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霜霉病

菜豆霜霉病

菜豆霜霉病病害症狀成株期葉片上病斑散生,病斑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病健界限不明顯,葉背病斑密生灰白色霉層(孢子囊及孢囊梗),葉正面病斑初呈黃綠色,擴大後變成黃褐色或不規則形枯斑。 寄主植物有大豆和野生大豆,以卵孢子在病粒表面、病葉內越冬,帶菌種子和病殘體是病菌的初次侵染來源。 孢子囊形成適溫為10-25℃,高於30℃和低於10℃對孢子囊形成不利,但病菌菌絲生長要求高於孢子囊形成的溫度。

病害症狀

菜豆霜霉病病害症狀菜豆霜霉病病害症狀
成株期葉片上病斑散生,病斑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病健界限不明顯,葉背病斑密生灰白色霉層(孢子囊及孢囊梗),葉正面病斑初呈黃綠色,擴大後變成黃褐色或不規則形枯斑。豆莢外部症狀不明顯,莢內有灰色霉層。病粒表面黏附塊狀白黴(菌絲及卵孢子)。

發病規律

寄主植物有大豆和野生大豆,以卵孢子在病粒表面、病葉內越冬,帶菌種子和病殘體是病菌的初次侵染來源。在種子上越冬的卵孢子萌發產生遊動孢子,遊動孢子自豆苗胚莖侵入,菌絲通過胚莖進入葉片並侵染一些腋芽,引起幼苗發病,病苗上產生的孢子囊借風雨傳播,進行擴大再侵染。孢子囊形成適溫為10-25℃,高於30℃和低於10℃對孢子囊形成不利,但病菌菌絲生長要求高於孢子囊形成的溫度。多雨高濕、溫度高低交替時最有利於霜霉病發生與流行,晝暖夜冷地區最易發生本病。

防治

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或80%克霉靈(乙磷鋁)可濕性粉劑拌種,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1%- 0.3%。輪作2年。秋收後田間進行翻耕,促使植株殘體腐爛,減少越冬菌源。

病原描述

病原為真菌,中文名:東北霜霉(Peronospora manshurica(Naum.)Syd. Ex Gaum.),屬鞭毛菌亞門,孢囊梗由氣孔伸出,單生或數根叢生,無色,呈二叉分枝,孢子囊無色透明或但灰紫色,單孢,橢圓形,大小14-26×14-20微米,形成的卵孢子黃褐色,近球形,內含1卵形,直徑29-50微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