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1756~1791)

莫扎特(1756~1791),男,出生於1756年,奧地利作曲家,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

名稱

莫扎特(1756~1791)

相關信息

莫扎特(1756~1791)
Mozart,Wolfgang Amadeus
奧地利作曲家。1756年1月27日生於薩爾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
生平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宮廷樂師之家 。3 歲已顯露音樂才能,4歲隨父親學鋼琴,5歲即作曲,6 歲又隨父學小提琴,併到慕尼黑、維也納 、普雷斯堡巡迴演出 ,獲得成功。1763年起到歐洲各國作為期10年的旅行演出,接觸了當時最先進的音樂藝術,結識了J.C.巴赫等作曲家,並向他們學習作曲技術。但繁重的演出任務摧殘了他的健康。1773年年底返回薩爾茨堡彌補中斷的音樂與文化學習,1777年起又進行了2年旅行演出,1779年初再次返回薩爾茨堡。1781 年他與大主教決裂,提出辭職,併到維也納謀生,和當時正在維也納的J.海頓結下了深厚友誼,向海頓學習四重奏和交響曲的創作經驗,並寫了6首弦樂四重奏贈給海頓 。1784 年他參加了共濟會,對共濟會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有強烈共鳴,並在這種思想啟示下寫了許多作品。1789年貧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學生帶領,到柏林、德勒斯登、萊比錫等地演出,雖轟動一時,但未擺脫經濟困境。1790年他向皇帝請求接任宮廷樂長職位,未能實現。1791年他在重病中寫作大型宗教音樂《追思曲》,最終未能完成。
創作莫扎特在短暫一生寫出大量音樂作品,體裁形式涉及各個領域,留下許多不朽傑作。他的主要創作領域之一是歌劇,11歲時就寫了第一部歌劇,此後所作有《虛偽的善意》、《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娜》、《本都國王米特里達特》、《盧齊奧·西拉》、《假園丁》 、《 牧人王 》、《 伊多梅紐》、《後宮誘逃》、《女人心》、《蒂托的仁慈》、《費加羅的婚姻》、《唐璜》和《魔笛》等20餘部,其中以後三部最具代表性。《費加羅的婚姻》於1786年首演,影響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戶曉。這部歌劇沒有沿用當時流行的義大利趣歌劇的滑稽、誇張和雜耍式的手法,而著重描繪了人物的性格 ,增強了抒情性 ,並發揮了重唱的技巧和表現力。《唐璜》於1787年首演,是在義大利趣歌劇的基礎上發展歌劇式戲劇的重要作品。它加強了人物的心理刻畫,使人物形象更為複雜 、真實 ,同時運用戲劇化的重唱增強矛盾衝突。《魔笛》是莫扎特逝世前幾個月寫完和演出的最後一部歌劇,它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啟蒙主義和對共濟會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有密切關係。這部歌劇是發展德國民族童話歌劇的代表作,標誌著18世紀德奧小歌劇發展告一段落,並為後來的浪漫主義歌劇的產生打下了基礎。
交響音樂是莫扎特另一個重要創作領域,包括約50部交響曲和50餘部協奏曲。交響曲中41部有編號,因風格的不同可分為若干組,具代表性的有7部:第31“ 巴黎 ”具有法國的音樂風格和豐富的音響;第35“哈夫納”實際上是一首小夜曲;第38“布拉格”只有3個樂章 ,不再是對義大利交響曲的模仿,常稱作“沒有小步舞曲的交響曲”;第36“林茨”反映了受J.海頓交響曲創作的影響 ;第 39 交響曲明朗愉快,充滿詩意;第40交響曲富有戲劇性和樂觀主義情緒,被稱為莫扎特的“英雄”交響曲;第41“朱庇特”宏偉豪邁,樂觀向上,預示了L.von貝多芬英雄性交響曲的出現。最後 3 首是貝多芬之前全部交響曲創作的最高成就。協奏曲是除歌劇之外,莫扎特在音樂創作上貢獻最為突出的體裁之一。他確立了18世紀古典主義協奏曲的結構原則 :3 個樂章對比並置的套曲結構,雙呈示部,獨奏樂器有技巧性的華彩段等。協奏曲不再片面表現技巧 , 而具有與交響曲同樣深刻的意義。27部鋼琴協奏曲占有突出地位,代表作有d小調 、c小調、A大調等;7部小提琴協奏曲中,G大調、A大調、D大調比較突出;其他還有單簧管協奏曲、長笛和豎琴協奏曲 、圓號協奏曲、雙簧管協奏曲、長笛協奏曲、風琴協奏曲等。
莫扎特的其他作品還有:鋼琴奏鳴曲17首、小提琴奏鳴曲6首、鋼琴小提琴奏鳴曲35首、弦樂四重奏 23 首,弦樂五重奏、單簧管五重奏、中提琴五重奏以及大量的嬉遊曲、小夜曲、舞曲等。突出的有A大調、c 小調鋼琴奏鳴曲,降 E大調、降B大調、A大調鋼琴小提琴奏鳴曲,獻給海頓的 6 首弦樂四重奏,C大調、g小調弦樂五重奏、A 大調單簧管五重奏、G大調弦樂小夜曲等。
影響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短暫的一生留下許多不朽的傑作 , 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他的音樂風格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利,充滿了樂觀主義情緒,反映了18世紀末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羈絆,對美好社會和光明 、正義 、尊嚴的追求。他音樂的價值越來越被後世所認識,長盛不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