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4.國際比較理論研究開發創新以及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實踐的整體優勢。 2003年,舉辦世界課程理論研討會,屆時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流的課程理論專家參加研討會,通過這次盛會促進本學科點成為亞洲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的視窗和中心地位。 在決策諮詢服務方面,成為我國新一論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的決策諮詢研究的主要參與者,成為全國課程教學改革決策諮詢服務的領頭羊;建立國內首家課程與教學論學科點的國際網站,向社會提供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全方位決策諮詢服務。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始建於1964年是經周總理指示教育部批准在我國重點院校中最早建立的外國問題研究機構之一。前身是西歐北美研究室,1980年發展成為比較教育研究所;1996年改名為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40多年來,該所已經成為國家教育部、上海教委一個重要的教育諮詢中心,成為溝通中外學術交流的一個重要橋樑,成為宣傳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成就的一個視窗。無論對於國家、社會以及學校來說,都有其獨特的價值。 在研究隊伍方面,本所現有教師11人(包括兼職),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講師1人。研究隊伍具有以下特色:1.具有高素質的學術隊伍:學歷層次高,獲得博士學位者超過50%;年齡結構最佳化,以中青年為主;語種結構齊全,擁有德語、法語、英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等語言。2.國際“合作研究”與交流的評價積分在國內同行評比中居首位。3.承擔的研究項目及研究成果在全國居於絕對領先地位。4.國際比較理論研究開發創新以及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實踐的整體優勢。
在理論研究方面,本學科組織力量為我國未來10年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支撐,為此翻譯並出版世界課程與教學研究文庫(15卷本);修訂出版當代教師進修叢書(12卷,共400萬字);編著當代學科教學論叢書(15卷,共400萬字),此外,五年內預計發表論文500多篇。 在課題研究方面,五年內爭取研究課題經費超過500萬元,每年攻克兩項以上國家級重大課題,包括信息技術條件下我國課程與教學實踐的轉型、建構主義課程教學理論在中國的本土化等課題。
在國際國內交流方面,每年舉行至少1箇中小型的國內學術會議,每2年舉辦一個大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預期展開6項國際合作研究和30次以上國際交流。2003年,舉辦世界課程理論研討會,屆時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流的課程理論專家參加研討會,通過這次盛會促進本學科點成為亞洲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的視窗和中心地位。
在實驗研發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教學的實驗開發研究,建立標誌性的課程與教學理論成果轉化的研發實驗中心;努力研發出課程開發流程、教學設計軟體、中國小多媒體網路課程等標誌性產品。 
在決策諮詢服務方面,成為我國新一論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的決策諮詢研究的主要參與者,成為全國課程教學改革決策諮詢服務的領頭羊;建立國內首家課程與教學論學科點的國際網站,向社會提供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全方位決策諮詢服務。 
在實踐指導方面,在全國選擇20所中國小進行課程與教學改革實驗研究,通過3~5年的全面教育科研合作及理論成果轉化,提升其辦學質量形成辦學特色;儘可能通過全面科研合作在一所中國小全面體現本學科點的課程教學全新思想、理念與思維。 
在人才培養方面,重視人才培養。該所是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立的比較教育學專業(1980年)、教育經濟學專業(1982年我國首設的該專業碩士點)碩士學位授予點和比較教育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點(1987年)。作為早期的學位授予點,一直堅持不懈探索著課程與教材建設的新路。該所堅持以科研重.點為依託,以學科優勢為支柱,注重課程中學科的更新以及學科內容的更斷,經常邀請有國際知名度的外國學者來校講學,聘請一批精通國內教育實踐的學者為特約研究員,以溝通國內外信息,密切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並形成了嶄靳的師生“自由探討,共同切磋”的民主型教學風格,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高級人才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據統計,2005年實現碩士研究生在讀人數達到300人;博士研究生人數達到60人;博士後進站人員每年2~3人。通過高質量的科研與教學,確保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努力使1名博士畢業生學位論文入圍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此外,立足上海面向全國舉辦各種形式的中國小教師培訓,預期總計人數超過2000人,通過培訓,大大提高中國小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追蹤國際思潮,引進先進理念,比較各自異同,落實本土行動。比較教育學科的發展已較早地居於國內前列。學科建設的總體目標和戰略:通過未來五年的建設,本學科將成為國家課程和教學改革政策的思想庫和人才庫;成為我國中國小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指導中心;成為我國參與世界課程與教學研究對話和互動的中堅力量。終使本學科在保持“國內第一”的前提下,成為“亞洲領先、世界有影響”的課程與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的指導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