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浦·安德遜

菲利浦·安德遜

菲利浦·安德遜(Philip Warren Anderson),1923年出生在印第安納州市印第安納波利斯市。由於在戰爭中擔任無線電工程師,他的大學就中斷了。他的學位全是在哈佛大學獲得的:理學學士(1943年),理學碩士(1947年),哲學博士(1949年)。學生時代,他在范弗萊克指導下研究了微波和紅外光譜的壓力增寬。安德遜主要與貝爾實驗室進行合作。1974年,他成為那裡的助理主任。他還與劍橋大學進行過長期合作,其中包括1961~1962年的休假年和1967~1975年擔任8年的客籍教授,而且這一職位是永久性的(這是前所未有的)。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菲利浦·安德遜 菲利浦·安德遜

菲利浦·安德遜(Philip Warren Anderson),1923年出生在印第安納州市印第安納波利斯市。由於在戰爭中擔任無線電工程師,他的大學就中斷了。他的學位全是在 哈佛大學獲得的:理學學士(1943年),理學碩士(1947年),哲學博士(1949年)。學生時代,他在范弗萊克指導下研究了微波和紅外光譜的壓力增寬。安德遜主要與 貝爾實驗室進行合作。1974年,他成為那裡的助理主任。他還與 劍橋大學進行過長期合作,其中包括1961~1962年的休假年和1967~1975年擔任8年的客籍教授,而且這一職位是永久性的(這是前所未有的)。

個人愛好

安德遜的一個同事把安德遜描述為:“一個謙讓、甚至很害羞的人,但他才能卓越,興趣非常廣泛。”除物理學外,他喜歡室外活動,長途步行,特別是在康沃耳。安德遜一出家門,就奔波於兩個職務之間:一是 普林斯頓大學約瑟夫·亨利物理學教授,一是 貝爾實驗室物理學研究組的顧問主任。他的家坐落在新澤西州的新韋爾農大沼澤邊。他是獲得證書的圍棋的一段棋手,這種棋深受數學家的喜愛。安德遜的夫人原名 哥思瓦特(J.Gothwaite),他們有一個女兒 奧斯本(S.Osborne)

個人成就

菲利浦·安德遜(Philip Warren Anderson)因對磁性和無序系統的電子結構的基礎研究,與 范弗萊克莫特一起分享1977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到處可以看到的磁帶錄音機、雷射器、電晶體、管理著我們生活的現代計算機,以及現代電子學中大多數其他器件都是以固體物理學中的唯象理論為基礎的。安德遜、范弗萊克和莫特各自都提出了一套數學模型,來解釋導體中電子的行為。他們三人中的每一個都對其他兩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瑞典皇家科學院列舉了安德遜許多重大貢獻中的兩條:其一是他在1958年發表的關於無規介質中波的傳播的論文中證明了,在某些情況下,電子可能被限制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內。由“ 安德遜定域性”發展而來的這些概念對於理解“ 弱凝聚物質”是必不可少的。其二是1961年安德遜關於微磁體的論文,它揭示了大塊物質磁性的微觀起源。“安德遜模型”是一個量子模型,它成為能解釋大量問題(例如超導轉變溫度和 雜質效應等)的物理基礎。

安德遜廣泛的好奇心導致了他對超流(一種無摩擦而具有異常高的熱導率的流)的研究。超流最先是在2K以下的氦Ⅳ中發現的,後來在“超導”金屬和氦Ⅲ中也觀察到了。安德遜還闡明了約瑟夫森效應的意義,並將它與對稱性概念聯繫了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