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於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永春鄉,地處鄉政府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49.00 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 ,交通不方便,距縣49 公里。,轄菊香等9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268 戶,全村人口1129 人,其中農業人口 1101 人,勞動力 913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777 人。全村國土面積 14.39 平方公里,海拔 2,600.00 米,年平均氣溫 14.70 ℃,年降水量 1,280.60 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4,412.00 畝,人均耕地 3.9 畝,林地 14,884.19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20.54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500.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村支書:邱鵬程 村主任:李正榮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412.00 畝(其中:田0.00 畝,地 4,412.00 畝),人均耕地 3.91 畝,主要種植 玉米,大豆 等作物;擁有林地 14,884.19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00 畝,主要種植 0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0.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0.00 畝;草地 25.00 畝;荒山荒地 2,183.00 畝,其他面積 75.50 畝。有 0 等資源。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 0 戶通自來水,有 0 戶飲用井水,有 268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179 戶通電,有 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148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66.79 %、 0%和 55.2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46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41 戶(分別占總數的17.16 %和 15.3%)。該村到鄉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49.0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49.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2 輛,拖拉機 1 輛,機車 1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0.00 畝,有效灌溉率為 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00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0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0 戶;建有小水窖 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 戶。全村有 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17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26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4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26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85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178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250.54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11.35 萬元,占總收入的 44.44%;畜牧業收入 85.90 萬元,占總收入的 32.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08 頭,肉牛 60 頭,肉羊 317 頭);漁業收入 0.00 萬元,占總收入的0 %;林業收入 12.93 萬元,占總收入的5.16 %;第二、三產業收入 18.02 萬元,占總收入的7.19 %;工資性收入 31.67 萬元,占總收入的12.64 %。農民人均純收入 1,500.00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養殖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21.07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86 人(占勞動力的 9.42%),在省內務工 78 人,到省外務工 8 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268 戶,全村人口 1129 人,其中男性 581 人,女性 548 人。其中農業人口 1101 人,勞動力 913 人。該村以傈僳族為主,是普米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 普米族 202人,傈僳 族811 人,其他民族116 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329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29 %;享受低保 286 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5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1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57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0 個,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0 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268戶,占農戶總數的 100%。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3 所,校舍建築面積 35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0 人,在校學生110 人,距離 鎮中學57.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3 人,其中小學生110 人,中學生43 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168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4,412.00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0.0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 0.00 元(勞均 0 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 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 方式公開。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 4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9 人,少數民族黨員 29 人,其中男黨員 2 人、女黨員 人。 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 9 等 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5 個,共有團員 136 人。人文地理
該村以白族、普米族、傈僳族為主,在當地他們擁有豐富多采的少數民族文化如傈僳族的木葉傳情,普米族是全省七個特少民族之一。新農村建設
菊鄉村自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村內修建了村主幹道,拓寬改道了多年自然村村組公路。不斷完善修通了多條人畜引水工程,同時不斷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隨著多項惠農政策的資金注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逐步得到提高,絕大多婁農戶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幸福生活。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戶素質低,無支柱產業.2交通不便,人畜飲水困難.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大力發展各種養殖業及經濟林果、白雲豆、經濟作物及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