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抗棉1號

華抗棉1號華抗棉1號
1 選育經過
為了協調棉花豐產、優質和抗性之間的關係,在選擇優良經濟性狀的同時十分重視棉花抗性的選擇,從雜交到品比試驗全過程均在病地進行,全年化學防治害蟲的次數控制在3次以下,農藥用量較一般生產棉田減少70%以上,使育種材料自始至終保持著相當重的病蟲害壓力,以提高棉花抗病抗蟲性的選擇效果。同時在人工病圃對新品系進行抗枯黃萎病鑑定,在網室同步進行抗紅鈴蟲鑑定,結合大田比較試驗和抗性鑑定結果,對棉花的豐產性、優質性、抗病性、抗蟲性、早熟性和農藝性狀進行全面評價。
2 特徵特性
華抗棉1號的生育期131d,株高115cm,熟性中等。果枝著生節位較低,果枝17層左右,果枝Ⅱ型,株型鬆緊適中,塔型。葉片和莖稈上茸毛較少。上桃快,脫落率低,成鈴率高。棉鈴大,短卵圓形,鈴殼簿,吐絮暢,僵瓣黃花少,霜前花率85.2%。湖北省棉花區試考種結果,單鈴重6g,平均衣分40.9%,子指10.7g,衣指7.6g。湖北省區試纖檢結果,2.5%跨長為29.5mm,比強度21.5cN·tex-1,麥克隆值4.7,反射率73.2,黃度8.9,環縷紗強117,氣紗品質1870。
3 抗逆性
湖北省區試統一在人工病圃進行的抗病鑑定結果,枯萎病指9.7,黃萎病指28.2,抗枯耐黃。在網室接蟲條件下進行的抗紅鈴蟲鑑定結果,華抗棉1號受紅鈴蟲危害後種子蟲害率為25.51%,比對照品種中棉所12下降15.28%,中抗紅鈴蟲。
4 區試結果
1999~2000年湖北省棉花區試產量結果,在無病地試驗條件下,華抗棉1號皮棉產量1195.43kg,比對照鄂棉18(每公頃1170.53kg)增產2.13%。1999年還增設了鄂抗3號為抗病對照,華抗棉1號當年皮棉產量每公頃1387.7kg,比鄂抗3號(每公頃1156.1kg)增產20.03%,達極顯著水平。華抗棉1號的產量居該輪區試第一位,也是目前湖北省唯一比鄂棉18增產的常規棉花新品種。2001年湖北省生產試驗結果,華抗棉1號皮棉產量每公頃1578.7kg,比生產對照品種鄂抗6號增產11.6%。在高產田每公頃可達到1923.0kg,增產潛力大。
5 栽培技術要點
5.1 適時播種。營養缽育苗或地膜棉可在3月底~4月初播種;田間直播播期可延遲到4月中旬。播種前先曬種1~2天,以利於種子吸水、發芽、脫殼、出苗和減輕苗期病害。
5.2 合理密植。在棉株長勢旺盛的棉田種植華抗棉1號密度可小些,每公頃3萬~3.75萬株;在棉株長勢較差的棉田,應相對提高種植密度,以每公頃4.5萬株左右為宜。
5.3 配方施肥。立足基肥,以農家土雜肥、餅肥和過磷酸鈣等長效性肥為宜,其用量占棉花總施肥量的40%。輕施苗肥,以尿素、氯化鉀和人糞尿等速效肥料為宜,注意弱苗多施,促進棉苗平衡生長。穩施蕾肥,可追施複合肥、氯化鉀等速效化肥。重施花鈴肥,用餅肥或土雜肥配合尿素、複合肥等化肥混合施用,其用量占棉花追肥量的60%左右。巧補微肥,用硼肥、鋅肥等作種肥或採用葉面噴施微肥。
5.4 酌情化調。一般在蕾期每公頃用縮節胺20~25g,兌水400kg噴施;在初花期用25~35g,兌水600kg噴施;在打頂1周后用35~50g,兌水800kg噴施。當棉株長勢偏弱時,在加強田間管理促進棉株生長的基礎上,也可選擇使用促進生長類型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加快棉株的恢復和生長。
5.5 綜防病蟲。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充分利用品種的內在抗性、天敵的作用,結合農業防治、生物防治、誘殺防治等多種措施控制害蟲。在進行化學治蟲時,要隨時掌握棉田蟲情,不到防治標準堅持不用農藥治蟲。提倡實施棉株健身栽培,提高棉株自身抵抗病蟲危害的能力,減少治蟲開支。
華抗棉1號是華中農業大學育成的高產優質抗病棉花新品種。2002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001-2002。2002年被列入國家級農作物新品種展示試驗,2004年被湖北省農業廳定為主推新品種。
品質產量 湖北省棉花區試纖檢結果:華抗棉1號2.5%跨距長度為30.1mm,比強度30。02cN/tex,馬克隆值4.7,環縷紗強117,氣紗品質1870,纖維品質優良。湖北省區試平均結果,華抗棉1號皮棉產量比鄂棉18增產2.13%,比對照鄂抗棉3號增產20.3%:籽棉產量比鄂棉18增產4.71%。2002年省試驗比對照鄂抗棉6號增產11.6%。2003年7月下旬—8月上中旬,湖北省持續高溫乾旱,華抗1號高產田畝產籽棉356公斤。經歷2004年8月中旬—9月上旬連續低溫陰雨天氣,華抗棉1號同樣獲得較高產量,新洲區汪集鎮陶嘴村千畝華抗棉1號示範田平均畝產315公斤,高產田籽棉畝產量達350公斤以上。多年生產情況表明華抗棉1號適應性強,穩產性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