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華胥引·秋思
川原澄映 ,煙月冥濛 ,去舟如葉 。岸足沙平 ,蒲根水冷留雁唼 。別有孤角吟秋,對曉風嗚軋 。紅日三竿,醉頭扶起還怯 。
離思相縈 ,漸看看、鬢絲堪鑷 。舞衫歌扇,何人輕憐細閱。點檢從前恩愛 ,但鳳箋盈篋 。愁剪燈花 ,夜來和淚雙疊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華胥引:此調為周邦彥始創。陳本注“黃鐘”宮,題作“秋思”,《百家詞》同。
川原澄映:此句化用韓愈《和李相公攝事南郊》詩:“川原共澄映,雲日還浮飄。”
冥濛:昏暗迷茫。
去舟如葉:此句出自蕭繹《燕歌行》:“那堪春日上春台,乍見遠舟如落葉。”
岸足沙平:此句出自何遜《慈姥磯》:“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
唼(shà):水鳥或魚類吞食。
別有孤角吟秋,對曉風嗚軋(yà):此句化用杜牧《題齊安城樓》詩中“鳴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的句子。
紅日三竿,醉頭扶起還怯:此二句化用杜牧《醉題五絕》中的詩句:“醉頭扶不起,三丈日已高。”
相縈(yíng):相互纏繞。
鬢絲堪鑷(niè):鬢髮稀白,已不堪夾鑷。鑷:鑷子,拔除毛髮的用具,此作動詞“拔除”解。
點檢:即檢點。晏殊《木蘭花》:“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鳳箋盈篋(qiè):謂書箱裡裝滿昔日的書信和詩箋。鳳箋(jiān):信紙的美稱,指繪有金鳳的紙。篋,小箱子,如書篋,行篋。
燈花:燈芯餘燼結成的花形。
和淚雙疊:謂含淚看燈花,花形兩兩相疊。
1.華胥引:此調為周邦彥始創。陳本注“黃鐘”宮,題作“秋思”,《百家詞》同。
2.川原澄映:此句化用韓愈《和李相公攝事南郊》詩:“川原共澄映,雲日還浮飄。”
3.冥濛:昏暗迷茫。
4.去舟如葉:此句出自蕭繹《燕歌行》:“那堪春日上春台,乍見遠舟如落葉。”
5.岸足沙平:此句出自何遜《慈姥磯》:“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
6.唼(shà):水鳥或魚類吞食。
7.別有孤角吟秋,對曉風嗚軋(yà):此句化用杜牧《題齊安城樓》詩中“鳴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的句子。
8.紅日三竿,醉頭扶起還怯:此二句化用杜牧《醉題五絕》中的詩句:“醉頭扶不起,三丈日已高。”
9.相縈(yíng):相互纏繞。
10.鬢絲堪鑷(niè):鬢髮稀白,已不堪夾鑷。鑷:鑷子,拔除毛髮的用具,此作動詞“拔除”解。
11.點檢:即檢點。晏殊《木蘭花》:“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12.鳳箋盈篋(qiè):謂書箱裡裝滿昔日的書信和詩箋。鳳箋(jiān):信紙的美稱,指繪有金鳳的紙。篋,小箱子,如書篋,行篋。
13.燈花:燈芯餘燼結成的花形。
14.和淚雙疊:謂含淚看燈花,花形兩兩相疊。
白話譯文
清澈的水流穿過廣闊的原野,與天光雲影共輝映,煙霧迷濛中,月色昏暗,遠舟像一片片樹葉漂在水面。長長的河岸邊是平順的沙洲,留宿於蒲葦叢中的大雁正在寒冷的秋水中覓食吞咽。對著曉風嗚嗚鳴響,那是江樓上的孤角在吟唱秋意。酒後初醒,體軟頭暈,太陽已高高升起。
離別的思緒相互纏繞,仔細瞧瞧、兩鬢髮絲已不堪夾鑷。舞衫綢扇,品物依舊,可如今還有人來憐愛細看嗎?細數曾經的恩愛時光,只有書箱裡裝滿關於她的書信和詩箋。帶著愁容剪下燃盡的燈芯,昨夜淚眼與燭光相互映照。
創作背景
據清代詞學家黃蘇《蓼園詞選》記載,周邦彥晚年不願與蔡京奸黨合作,被逐出朝廷,由徽猷閣待制出知順昌府、處州等地,此詞或在順昌府、處州兩地寫成。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詞意綿密,守托著作者一片深心。離思相縈,霜染雙鬢,表現了往昔懷念 。川原望遠,秋月迷濛,道盡了天涯失意。
詞的上片抓住一個“秋”字,處處表現秋悲。“川原澄映,煙月冥濛,去舟如葉。”廣闊的原野,清澈的江水,朦朧的月色,遠去的小舟。這些秋景構成了一幅美麗而又蒼涼的畫面,觸動了行途中的詞人,展開了下文。“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此處由靜景轉入動景的描寫,蒲葦叢中,河水浸人,大雁在其中呷吃覓食。大雁素來南飛過冬,給景色添加了濃濃的秋意。“別有孤角吟秋,對曉風鳴軋。”詞人由視覺描寫轉入聽覺描寫,他聽到孤獨的畫角發出嗚嗚的聲音,伴著清晨的秋風陣陣,越覺秋意悲涼,加重了他的思緒。“紅日三竿,醉頭扶起還怯。”詞人借酒澆愁,醒來之時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了,“扶”和“怯”體現了愁緒之深,“為伊消得人憔悴”,此時他一副病怏怏的姿態,連起床都很艱難。
詞的下片抓住一個“思”字,處處表現相思。“離思相縈,漸看看、鬢絲堪鑷。”詞人開始轉入自己的回憶,離別的思緒時縈心懷,反映了他心事極重,可是歲月催人老,鬢髮漸漸地稀疏變白,交代了他的年齡境況。“舞衫歌扇,何人輕憐細閱。”舞衫和歌扇,側面指出他所思之人是一位歌女,可是如今已經不在身邊,“輕”和“細”體現了詞人的心思細膩。“點檢從前恩愛,但風箋盈篋。”他翻開書箱,那裡裝滿了關於她往昔的信箋,“但”字襯託了他此時的孤寂,往事已如雲煙。“愁剪燈花, 夜來和淚雙疊。”人們常把蠟燭熔化稱為流淚,孤苦的人和淚觀燭,更增傷悲;詞人一夜未眠,淚眼與淚燭映照,絕妙地刻畫出他的相思和悽苦。
全詞寫景從傍晚到早晨,寫情又從早晨到夜晚,朝朝暮暮,內在聯繫緊密。詞句哀婉淒切,動人心魄;走筆有如游龍,意味深厚。“川原”、“煙月”、“去舟”、“孤角”、“鬢絲”、“鳳箋”、“燈花”、“疊淚”,都連著秋思,堪稱絕構。作者深得言外之味,又巧妙化用前人詩句,因此它稱得上是一篇寫別情的動人佳作。
名家點評
明代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葉幾個險韻,難得。“點檢”句,精心巧筆。
清代王又華《古今詞論》:詞家刻意、俊語、濃色,此三者皆作者神明,然須有淺深處。平處忽著一二乃佳,如美成“秋思”。平敘景物已足,乃出“醉頭扶起還怯”,便動人,工妙。
清代黃蘇《蓼園詞選》:結後三句,戀戀主恩,情詞悱惻,不失敦厚之致。
近代陳洵《海綃說詞》:日高醉起,始念夜來離思,即景敘情。順逆伸縮,自然深妙。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7年—1121年),字美成,自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為太學生時獻《汴京賦》,被宋神宗擢為太學正。歷官州教授、縣令、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秘書監等職,提舉大晟府。周邦彥精通音律,能自度曲,為北宋重要詞家。其詞集北宋婉約派大成,長調尤善鋪敘,富麗精工,歷來被奉為詞壇正宗,對南宋及後世均有影響。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