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古陸

華夏古陸

華夏古陸,葛利普1924年創立的,是指震旦紀至侏羅紀時期位於華夏地槽以東並高出海平面的古陸地,主要分布於現今粵閩中東部和浙南東部經東海延達日本東北部海域,是晨旦紀至早古生代華夏地槽沉積的主要物源區。

簡介

古陸古陸
華夏古陸
(Cathaysia):葛利普(A.W.Grabau,1924年)將中國東南沿海(浙閩地區)的前寒武紀變質基底分布範圍稱為華夏古陸。近年研究其範圍也包括贛南、粵北、桂東南和海南島等地(大體以武夷—雲開斷裂一線為其西界),已發現古元古代變質基底及其上覆的中、新元古代似蓋層沉積,顯然已形成一個規模相當大的華夏古大陸,應當是元古宙晚期羅迪尼亞聯合大陸的有機組成部分。新元古代晉寧運動時華夏古大陸和揚子地台對接碰撞,開始形成古地理上的原始華夏古陸(Proto Cathaysia)。

基本概況

古生代至三疊紀階段,由於本區位處古中國大陸和古太平洋的交接部位,具有活動陸緣島弧帶的複雜演化歷史。閩北政和地區已發現含幾丁蟲等微體化石的奧陶紀濁積岩,反映華夏古大陸已解體為複雜的島弧海古地理面貌,並不存在大型古陸。加里東運動後本區島弧面積增長,華夏古陸的性質比較明確,可見到石炭—二疊紀海侵由西向東的超覆過程。但閩北福鼎地區出現泥盆—石炭紀炭質千枚岩、粉砂岩夾結晶灰岩凸鏡體,可能代表來自太平洋方向的裂陷沉積類型。閩南地區三疊紀早期矽質、泥質濁積岩的發現,也啟示當時存在一定規模的裂陷作用。閩粵地區已發現泥盆紀—石炭紀 二疊紀零星分布的島弧型火山岩,可能仍代表活動陸緣弧的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