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色
華表山是遼寧境內的名山之一。素有“盛京(今瀋陽)東南第一山”之稱。整座山由橫山、天船山、棒槌峰、石人峰、紅砂嶺、疊翠山組成,與太平山、紗帽山相連。
元、明前稱此山為“橫山”,元、明兩朝均稱為華表山,山名沿用至今。華表山因丁令威化鶴而得名。相傳,丁令威化鶴歸來後隱居山中神洞內悟道千年,至今在華表山中尚留有丁令威在山中修道時的神洞、天泉、華表刻詩等遺蹟。
山體
華表山山體龐大,迭岩起伏綿延數十里。山中林木蕭森,植被極佳,針闊交混,覆蓋整個山體,蔥蘢茂密,屬原始次生林。華表山屬長白山余脈,雞爪山分支。上古時期,據有關史料記載,整座山古木參天,周邊野水茫茫。山東麓溝谷交錯,天然得法,脊樑排列,生成有序,險秀奇峻集於一身。西麓山坡緩慢,樹木叢生,五十餘種針闊樹種交混在一處,數百種藥材,30多種野果分散於林間,奇花異草,珍稀山菜布于山坡崗巒。狡兔藏於其間,野鶴棲身古樹,千年古松,萬年奇石,蔽於林間,可稱得上是鬼斧神工,景自天成,幽、靜、雅、美於一體,當不愧為“無峰不奇,無水不清,無石不怪”的評價。
名勝古蹟
華表山堪稱山青水秀,奇珍薈萃,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文化遺址比比皆是。 丁令威去後存留正氣的神洞,天泉,華表,八仙過海拋下的天船,孔夫子遊歷華表留下的文聖閣,為二郎神修建的郎神祠,至今棋盤石上尚留有曹國舅與漢鍾離弈棋的身影。佛教在華表山的開山鼻祖,為後人留下了靈岩寺(今稱雙泉寺)、大瓦寺、鐵瓦寺、尼姑庵等佛教遺址,伴隨著筆架峰閱歷千年世間滄桑。
沿草庵寺西南撥草尋徑,有舊時修造的石磴道逶迤曲折於叢林怪石之間,通向山頂,又有草繩粗細的一股山泉,順著小徑,在草間石上流淌,時作淙淙聲響。山腰上,有石崖高聳如屏,中間豁然洞開,宛若天然門戶。其上有平地,廣四五畝,中有水塘一口,山泉所匯,常年不竭。平地間尚見一道石砌牆基,蒼苔斑駁。此處避風藏水,當是早時駐軍居所無疑。
又上百餘米,闃寂的山頂上,蔓草荒樹之間,一座被歷史風塵點染得黝黑的古寨兀然入目:寨門早已坍塌,兩旁用亂石壘築的寨牆多已傾圯。牆基寬度三米,殘牆高度自一米許到三米不等,沿著山頭,分東西兩路向東北方向延伸,在東北方又結了一座寨門。山頂地形狹長,所以寨牆南北相距近一百八十米,東西相距僅五十米左右,恰似一顆橄欖形狀。寨牆總長度三百六十米有餘。
文化底蘊
華表山與身邊的太子河有著同樣厚重的文化底蘊,民族文化積澱悠久,自然山水風光秀美,與參窩水庫相互烘托構成絢麗多姿的山水畫卷。千百年來的歷史進程中,為華表山留下的吟詩填詞、點筆潑墨,使華表山更加令人陶醉。山中岩石走廊,棋盤石,各有神秘的傳奇故事和奇異的來歷。踏勘山頂,見古寨東西兩面下臨一、二百米深的絕壁,峻峭直如神工鬼斧削成,下望如深淵,令人膽寒。憑牆遠眺,四方山川,村落歷歷在目,一覽無遺。在冷兵器時代,此處的確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
史料記載
古寨建於何時?因何而建?至今尚無明確記載。
據查,清道光《晉江縣誌》卷之十《關隘志》有:“靈水砦,在五都,周一百一十八丈八尺,門二。”華表山地屬五都,附近靈水;據觀測,古寨規制與“靈水寨”一一相符;至今“五都”範圍並沒有發現第二處古寨,可以認定華表山古寨即是縣誌記載的“靈水寨”。
《東南紀事》卷二十二載:“康熙十八年己未春正月,詔築邊界寨,自福寧及詔安,率一、二十里置寨,量地險要,截內外。濱海數十里,無復人煙。”又載,是年六月,鄭經“以屯田道鄭時英監理鹽法,駐東石,大清師築靈水寨以逼東石,右武衛楊忠率兵趨潯尾南北場掘鹽,貪利,舍舟開至深滬,閱兩日夜,泉州大軍侵晨驟擊,忠殊死御,不敵,中炮沒于海……”由此可知,古寨是“三藩之亂”時期清軍抗擊從台灣捲土重來割據閩南沿海的鄭經軍隊的一處前哨營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