊在完全解除武裝以後,將被允許返其家鄉將有和平及生產生活之機會。
十、吾人無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滅其國家,但對於戰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虜者在內,將處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須將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趨勢之復興及增強之所有障礙予以消除,言論,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對於基本人權之重視必須成立。
十一、日本將被許維持其經濟所必需及可以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裝作戰之工業不在其內,為此目的,可準其獲得原料,以別於統制原料,日本最後參加國際貿易關係當可準許。
十二、上述目的達到及依據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傾向和平及負責之政府後,同盟國占領軍隊當即撤退。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並對此種行動有意實行,予以適當之各項保證。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註:這份重要歷史文獻的譯本,現存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全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亦稱《波茨坦宣言》。波茨坦會議期間,中國、美國和英國於1945年7月26日發表,蘇聯於同年8月8日加入。
日本接受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分別在 廣島和 長崎投落了兩枚核子彈。8月9日,蘇聯發動 八月風暴行動,出兵占領中國東北(當時為滿洲國占領)。日本 昭和天皇裕仁於8月10日通過瑞典及瑞士政府向中、美、英、蘇四國照會接受波茨坦公告。 重慶時間1945年8月15日7時中、美、英、蘇四國政府同時宣布已接受日本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結束。
相關新聞
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書》,釣魚台列島的主權屬於中國人民。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完全置歷史事實於不顧,事實上正在逐漸否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效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重要條約
條約名稱 | 簽訂日期 | 簽訂國家 | 條約內容與意義 |
---|---|---|---|
《鋼鐵條約》 | 1939年5月22日 | 納粹德國、義大利 | 象徵德意同盟,讓兩國在國際威脅或戰爭中,互相提供軍事支援,並加強軍事與戰時生產。 |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 1939年8月23日 | 蘇聯、納粹德國 | 該條約的簽訂使蘇聯得以暫時置身於戰火之外。但希特勒之所以簽訂條約完全是為避免兩面作戰的權宜之計。 |
《蘇日中立條約》 | 1941年4月13日 | 蘇聯、日本 | 該條約是在蘇聯為了避免東西兩線作戰、日本減少北方壓力而實施南進戰略的背景下,以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為前提簽訂的。 |
《大西洋憲章》 | 1941年8月13日 | 美國、英國 | 美國作為一個尚未參戰的國家,與英國一起發表如此明確的聲明,對德、意、日法西斯是個沉重的打擊,但是該條約也反映出英、美存在爭奪殖民利益的矛盾。 |
《開羅宣言》 | 1943年11月27日 | 中國、美國、英國 | 《開羅宣言》從內容上規定了戰爭的重要而具體的目標,對德日提出了其侵略行為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它是二戰時期重要的里程碑性的檔案之一,具有相當的法律效力和意義。 |
《德黑蘭宣言》 | 1941年12月1日 | 蘇聯、美國、英國 | 宣言發表的同時,還秘密簽訂了對德作戰的《蘇美英三國德黑蘭總協定》。它規定盟國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實行“霸王戰役”計畫,發動“諾曼第登入”的時間。 |
《雅爾達協定》 | 1945年2月4-11日 | 蘇聯、美國、英國 | 該協定是蘇、美、英三國就蘇聯參加對日作戰條件的秘密協定。協定就結束戰爭和安排戰後世界政治等重大問題達成一系列協定和諒解。 |
《波茨坦公告》 | 1945年7月26日 | 中國、美國、英國 | 公告的主要內容是聲明中、美、英在戰勝納粹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以及對戰後對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同時,公告明確規定釣魚島不屬於日本領土。 |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 1945年8月14日 | 中國、蘇聯 | 民國政府與蘇聯政府就對日作戰後期及戰爭結束後解決雙方爭議問題的一個條約。根據條約換文,民國政府將依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外蒙古是否獨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