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和浙江大學。由精餾分離、萃取分離、固定床反應工程和聚合反應工程四個實驗室組成,分別設在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和浙江大學。


◆ 性質

國家級

◆ 服務領域

化學反應工程, 新化工工藝過程,設備研究與開發, 現有化工過程與裝置擴能、改造和最佳化。

◆ 主要成員

實驗室主任戴迎春(教授)
學術委員會主任袁渭康(工程院院士)

◆ 依託單位

華東理工大學 教育部
該實驗室建於 1991 年,現有工作人員: 45 名,其中管理人員: 1 名,檢測/校準人員: 3 名。主要儀器設備 14 台(套),占地面積 2000 平方米,其中試驗場地 1350 平方米。
國家重點化學工程聯合實驗室於1987年由國家計委和國家教委批准籌建,1991年建成驗收並開放運行,1995年通過第一次評估,1999年評估時評價良好。聯合實驗室下屬萃取分離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精餾分離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反應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華東理工大學)和聚合反應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近年來,在科技部和教育部的關懷和支持下,聯合實驗室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兩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也對我國化學工程學科的發展和國際學術地位的提高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反應工程重點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化工過程強化:多功能反應器(連續相變,反應精餾等)、反應器的非定態操作(強制振盪,換向操作等)、模擬移動床等化工過程強化技術。反應器微型化。超/近臨界反應。電化學有機合成。反應結晶。反應過程模型化、動態模擬、控制與最佳化。2、材料中功能化微結構調控:材料製備過程中的化學工程問題,重點是材料微觀結構與材料性能之間的關係。聚合物超臨界技術加工,包括摻雜,共混,接枝和發泡等,主要研究前驅物在母體中的擴散及反應動力學。 聚合物表面與界面調控技術,開發高性能合成材料。高分子膜(包括超濾膜,反滲透膜,納濾膜)材料製備,微通道尺寸與表面性質調控。新催化材料的製備與表征,根據不同反應特點在介觀尺度上調控催化材料形貌,以製備高性能催化劑。3、計算機輔助過程與產品設計:流體力學計算,結合冷模實驗,研究多相混合與傳遞,流體混合與均布,為高效反應器設計與開發提供依據。利用分子模擬、模式識別,相似類比,經驗關聯等方法,進行添加劑設計。如電極失活抑制添加劑設計,延長電極使用壽命,提高電化學有機合成的電流效率;聚合物加工添加劑設計,控制高分子晶體形態,實現通用材料的高性能化;溶液結晶添加劑設計,控制晶習和晶體生長速率。
徹底擺脫了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和引進, 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獲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度高校科技一等獎,2001年度中石化科技進步一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