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原處女墓歌

《菟原處女墓歌》是8世紀初日本詩人高橋蟲麻呂的作品,這首詩,意在頌揚情愛的真摯和對和平的渴望,從客觀上卻反映了日本奴隸社會末期以至封建社會初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造成愛情悲劇的社會原因。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菟原處女墓歌 【創作國別】日本 【作者姓名】高橋蟲麻呂 【文學體裁】詩

詩詞原文

菟原處女墓歌
葦屋菟原地,昔有美女郎。
生年才八歲,分發學梳妝。
青絲垂兩肩,隱居在閨房。
鄰人不得見,窺者如環牆。
中有二壯士,壯士屬何方。
茅淬壯士勇,菟原壯士強。
二士相競爭,求女作新娘。
一持大刀柄,一把白弓張。
赴湯且蹈火,爭勝欲為王,
阿女語阿母,語重但心長。
只為妾身故,男兒動刀槍。
生世難相見,相待九泉旁。
女乃出門去,怒嗟上北邙。
茅淳此壯士,是夜入夢鄉。
夢見女郎死,醒來也自亡。
菟原彼壯士,聞之淚千行。
仰天長哭號,伏地動牙床。
身是男兒漢,不負此昂藏。
取下腰間劍,尋女亦自戕。
親屬謀合葬,永世免相忘。
致令後世人,代代話悲傷。
壯士兩旁列,女墓居中央。
三墓相鄰近,朝夕好相望,
我聞事已古,感動如新喪。
哭之重灑淚,不覺濕衣裳。引

鑑賞

高橋蟲麻呂以寫愛情傳說見長,而且多以悲劇為主題。即使在充滿浪漫色彩的神話詩《詠水江浦島郎》中,詩人也將漁夫與海神之女的“長生永世兩相歡”的戀情分離開,使漁夫離開享樂三載的海底神宮,回到已逾百年之久的人世了此一生。
詩中,詩人用樸素、精練的語言,敘述了一樁古老的愛情悲劇。其詩風頗似中國漢樂府民歌“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善於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性格和情節。
開篇只點明某地有一美女郎,而究竟美在何處,詩人惜墨如金,不肯多言,給讀者留以充分的想像餘地。“生年才八歲,分發學梳妝”此二句交待了女星人公的年齡。“青絲垂兩肩,隱居在閨房”,至此,讀者才從詩人若隱若現的筆觸中,想像出一個深居閏中的嬌媚少女形象,她烏黑髮亮的長髮披垂在肩上,溫柔而又嫻淑。‘鄰人不得見,窺者如環牆”,通過這兩句,詩人細緻地刻畫了人們的微妙心理。有美女之名,卻終日隱居,越發激起了人們的好奇心與想像力。“窺者如環牆”一句,是極傳神之筆,既寫了人們的愛美之心,又由窺者心態烘托出閨中少女的美貌。這種寫法,很象中國漢樂府詩《陌上桑》中對秦羅敷之美的描寫,不實寫她的美,而是由路上行人的神態、動作來烘托。詩人進行這番渲染,為情節的發展作了鋪墊。引出了兩士相爭、兵戈相見的驚險場面。
在古代日本,婦女的命運十分悲慘,從小幽居在深閨,婚姻不能自主,在菟原一代還存在著搶婚的陋習。婦女就象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無法主宰自己命運。而男子則靠武力搶奪新娘,表現了當時人們的原始野性,娶妻不僅僅是為了尋求生活的伴侶,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維護男性的自尊,滿足他們的占有欲。因此才出現了詩中劍拔弩張、赴湯蹈火、爭勝為王的場面。這時候的阿女,表現出傳統女性的自我犧牲精神,她不忍心看著兩男兒為她拚死相爭,決意犧牲自己以解除危機。阿女的形象已不是深閨中養大的弱女子了,這是她第一次主宰自已的命運,竟然是選擇了死亡。也許她認為這是一種解脫,是對命運的抗爭。接下來是悲劇的繼續,兩個熱血男兒相繼為情而死,而不能不謂之悲壯之舉。
詩人在此以茅淳壯上因夢中所示,便自盡身亡、以菟原壯士大慟之下,拔劍自戕的壯舉,表現他們對阿女的愛之深、思之切。用親屬們將三人的墳墓柏鄰而葬,以使他們雖生難相見,死則朝夕相守,來表達人們對他們悲劇命運的同情和惋惜。引

作者簡介

高橋蟲麻呂,生卒年未詳,是8世紀初(日本奈良朝)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作品取材於民間傳說,一生中寫了許多優美的傳說故事詩。代表作品有《詠水江蒲島郎歌》、《詠勝鹿真間娘子歌》、《見菟原處女墓歌》均以民間愛情故事為題材,刻畫事件與人物細膩生動、感情真摯。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