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錫德尼

概述

菲利普·錫德尼(Philip Sidney, 1554-1586)
錫德尼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人之一,大概是才命相妨,只活了三十二歲。寫詩的時間就更短,從1580年到1584年,不過四五個年頭。但詩歌往往是激情的產物,一經勃發,便迅猛而不可收拾,短短的年光里,錫德尼寫下了百餘首十四行,集合而得名為《愛星者與星》(Astrophel and Stella)。也許藝術家的早夭常是意味著多產,或者後者便是前者的先兆,荷蘭如梵谷,中國如王勃。
Stella”是“星”的義大利語,詩中所謂,時而指星,時而指人,無不泛濫著洪水猛獸一般的愛情。通常認為,這部組詩中的主人公是里奇勳爵的妻子帕涅羅普——從這層意義來看,這是那個時代里典型的“騎士愛情”。組詩背後所隱藏的私密早已不得而知,後世有考據癖的專家們又往往各執一辭。但不管前緣舊事如何,一對戀人之間畢竟已是使君有婦,羅敷有夫的局面,化之為詩,也就自然成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惶惶口吻,如其中的《月啊,你用悲哀的步伐》(With How Sad Steps, O Moon):
With how sad steps, O Moon, thou climb\'st the skies!
How silently, and with how wan a face!
What, may it be that e\'en in heavenly place
That busy archer his sharp arrows tries!
Sure, if that long-with-love-acquainted eyes
Can judge of love, thou feel\'st a lover\'s case,
I read it in thy looks; thy languish\'d grace,
To me, that feel the like, thy state descries.
Then, e\'en of fellowship, O Moon, tell me,
Is constant love deem\'d there but want of wit?
Are beauties there as proud as here they be?
Do they above love to be loved, and yet
Those lovers scorn whom that love doth possess?
Do they call virtue, there, ungratefulness?
多么悲哀的腳步啊,月亮,你爬上天空,
一張蒼白的臉頰,多么寂寞。
莫非是那忙碌的小愛神
在天上玩弄著他的弓箭?
如果相思瞞不過久已苦於相思的眼睛
那么我敢說,你也處在戀愛的心情,
你那憔悴的美麗讓我明白了一切
——我們在深深愛著。
同在相思中的月亮啊,你能告訴我嗎,
矢志的愛情在天界是否被看作不智?
那裡的女子是否也這般傲慢?
是否喜歡被愛,而又
輕蔑真愛著她的人?
在天界,是否負心被稱作美德?
如果說窺一斑而知全豹,那么,這首詩可以作為文藝復興詩歌的一個代表。因有早年負博學之名對歐洲大陸的遊歷,所以,在詩人中對月亮的詢問里,我們看得出熱情與忠誠的彼特拉克(雖然韻腳已由彼特拉克式的“4433”變成了英國式的“4442”),也看得出呼喚著“生活吧”的龍薩。
曾為錫德尼畫過肖像的威尼斯畫派主將委羅奈斯曾有一幅《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恰好可以為這首詩做一個特殊的註解:天上的女子衣冠宛然,純潔大方;人間的女子則全身赤裸地坐在井邊,舉止似輕浮卻莫名地惹人愛憐。因這愛憐,便有了這般滿是人間煙火氣的句子——“如果相思瞞不過久已苦於相思的眼睛/那么我敢說,你也處在戀愛的心情”——雖是“羅帶同心結未成”,但“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得此語者,已經打碎了天界神聖的光環。
至於第九行起的表述,卻鮮見於東方詩卷,大概是婦女地位的不同吧:一頭是被當作藝術品而膜拜,一頭則是被當作日用品而輕賤。當文藝復興的大師們用生花妙筆把愛與美描摹、鋪陳、誇張到了極至,在同時代的中國卻產生的是另外一類作品:王太后的《女鑒》,仁孝文皇后的《內則》,蔣太后的《女訓》,王夫人的《女范》,朱隆姬的《女教經》,鄭氏的《女教篇》,王相箋注的《女四書》……
事情的另一面是,錫德尼所處的伊莉莎白朝時代正值清教運動的興起。清教徒鄙奢華,尚儉樸,屬於新教中的一支進步力量。但“清”字所及,有時也產生了至清無魚的苛責。表現在文學領域,是指責詩歌傷風敗俗。錫德尼於是起而做答,倡言詩教。其時的中國正值明神宗萬曆年間,也是個多事之秋。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翌年,張四維、申時行入閣——一個是謹小慎微,一個是名哲保身。文人圈中,李攀龍早逝,王世貞獨為後七子領袖,主盟詩壇二十年,一時之間,為詩必盛唐,作文必秦漢,也算是一番氣象。錫德尼在詩教之途上懷想賀拉斯的時候,王世貞也正登上濟寧的太白樓追念“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的李供奉。但同為文人兼朝臣,東方的counterparts卻更富於入世與批判的色彩:還是王世貞,寫雜劇《鳴鳳記》來反對嚴嵩;再有,和錫德尼生於同年的顧允成,殿試對策語侵鄭妃,其後因直屢黜,終於乞假還鄉,和大名鼎鼎的兄長顧憲成一齊講學東林書院。
但錫德尼並非沒有政治抱負,只不過作為爵士與朝臣的他和作為詩人的他被清晰地分離開來;同樣,錫德尼的詩歌里也並非僅有泛濫的激情,而是在歌詠愛人的同時巧妙地融入了“詩教”的主張——畢竟,錫德尼還是一位卓越的文論家,他的《為詩辯護》(Apologie for Poetrie)堪稱伊莉莎白時代英國文學批評的頂尖作品,前承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後啟雪萊的《為詩辯護》,在整個西方文學批評史上也占據著很高的位置。
錫德尼的“詩教”可以從下面這首詩里窺見一些端倪:
誰想從大自然最美好的書籍中了解(Who Will in Fairest Book of Nature Know)
Who will in fairest book of Nature know
How virtue may best lodged in beauty be,
Let him but learn of love to read in thee,
Stella, those fair lines which true goodness show.
There shall he find all vices\' overthrow,
Not by rude force, but sweetest sovereignty
Of reason, from whose light those night birds fly,
That inward sun in thine eyes shineth so.
And, not content to be perfection\'s heir
Thyself, dost strive all minds that way to move,
Who mark in thee what is in thee most fair.
So while thy beauty draws the heart to love,
As fast thy virtue bends that love to good.
"But ah," Desire still cries, "give me some food".
誰想從大自然最美好的書籍中了解
美德怎樣寄身於美麗之中,
只須讓他在你身上讀到愛情
斯黛拉,你的婀娜正是善的展示。
他將發現,消除惡行的並非粗魯的武力
而是最甜美的理性統治,
理性的光芒使夜鳥飛逃,
你的眼睛,閃著心靈的陽光。
可你不滿足於做“完美”的惟一繼承人,
你把所有的心靈都帶上了你的道路,
他們在你的身上發現美的真諦。
當你的美引起心靈的愛慕,
你的美德就把這愛向善的方向引導。
“不過啊,”欲望仍在喊著,“給我一些食糧。”
錫德尼的“詩教”現在看來是有些讓人不快的。但與眾不同的是,詩的結句頗有幾分獨特的趣味,好像神女翩然而去,留給楚襄王的,除了對仙肌勝雪的仰慕,除了對仙袂絕塵的惆悵,還有一些對朝雲暮雨的綺思夢想。

經歷

1586年,錫德尼在荷蘭戰死,葬在聖保羅大教堂。據錫德尼的摯友格雷維爾的描述,戰前,錫德尼為了不使自己在防護裝備上優於統帥,故意卸下了護腿鎧甲;在負傷後,又把飲水讓給某個傷兵,並對他說:“Thy necessity is yet greater than mine.”(你比我更需要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許是錫德尼最好的詩句了。此前一年,七星詩社巨星隕落,龍薩離開了人世。如果有限的資料可靠的話,莎士比亞此時大概還只是個土頭土腦的鄉村人物,在家鄉斯特拉福德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翌年,the Queen\'s Men劇團才會經過他的家鄉,憑了一個極其偶然的事件錄用了這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我們回過頭來,這時的中國南京,王士貞任職刑部右侍郎,王士懋任職太常寺卿,掀起一場復古風潮,與歐洲的文藝復興不謀而合地呼應著。而王士懋屬下的一名太常博士卻人微言輕地對王氏兄弟唱著一些反調,當然應者寥寥。但在四百年後,卻有人把這個當時在南京城中任閒職的七品小吏比作中國的莎士比亞——因為他《臨川四夢》的戲劇成就。其中,以《牡丹亭》最享盛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