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為春憔悴留春住

菩薩蠻·為春憔悴留春住

《菩薩蠻·為春憔悴留春》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詞人在上闋寫的是眼前所見之景,意境淒涼,是詞人傷春心境的真實寫照。下闋傷春之情溢於言表。

作品原文

菩薩蠻

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歸雨。深巷賣櫻桃,雨余 紅更嬌。

黃昏清淚閣,忍便花飄泊 。消得 一聲鶯,東風三月情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後二句與上片後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②雨余(yú):雨後。

③“黃昏”二句:出自宋范成大《八場坪聞猿》:“天寒林深山石惡,行人舉頭雙淚閣。”閣:含著。

④消(xiāo)得:禁受得。

⑤三月情:此處或謂暮春之傷情,或別有隱情,所指未詳。

白話譯文

為了留住將逝的春天憔悴不已,黃昏,雨來催歸黃昏的時候,深巷中賣著的櫻桃,在雨後顯得更加嬌艷。

含著眼淚,獨自看著那落花飄飄 忽聞一聲清脆鶯啼自東風中傳來,思緒又觸摸到三月所留在心底的那一枚溫暖的印記。

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詞人所寫詩詞普遍為宣揚愛情,愛情在詞人的詩詞中占了很大比重。這首《菩薩蠻》也是詞人在春天時候為了懷念愛人而作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傷懷之作。

該詞上闋,詞人描寫眼前所見之景,意境淒涼。通過對面前的景物如雨後的櫻桃、東風中的鶯啼等的描寫,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傷感以及對故人的懷念與深情。詞首句起勢不凡,為全篇定下了留春不住而輾轉憔悴的情感基調。起首二句營造了一種與歐陽修《蝶戀花》“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相類似的氛圍和心境:同樣的雨橫風狂,催送著殘春。

下闋,詞人由憐惜轉為傷懷。 “黃昏清淚閣,忍便花飄泊”是倒裝句。詞人實在不忍香到春天的花瓣都飄零凋落了,夕陽黃昏之中,他只得淚眼盈盈。而就在這時候,他聽見一聲黃鶯的啼叫順著東風飄忽而至,喚起了詞人對二月陽春的深情。末句, “消得一聲鶯.東風三月情”。“消得”本來是經受得住,這裡謂無法經受,因為這一聲鶯啼。喚出了“東風三月情”:此處“三月情”應指惜春之情,但此詞似含有一段隱情,表面上是欲留春住,其實是想留人,想留而不能留,或才是詩人的心痛處。

全詞表達了詞人傷春感懷之情,該詞延續了詞人一貫的悲愁之風,這種不事雕琢的淒涼愁苦之情最能觸動人心。

名家點評

現代中華書局的編輯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殘唐五代以來,多數詞家認定‘詞為艷科’,所作多涉閨情春怨,而此類作品又往往假託女子口吻,這可以說成了一種傳統。容若這首《菩薩蠻》是傷春之詞,細讀詞意,亦當是‘男子而作閨語’。而其‘消得一聲鶯,東風三月情’,‘深巷賣櫻桃,雨余紅更嬌’云云,寫得繪聲繪色,獨樹一幟,當然是楚楚動人。”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