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積翠

《華山積翠》 是由清朝朱亨衍寫的一首七言律詩。

簡介

【作品名稱】《華山積翠》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朱亨衍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華山積翠
太華��不可親②,城頭姑射寓形真③。
千岩萬壑當窗見,翠靄清陰入座頻。
野戍寒泉新物色④,行雲施雨舊精神⑤。
累累崗阜誰倫比⑥,略許天都問主賓⑦。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海城縣誌》。華山積翠,海城八景之一。海城,即今寧夏海原縣。據清乾隆年間鹽茶廳同知朱亨衍修纂的《鹽茶廳志備遺》及光緒末年海城縣知縣楊金庚、海城縣儒學訓導陳廷珍修纂的《海城縣誌》記載,海城八景是:華山積翠(或“華山疊翠”、“華山疊障”)、龍崗(岡)夕照(或“東崗夕照”)、古寺疏鍾清池皓月(或“清池朗月”)、西山積雪(或“天都積雪”)、古寺天花(或“靈寺散花”)、五泉競冽雙澗分甘。華山,即位於海原縣城南7公里處的南華山,為六盤山余脈,因山形似蓮花,亦名蓮花山,又因山高氣寒,春秋落雨成雪而稱雪山。宋、夏對峙時期,這裡與天都山是一個整體,都是宋、夏雙方爭奪的戰略要地。南華山,南依月亮山,西北傍西華山,東南接南北山,呈東南――西北走向,長約35公里,寬25公里,總面積950平方公里。平均高度2600米,主峰馬萬山海拔2955米,為固原地區最高峰。地表土質肥沃,年均降水量達600毫米,氣候涼爽,牧草豐茂。據《鹽茶廳志備遺》載:“廳地(指鹽茶廳地區,即今海原縣)大觀,華山為最。其山離城約十里許,層巒聳翠,秀出離南,疊嶂嵯峨,宛然圖畫。公餘躡足峰嶺,周回極目,但覺煙霄雲近,令人心曠神怡,雖非華岳洞天,實亦邊方勝境耳。”《海城縣誌》亦有類似的記載:“(華)山在城西南十五里,層巒聳翠,秀出離南,宛然圖畫。登臨遠眺,但覺重霄雲近,心曠神怡,雖非華岳洞天,亦邊方勝景雲。”清代,南華山被列為海城八景之一,曰“華山積翠”,或“華山疊翠”。遠眺南華,青翠碧綠,鬱鬱蔥蔥;近觀南華,層巒疊翠,綠蔭環抱,野花遍地,翠色千層。每到夏秋之季,山秀鳥語,碧水溪鳴,花香濃郁,色澤宜人,是一座巨大的綠色迷宮。秋季萬紫千紅,冬季銀裝素裹,四季景色引人入勝。優越的自然環境,既為飛禽走獸生存提供了豐富的食糧,又為各種動物棲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山上有靈光寺。山之中部,五峰聳峙如橋形,故稱五橋山。五橋溝內五泉環列,眾水匯集出山門。然後分為兩股,一入南沙河,一經黎莊流向縣城,是海城鎮的主要水源。
②太華:指陝西華山。��:亦作“迢�”,山高峻貌。
③姑射:《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姿態柔美)若處子。”後因以“姑射”形容女子貌美。此用來形容海城華山的美。寓形:寄託形體,寄身。這一聯意思是說,陝西的太華山山高貌峻,讓人無法親近,海城華山的仙姿就能夠看得十分真切。
④野戍:郊外營壘。新物色:新增添、新發現的景物。
⑤行雲施雨:《鹽茶廳志備遺》(石印本)作“雲行雨施”,此從《海城縣誌》。
⑥累累崗阜:重重疊疊的土山。倫比:比類;匹敵。《鹽茶廳志備遺》(石印本)作“論比”,此從《海城縣誌》。
⑦天都:此指海城縣西南20公里的天都山,今名西華山。詳見後面的“西山積雪”介紹。“問主賓”,《海城縣誌》作“向主賓”,此從《鹽茶廳志備遺》。

作者簡介

朱亨衍,廣西臨桂舉人。清乾隆九年(1744年)選鹽茶廳同知,治設固原州。十三年(1748年),奉文移駐海城(今寧夏海原縣),修城池,建衙署,開水利,政聲較著,後被封爵。在任期間,修纂《鹽茶廳志備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