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不唱搖籃曲

接著,森雅裕便開始著手下一部小說,也就是《莫扎特不唱搖籃曲》。

內容簡介

1790年奧地利國王約瑟夫二世暴斃,1791年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病逝,同年,一位不知名作家貝倫哈特·菲斯特自殺……
莫扎特的妻子沒有參加葬禮、菲斯特留下遺孀……
人們流傳著莫扎特被人毒死,而菲斯特遺孀生下的女孩是莫扎特的……
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

作者簡介

森雅裕,1953年生於日本神戶市。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繪畫科畢業。除了繪畫,森雅裕在冶刀、金屬細工及音樂方面均有很深造詣,是非常具有個性、自我風格的藝術家。 1985年他以《畫狂人狂想曲》及《莫扎特不唱搖籃曲》分別獲橫溝正史獎佳作及江戶川亂步獎。 森雅裕並非多產作家,透過出版商出版的作品多半已經絕版,1995年開始自費出版限量版圖書。由於作品一直深受讀者喜愛,近年開始陸續有復刊作品上市。

目錄

序曲
安魂曲
魔笛
搖籃曲
終曲

相關評論

我是森雅裕的忠實讀者。不過,我迷上他的作品是前不久的事。 
1987年秋天我無意間讀到森雅裕寫的《再見,2B鉛筆》,深深被他簡潔明快的筆調、充滿現代節奏的敘述方式,以及豐富的內涵所吸引。他所營造的人物自然而真情,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知識、學識,幽默、辛辣的對話,以及邊冷眼旁觀故事進行,邊以精神參與辦案的主角,實在讓人折服。讀完全書以後,仍不自禁的停留在他的小說氣氛中,一面讚嘆閱讀小說帶來的快感,一面感到回味無窮。 身為一個後知後覺的忠實讀者,我常常在想,可能只有我一個人孤陋寡聞,沒聽過他的大名,熱愛小說的年輕人早就把他當作偶像來崇拜了吧,或許他還成立了讀者俱樂部也說不定。不但如此,可能經常有女性崇拜者手捧鮮花或親手製作的小點心前往拜訪他家,郵筒里更是情書不斷……當然,這只是我的幻想,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 《莫扎特不唱搖籃曲》是森雅裕的處女作,榮獲第31屆(1985年)江戶川亂步獎。欣賞完這本作品,讀者一定也發現到森雅裕的高超技巧與筆鋒。沒錯,森雅裕是經過充分準備才跨入文壇的,這樣的人不當小說家簡直是暴殄天物,他得到江戶川亂步獎真是實至名歸。不過,森雅裕的創作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過相當的波折。 
根據我私下收集到的資料顯示,森雅裕一心一意想成為作家,很早便打定主意,要藉著獲得江戶川亂步獎,投身職業作家的行列。他的美術及音樂造詣極深,一開始以東洲齋寫樂為題材開始創作。可惜還沒有寫完,另一位作家就以同樣題材的《寫樂殺人事件》榮獲江戶川亂步獎,並成為暢銷小說。匆忙之間,他不得不重新布局,將故事重心調整到北齋身上,並且為了避免抄襲之嫌,特別在《寫樂殺人事件》出版後兩個月就寄出原稿,可惜這本名為《畫狂人狂想曲》的書,在該屆最後一階段的評選中落選。 
接著,森雅裕便開始著手下一部小說,也就是《莫扎特不唱搖籃曲》。選擇貝多芬擔任偵探,調查莫扎特死亡的真相,是因為他考慮到“讓一般人當偵探比較沒趣”、“有過前例”、“起用大人物,分外引人入勝”、“自己最喜歡貝多芬,對他的生平知之甚詳,不用查太多資料”、“如果設定其他人當主角,要花大量時間找資料,搞不好又被別人捷足先登了”。就這樣,貝多芬成為本書的男主角。 
可是說起來,他的運氣還真不好。就在他的手稿快要出清時,以莫扎特謀殺為背景的電影《阿瑪迪斯》在日本公開放映。雖然他的靈感並非來自這部電影,但當本書進入決選時,評審仍提出“是否會有抄襲之嫌”的疑慮。 
好在命運之神也不忍心過分捉弄他。《莫扎特不唱搖籃曲》終於為他贏得心目中的最高榮譽,並且在三年後出版文庫本,讓更多的人能一睹為快。現在想一想,這么好的書差一點就無緣問世,真讓人不得不感慨世事難料啊。 
《莫扎特不唱搖籃曲》的背景設在異國維也納,出場人物限定在貝多芬、莫扎特、徹爾尼等歷史人物,完全沒有日本人。這種創意獨具的設定,給予他完全的揮灑空間。不單如此,他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功力,以及描寫維也納街景的高超技巧,使讀者可以跨越國界,自在的倘佯在故事中,絲毫不覺得陌生。或許是緣分吧,1987年秋天拜讀森雅裕作品之前,我剛好因公造訪維也納,因此我可以向讀者保證,他筆下的古都維也納的確是真實不虛。 
聽當地人說,維也納人和善親切,但也頑固、好打抱不平,一有什麼事就抱怨不休。如果在街頭咖啡館要求一位紳士和別的客人共用一張桌子,他一定會喃喃不休的抱怨為什麼要找上他;在街上瀏覽櫥窗時,若不小心踩到老婦人的腳,她的說詞很可能是:我就是要走一直線,你為什麼擋我的路?不過,如果你不在乎聽兩句抱怨,主動和他們打招呼,他們立刻就會展現笑顏,親切的和你聊天。森雅裕筆下的貝多芬,個性執拗、孤芳自賞,但本性善良,雖然無端捲入事件,卻奉陪到底。想想看,這樣的人物走在維也納街頭,不是挺速配的嗎?
——本文摘自《莫扎特不唱搖籃曲》書末的解說
作者松浦理英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