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街道辦事處

華陽街道辦事處

2002年,面積39平方千米,轄12個行政村,112個農業合作社,總人口2.2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00人。 2003年,面積38平方千米,轄11個農業行政村,1個社區,112個農業合作社,總人口2276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70人。 2004年,面積38.45平方千米,轄11個農業行政村,1個社區,109個農業合作社,總人口2272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09人。

基本簡介

華陽(Huayang)街道東臨沱江,南沿長江,西靠四川佛教名山──方山,與瀘州中心城區緊密相連,屬典型的城郊鄉。華陽街道位於長、沱兩江交匯夾角地帶,東臨瀘州城區,南沿長江,西與方山鎮毗鄰,北靠沱江

街一角街一角
況場鎮接壤。地理座標東經105°23′18″,北緯28°52′03″,東西相距8.4千米,南北相距5.44千米,地勢西高東低,東部屬淺丘、西部屬中丘,海拔高度在230米到498米之間,街道幅員面積42平方千米。土質以紫色泥岩和沙質土壤為主,兼有少量新老沖積土壤。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355天,適宜種植水稻、小麥、蔬菜、水果。街道現轄長豐、衛星、皇傘、石虎、青山、白灣、乘風、躍進、乾魚塘、王咀、天洋11個行政村105個村民小組和華宜社區、瓦窯壩社區、竹苑社區、康樂社區4個城市社區,2008年底街道人口7萬餘人。2007年12月撤銷華陽鄉政府建製成立中共華陽街道黨工委、華陽街道辦事處,下設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民眾工作辦公室、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建設和環境管理服務中心、計畫生育服務中心、農林業技術推廣服務站、農水和農機技術推廣服務站。 

位置人口

華陽位於成都市南郊,地處錦江與江安河交匯處。距雙流國際機場僅12公里,成都火車南站10公里;長13公里、寬80米的天府大道直通市中心天府廣場,距成雅、成樂高速公路4公里,213國道和華龍路穿城而過,已

衛星圖衛星圖
建成的站華路、元華路和已建成的成都港及正在建設的捷運1號延伸線、迎賓路延伸線、天府大道延伸線構成了成都南大門的交通樞紐。成都市城市向南發展和市行政中心南遷以及華陽的區位、資源、交通、人居環境等得天獨厚的優勢,使華陽成為推進城鄉統籌的一片熱土。華陽幅員面積70.7平方公里,轄28個社區,總人口178459人(其中城鎮人口139135人),耕地面積32250畝;城區建成面積約15平方公里(按規劃,華陽到2020年城區面積約為40.32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在2010年5月份,觀東、東寺、勁松、會龍、龍燈山、姐兒堰、蒲草等7個社區已移交成都市高新區管理。加大人口與計畫生育管理和宣傳力度,大力開展優質服務,嚴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計畫生育率達到87.1%,綜合節育率92.5%,人口自然增長率1.61‰,避孕及時率87%。加大行政執法和社會扶養費的徵收工作,2008年共處罰違法生育對象112人,徵收社會扶養費150萬元,為60人發放獎勵金31900元,發放獨生子女費103635元,計畫生育在高水平、高起點上再上新台階。

經濟情況

華陽歷史文化厚重。華陽曾是古蜀國三都(成都、廣都、新都)之廣都治所。唐玄宗駐驛成都時,改蜀縣為華陽。1965年以前是華陽縣城所在地。華陽自古以來是蓉南的交通樞紐、

發展經濟發展經濟
工業基地、商貿中心、文化重鎮。今日華陽又榮膺三頂桂冠:國家級示範鎮、全國小康建設明星鎮、成都市城市次中心。2008年全街實現GDP總量38815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現價總產值1014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1349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達到130.8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入庫稅金315萬元,工業技改投入2790萬元,市外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到位資金9269萬元,完成落戶江南輕工業集中發展區項目1個,到位資金3200萬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加550元,達到5571元,街道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61‰,計畫生育率達到87.1%,糧食產量達到1.189萬噸,水產品完成650噸。2009年,華陽街道實現工商稅收8.3029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03.8%;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9億元;實現全口徑工業增加值27.4720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7436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00.9%。實現農業產值278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240元,比去年同比增長14%。

基礎設施

水、電、氣、郵電、通訊、光纖等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學校、醫院、銀行等設施先進、服務一流。連鎖超

體育體育
市、大型商場、星級賓館、茶樓美食林立,彰顯著完善的城市功能。華陽創業環境優良。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是天府新城功能區的核心區域,發展前景十分良好。華陽人居環境優美。東鄰龍泉山,西傍牧馬山,錦江、江安河在此匯合,形成了“兩山環抱、兩河環繞”的優美人居環境。目前,華陽街道正按照建設世界空港田園城市的目標,大力發展文化創意、高新技術、總部經濟、星級酒店,大型商業零售、運動、旅遊、休閒、宜居等三產業。在街道財力要償還過去債務的基礎上,街道辦不斷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2008年用於修建村級公路的資金達 116.9萬元,完成皇青路3.45千米建設,新建鄉村機耕道3千米,便民路2千米,目前華陽街道不僅村村通水泥路,還實現村村公路聯網;用於水利、入戶路、排污溝等基礎設施建設108.95萬元;啟動皇傘村、青山村、衛星村農綜項目,完成改造中低產田4700畝,金土地工程被評為省優良工程。

行政區劃

1951年設華陽鄉,屬瀘州市轄治,1954年劃歸瀘縣,1958年併入和豐公社,1962年析置華陽公社,1992年

古街古街
與南城鄉合併建華陽鄉。位於與納溪區境西南部,距市政府5千米。1997年,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蔬菜、乾魚塘、躍進、王嘴、天洋坪、長豐、衛星、黃傘、石虎、青山、白灣、乘風12個行政村。 2002年,面積39平方千米,轄12個行政村,112個農業合作社,總人口2.2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00人。 2003年,面積38平方千米,轄11個農業行政村,1個社區,112個農業合作社,總人口2276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70人。 2004年,面積38.45平方千米,轄11個農業行政村,1個社區,109個農業合作社,總人口2272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09人。 2005年撤鄉改設街道。代碼510502007:~001華陽社區 ~002瓦窯壩社區 ~201長豐村 ~202白灣村 ~203青山村 ~204乘風村 ~205躍進村 ~206乾魚塘村 ~208王咀村 ~209天洋村 ~210石虎村 ~211皇傘村 ~212衛星村。 

黨建工作

2008年全街道有22個黨支部,636名黨員,培訓入黨積極分子36名,培養發展對象13名,新發展黨員17名。2008年街道著力推進基層組織創新,積極探索實踐“黨建—科技—

活動活動
人才—市場—項目”五位一體模式的“農村小康快車黨建工程”,探索“公司+支部+基地+專合組織+產業+黨員大戶”的基地黨建模式,著力解決基層組織建設難點問題;積極探索城鄉聯建、村企共建的城鄉一體化黨建模式。在國牌酒業公司成功地建立了黨支部,建立長豐城鄉聯建黨總支和兩新組織黨員服務中心,組建瀘郎酒業黨支部,符合條件建黨的非公企業建黨率100%,對全街重點企業選派聯絡員和指導員,加強對非公企業的黨組織活動的指導;實施黨建工作重點項目認領制。根據基層組織建設的難點和熱點,確定貧困黨員結對幫扶、外出務工人員中發展黨員、流動黨員管理、培養黨員產業示範戶、失地農民黨員管理、村級服務中心建設、黨務村務公開、機關事業黨員教師自立目標系列示範活動、非公企業黨建“四基”工程、無職黨員領崗活動等10個黨建工作重點項目,由各村(社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以上項目中確定1~2個黨建項目進行研究試點。

社會事務

民政事務工作有新的進展,2008年應徵入伍青年27名,發放城市低保金65萬元,農村低保金19萬元,發放城

服務中心服務中心
鄉醫療救助金4.4萬元,農村五保金20萬元,自然災害救濟款2.5萬元,發放優撫金30萬元,退伍軍人安置費18萬元,現役軍人優待金3萬元,全年處罰率100%,實現火化率75%,2008年還新建社區2個(康樂和竹苑),新招聘社區幹部7人,“雙擁”共建活動取得新成效,敬老院建設取得新的進步。城鎮新增就業195人,完成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再就業152人,培訓農民工167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362人,品牌工程培訓88人,農民工實用技術培訓完成12155人。認真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規定,成立街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站,確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落實辦公場所、辦公設備、辦公人員以及辦公經費,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工作順利開展,完成參合人員達17112人,享受新農合政策補償574人,發放補償金額總計32萬元。

農村經濟

街道圍繞“山上名優果、山下綠色菜、庭院搞養殖”的發展模式,走“豬-沼-菜(果)”循環經濟路子,打

蔬菜蔬菜
造設施農業,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強力推進華陽現代農業,構築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在產業發展上,緊緊圍繞年初提出的“21511”工程(2萬畝優質蔬菜、1萬畝名優水果、5萬頭商品豬、100萬隻小家禽、1項勞務開發),強力推進華陽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 ,努力實現增收富民目標。年初引進業主投資60萬元建起全區第一個蔬果育苗中心,完成600畝改土工程建設,新增大棚蔬菜1100畝,建成了水中壩、乘風、白灣、青山等蔬菜專業生產村,初步形成了“長江沿岸-白灣-青山-皇傘”一線近20千米的蔬菜產業帶,建成2個生豬養殖小區,年出欄100頭以上生豬養殖戶達80戶,1個PIC 養豬場已建成,1個3000頭、1個萬頭豬場正在建設過程中。青山鯰魚養殖基地、皇傘野鴨養殖基地等特色養殖基地已經建成,乘風村1000畝中藥材基地正在建設中,蔬菜、生豬、林果等多產業統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