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孔德雲,河北獻縣菜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一有閒暇就泡在圖書館,逐漸積累了一肚子墨水和錦繡文章。菜攤上的黃瓜、辣椒都成了他筆下的主角,每天和妻子一起賣菜成了他體驗生活、了解社會、捕捉靈感的過程。截至2015年1月,只有國中學歷的孔德雲,已累計在各種刊物上發表文學作品2000多篇,還出版了詩集《鹹太陽》,成了遠近聞名的“菜攤詩人”。
創作經歷
孔德雲從1981年開始文學創作。1989年,孔德雲懷孕8個月的妻子劉英在家裡煤氣中毒,兒子降生後,被診斷為智障,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過,生活的苦難,並沒有磨滅孔德雲心中的詩意。
妻子有冠心病,1997年下崗以後還找了兩份工,既當保姆又做保潔,孔德雲則白天在鹽場打工,清晨和傍晚跟妻子一起賣菜。就這樣,兩人辛辛苦苦攢了9000塊錢,全部用來出了第一本詩集《鹹太陽》。
2010年左右,孔德雲寫作的戰場轉移到了網路上,儘管電腦用得還很生疏,但是孔德雲已經在網路上開了自己的部落格,有了近千名冬粉,還在網路上主持一檔以詩會友的專欄,這讓他感受到草根文學的繁榮和力量。
央視報導截圖
每天凌晨2點多,孔德雲都要跟妻子一起,騎著三輪車去20里外的天津市寧河縣蘆台鎮上菜,因為那裡的菜便宜又新鮮,一年365天無休。有點感觸,隨口吟出詩句,這是孔德雲多年來的習慣。每天,他和妻子一起賣菜的時候,也是他醞釀靈感的時候。不過,因為痴迷於寫詩,孔德雲經常讓妻子哭笑不得。在孔德雲心裡,妻子是他寫詩最大的支持者。以前,他經常把家裡的錢偷偷拿去買書,還撒謊說錢都隨份子了,妻子卻從來沒有揭穿過他。
在菜場裡,大家都知道孔德雲是個詩人,也有很多人讀過他的詩。孔德雲還有一個新的夢想,就是再出第二本詩集。不過,在生活的重擔面前,這只能是個奢望。
榮譽
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天津濱海文學》雜誌詩歌編輯,《蘆葦詩刊》理事。
1994年,詩《生命之歌》獲全國首屆當代文學作品大獎賽“艾青杯”創作獎。
2001年組詩《城鄉撞擊》獲天津市第十屆“文化杯”二等獎。
2002年散文《滄桑滄涼》獲天津市第十一屆“文化杯”二等獎。
2003年組詩《一壺鄉音》獲天津市第十三屆“文化杯”一等獎。
2006年組詩《俺娘,俺老家》獲天津市第十六屆“文化杯”全國詩歌評獎一等獎。
2011年散文《蒿草》獲“首先杯”全國詩歌散文大賽評比三等獎。
2011年詩《娘的手》獲“首先杯”全國詩歌散文大賽評比二等獎。
2011年詩《版畫裡的魚兒》獲第二屆“羲之杯”全國詩書畫家邀請大賽一等獎。
2011年散文詩《濱海的春天》在濱海新區與祖國共成長__紀念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大型徵文活動中被評為二等獎。
2012年散文《賣菜與寫詩》在天津市第二十一屆“東麗杯”全國孫犁散文獎評獎中榮獲優秀獎。
2007年12月天津電視台都市頻道《百姓紀事》欄目組以“菜攤上的詩人”為題錄製專題片。
2007年天津電視台《四季風》欄目組以“賣菜詩人孔德雲”為題錄製專題片。此外,有網上視頻“草根詩人——孔德雲”。
作品
孔德雲說,人人都可以變成自己生活的作家,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所以,他寫了一首《一個賣菜的人》,這是他對生活最質樸的總結。
《一個賣菜的人》
他是一個賣菜的人不賣菜時寫詩不寫詩時賣菜
賣菜為生存所迫寫詩讓靈魂富有
手裡的秤桿和筆桿對這個賣菜人來說就是一根旗桿
飄揚著心頭的歌聲他的筆尖跪大地筆尖下的人物都站起
他的秤盤不太大人格的重量卻很沉
寫詩和賣菜是他人生的劇本
每一天都要自己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