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
莫寶 原名 莫寶用
1981年 生於廣西 壯族
2004年 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 學士學位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攻讀碩士學位 客居北京
個展
2014 年山水相逢莫寶個展(北京見心會館)
2012年 “水墨造境” 莫寶 比利時個展 (比利時 安特衛普)
聯展
2014年“逸韻生香"2014中國水墨名家邀請展(北京798感嘆號空間)
2014年“試驗田”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作品展(北京元典美術館)
2013年“足跡.青春”主題創作展(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2012年 BOOM/HALF 年輕藝術家群展 (美國 洛杉磯 )
2012年 “ 來自中國的五位藝術家” 當代藝術展 (比利時 安特衛普)
2011年 京桂兩地藝術家邀請展 (廣西 博物館)
2010年 邁阿密亞洲藝術博覽會 (美國 邁阿密)

2009年 中國水墨雙年展 (北京 尚元素美術館等)
2009年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當代部分 (山西平遙)
2009年 各行其道兩人聯展 (北京 酒廠 艾縱空間)
2007年 第一屆亞洲藝術繪畫節(韓國 釜山文化會館)
2007 年 財富2007國畫名家邀請展(杭州西泠博物館)
2007年 第三屆青年藝術邀請展[造夢] (寧波美術館)
2006年 第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提名資格展(北京中華世紀壇)
2006年 第四屆青年國畫年展 銅獎 (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6年 中央書畫頻道作品展 (北京 中國美術館)

2006年 全國中青年畫家山水展 優秀獎(北京大興)
2006年 “翰墨中國”中國畫名家作品聯展(山東濟南)
2006年 有情緒的水墨第2回當代藝術展 (北京ZG畫廊)
2005年 有情緒的水墨聯展(北京BIAC藝術中心)
2004年 第二屆少數民族全國美展並被收藏(北京民族宮)
2004年 第二屆西部大地情山水風景大展並被收藏(廣西博物館)
發表
畫廊 藝周刊 中國書畫報 美術市場 藝術狀態 美術界 新藝術 廣西畫報
訪談:
北京商報文化周刊 通俗歌曲搖滾版 藝術榜樣
洛杉磯HALFartist
評價
2014年8月31日下午15:00,由北京道東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主辦,道東藝術網、見心會館畫廊承辦的“山水相逢——莫寶個展”將在北京798藝術區見心會館畫廊開幕。
莫寶,1981年生於廣西 壯族 現為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畫學院 研究生, 攻讀碩士學位
莫寶自幼熱愛書法,繪畫,詩歌和音樂,出於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莫寶自2004年客居北京以來,一直以一種“純藝術家”的狀態處世,創作領域涉及詩歌,影像,音樂以及書法和繪畫。但總體而言,他在傳統山水畫上用力最持久,也用功最深。
莫寶來自廣西,南方溫潤秀美的氣候和風景,滋養著他最初的藝術土壤,而本科階段系統的研習了大量的宋元經典山水畫,使他的筆墨功底紮實而純正,在接觸和涉獵到更多元的藝術門類後,這些養分有機的融入了莫寶的山水創作中。縱觀莫寶近段時間的山水作品,除了堅定的保持筆墨語言的純粹之外,莫寶嘗試將當代元素移植入其山水畫中,在造景及展示空間上尋求突破,這次個展,莫寶的部份作品以類似裝置的形式,直接並置排列於展台上,通過以三維立體的視覺展示,探索中國傳統山水畫觀看方式的另一種可能性,頗具新意。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12日。
通往最終的平衡
——莫寶山水相逢 個展簡評
文/李珊珊
山水畫的創作至今已持續了一千多年,裝飾殿堂居室、寄託哀怨情思、體悟無形之道,這些功能或多或少成為了山水畫創作與欣賞的公共訴求。到達現代社會之後,關於存在、真實、理性、邏輯等方面的問題被一再地探討,在這些需求之外,山水畫的色彩、構圖、造型以及視覺經驗也有所更新。畫面形式的本身就成為了內容,而水墨實踐本身所具備的靜態觀感,與其形成過程中時的動態方式則更好地達成了這一目標。然而,過多形而上的爭論有時會使感受力變得粗糙起來,如何使細膩的感受與巨觀的思考交逢於適當的平衡處,正是莫寶一直以來孜孜追尋的。
“山水·相逢”展覽中展出了並置在一起的幾個水墨山水板塊。它們似有交接又非完全吻合,相逢於某些重合點,又各自延伸錯落而去。這是一種既傳統又當下的山水觀察方式。傳統的散點透視構建了一個全景程式的山水畫體系,觀畫者的目光在畫面上來回遊離,獲得了如臨其境的視覺體驗。而在莫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整觀、打破再重組的過程。他仍然通過全景式的觀察與記憶,卻將整個山水拆解成幾個不完全關聯的部分,變成一個個框定、放大的局部。這些局部有企圖地組合在一起,或是有角度地交疊,或是層層推進,提供給了觀者一種更具趣味性的欣賞方式。由於作品展示方式的“雕塑化”或說“裝置化”,全面觀看意味著要進行多個角度的轉換。觀者目光以及身體運動的過程本身,就完成了一次山水的遊歷。
過去在堂筵之中坐窮泉壑是因為遠行不便,而心嚮往之,當下的泉壑則成為了熱門景點,被不斷開發與消費。山水面臨著危機,或者說過去的山水經驗正是瀕危狀態。畫山水的人對山水的訴求也多少有所改變,不斷重新審視山水,也審視著自己的內心。從前的山水要可游可居,而當代山水畫中是人跡罕至的,幾乎是一個無人世界,偶爾出現,也大多像是莫寶早期作品當中那些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堂吉訶德式的人物。這些做法似乎是在宣告,無論人類的社會活動經過與否,人與自然的“和平”或“戰鬥”狀態都是不存在的,因為自然本身就是自在的。這些人類缺席的山水畫,似乎是對自然有著某種類似宗教的極致信仰,可遠處瞻仰不可輕易改造,而莫寶也從對自然神秘性的崇拜開始,經由反思、試圖挑戰,直到達成平衡狀態。我們可以杜絕改造山水,但是可以接受改造自己觀看山水的方式,這也是剔除工業文明,回歸傳統的一種企盼。
莫寶早期的水墨搖滾系列是充滿了現代情懷的。衝動、焦慮、崩塌、動盪、混亂、個體的肆意放大。隨著時間增長,這種激烈也慢慢褪去,畫面情緒緩和了下來,色調變得安靜簡單,調和的清淡配色渲染出薄薄的水霧感,成為倪瓚式的古雅,洗去塵濁。他的創作和他不同時期喜愛的音樂保持了同步,從搖滾樂過渡到了民謠和古典樂。
過分熱愛音樂的人大多有種不可更改的理想主義,有時或許還會透露出一些拯救世界的荒唐幻想。從水墨搖滾系列的憤怒和試圖改變,到遊走在工業文明與自然山水之間的堂吉訶德,至今展覽當中純粹的、無需識別的樹石山水,莫寶始終都想要建造一個與他現實所在世界相區別的異度空間,一個桃花源式的心靈棲息地。從人群的中央,到城市的邊緣,最後是野外無人之地,他一直在向外走去。又或是說,他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內心的平靜。山水相逢,他與山水相逢,山水又和他心中的理想最終相逢。
(李珊珊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碩士)
山水相逢
在華人的古典文學記憶里,“相逢”是個美好的辭彙,若非寫詩詞文章,生活在純白話文語境裡的國人,已經極少用到“相逢”這個詞了。
儘管歌曲里有唱到: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 從此你開始孤單思念……
如若再相見,也不再說從前,只是寒暄,只是說一句:好久不見……可是,相見不如懷念,而懷念不如忘卻……
如果沒有幽美又悵然的鏇律做背景,這些關於相逢的歌詞,會遜色很多
雖然“偶遇”或“邂逅”已足夠美好,可比起“相逢”,仍然差那么一點點意思。古典詩詞里的“相逢”,充滿著情懷與想像,而關於“相逢”的美好詩句,不勝枚舉:
人生何處不相逢
恨不相逢未嫁時
狹路相逢勇者勝
縱使相逢應不識
相逢何必曾相識
相逢一笑泯恩仇
金風玉露一相逢
一壺濁酒喜相逢
真是字字肌珠,中國古典文字的美,美得深入骨髓。
而在各種通訊工具無比便捷的今日,這樣的“相逢”情愫,被遺忘已久,我們手持手機,閱覽著微信,我們的感官被各種圖片,段子和爆炸性的新聞鍛鍊的愈發堅硬和麻木,我們的淚腺變得越來越堅固堅強。可是那些或許存在過的美好舊時光,仍會在不經意間與你相逢。
非常慶幸在這樣一個光怪陸離,充滿著無聊與欲望的今日中國,能以繪事為業,常以“寫生”的名義,徜徉于山水之間,能以工作的名義,在畫室里,伴隨著美妙的音樂與筆墨紙硯直面。便愈發的覺得,自己每一次所描繪的山水之旅,都是一次久別的相逢:筆與紙,水與墨的相逢,古與今的交融,時間與時空的流轉轉換,清風與流雲私語,湖光映襯山色。彼情彼境,讓每一段孤獨的時光變得清晰溫婉而不再漫長。
很喜歡村上先生書中的一段文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走過,但他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山水有相逢
後會亦有期
莫寶
2014於北京
關於 莫寶 比利時個展
——Chris Van Peteghem
在 2012 開年之際,比利時mandarins 畫廊將展出年輕畫家莫寶(1981年生)的作品。他的水墨畫系列作品《造境》(2011)將首次在歐洲展出。在其創作過程中,莫寶主要受到中國和西方當代流行文化及世界音樂的啟發。在這個半抽象系列作品中,莫寶使用黑白兩色描繪出一個自由和隨性的新世界。
莫寶 現於中國中央美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來自中國西南部的廣西,是壯族人。在廣西上大學期間,他主攻傳統繪畫和當代水墨畫。作為新一代畫家,莫寶不願意僅僅按照傳統畫法臨摹現實世界。中國和西方的當代藝術對其影響很大。雖然他非常的熱愛傳統經典繪畫,但莫寶不希望自己被限制在過去與當下的明確界線里。在黑與白、虧與盈、點與線中,莫寶在自身所處的環境中定義自己的視角。通過水墨不同的深淺來反映他對當代社會的感受。這是一個新中國年輕藝術家的心聲。
展覽開幕儀式 由 比利時 安特衛普文化副市長 Philip Heylen 菲利普∙海倫主持
附錄展覽及作品評論:
在歐洲人對中國有任何了解之前,中國就已經擁有了豐富且優秀的藝術傳統,書法和繪畫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今天的中國,即使西方的思想和意識形態對中國已經產生重大影響,人們仍然尊重這些傳統文化和價值,並且認真研習。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藝術家都會想要捕捉現實。但這並非傳統意義上認知的現實,而是他們個人理解的現實。偉大的藝術家之所以特別是因為他們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有獨到的見解,而莫寶就是其中之一。
莫寶把西方繪畫訊息通過國畫模式表達出來。中國人都是發現現實的大師,他們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這一點。莫寶運用視覺元素的方式和 Milton Avery,甚至 Hercules Segers 和 Rembrandt van Rijn 都很像。莫寶加入了細微的修飾元素,只有近觀才能察覺到,這正是 Hercules Segers 在 Rembrandt 時代以及 Milton Avery 在上個世紀所做的。這些細節不但營造出一種氛圍,而且清晰地展示了畫家個人的視野。他們都是技藝非凡的人,但是對於描繪的事物卻懷著謙卑的態度。
莫寶的作品會讓我們想到 Milton Avery 的作品。作為美國現代藝術的先驅之一,也是Mark Rothko 的導師,Avery 晚年在畫作里加入了幾乎是業餘畫者的視角。由於環境原因,Avery 只能在三十多歲的時候才選擇做畫家。這其實是不可避免的業餘性(“業餘”這個詞應解釋為:對一個專業的熱愛)和專業性的混合,以至於這位美國畫家成就為美國流行文化里的榜樣人物。而中國藝術界也在遵循類似的路線躋身世界藝術大觀。
熱情或靈感,哪個是起點?
莫寶從所有了解的藝術門類中吸取靈感。他這一代人成長在上世紀 90 年代“髒搖滾”和全球化的背景之下。Nirvana,Pearl Jam 和他們的肖像都是他創作的靈感:他把這些元素與深諳的傳統技法結合起來。Beuys 和 Duchamp 的概念藝術,Pink Floyd 和Beatles 的音樂以及中國書法和詩詞的歷史傳統作用在一起形成了莫寶對藝術的態度。
莫寶沒有把自己只看成是個可塑性強的畫家也是正確的,因為他對音樂的熱衷僅次於繪畫。上學的時候,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組成自己的搖滾樂隊。
21 世紀的藝術超越了所有的時代和界限。每一個藝術家都在按照自己的風格進行創作。有多少畫家就有多少門派。藝術其實是脆弱的,因為它是對概念的一種現實表達,是傳統材料所不能做到的,藝術通過圖像和技術發掘可接受的界限。
就像寫作一樣,莫寶會情不自禁地在畫中加入細微的變化,但是他的個人風格讓他知道如何讓這些變化引人入勝。
莫寶對中國書法也十分精通,因此他必然已經掌握了傳統的技法。這為他的創作如虎添翼。但是莫寶不僅僅是作畫,而是在創造藝術。他已經超越了中國的傳統技法。
現如今我們則要期待莫寶在 傳統與當代 ,繪畫與音樂領域取得更高的成就!
(作者:Hennie Lenders 漢尼∙蘭德斯 荷蘭當代藝術家 比利時mandarins 畫廊 顧問)
莫寶作品簡評
高 嶺 2009年9月
作為一個當代青年藝術家,在面對傳統和現實的時候,必須考慮如何使兩者能夠發生關係,於是,他試圖將其筆墨形式語言同當下的文化語境和人文景觀相融合。他的音樂場景畫,大膽地借鑑和發揮傳統水墨中減筆潑墨的創作手法,用抽象意味的筆墨線條,跳躍性地表現出搖滾音樂會現場情緒激昂的氣氛。對音樂場景中的人物,則採取大塊面濃淡筆墨的方式來保持其形象基本特徵,追求形似卻不追求細節。為了改變傳統水墨在空間透視和布局構圖方面講究計白當黑的虛無感以更為有效地體現當代生活的物質感和體量感,莫寶在音樂題材的繪畫和新近的山水創作中,在背景上,使用帶有幾何構成性質的排筆掃抹,營造出視覺上的封閉或開敞的空間形態,豐富了水墨畫的表現能力。
( 高 嶺 中央美院美術史博士 美術批評家)
莫寶水墨搖滾作品集序言
那山水間的搖滾聲
——關於莫寶的《水墨搖滾》系列
有人說:“一個人在年輕時如果沒有經歷搖滾樂的洗禮,那么他必將度過蒼白的一生”,語言可能有些過激,但卻充分反映出了搖滾樂對年輕人的影響,畫家莫寶就不枉此生,因為搖滾樂就是他的半條命——另外的半條命是水墨。
莫寶受家庭的影響自幼研習書畫,學的踏實,愛的深沉。上中學時,他開始接觸到搖滾樂,當時搖滾樂對他的衝擊有如醍醐灌頂,讓他徹底臣服,就像當初愛上水墨一樣。這樣就出現了有意思的一幕:剛才還彈著吉他,縱情高歌的莫寶,會在片刻間收起肆意與不羈,安靜從容的拿起毛筆,鋪開宣紙寫寫畫畫起來。這種生活方式一直持續到了2002年,這時的莫寶思考已經先行於行動,他想將搖滾和水墨這兩個摯愛結合起來,於是就開始嘗試將搖滾樂融入水墨畫。事實上,國內外以搖滾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不在少數,特別是油畫或重彩工筆畫都有上佳的作品出現。
而長期致力於用純水墨和宣紙作為媒介以中國畫特有的寫意性來詮釋搖滾的只有莫寶一人,而且他這一畫就是十年。搖滾樂的張揚和水墨的內斂沉穩並沒有在莫寶的體內角力,相反,他們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不過這種完美是要付出代價的,從2002年莫寶第一次用毛筆畫搖滾樂,到現在,他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摒棄了一次次的嘗試,更經歷過創作的痛苦,當閱歷和修為越積越厚時,莫寶的水墨搖滾也日臻化境。
莫寶將對搖滾的愛融入到了水墨山水裡,事實上古人的水墨山水也無不在“托物言志”,將自己的抱負、哀怨、喜樂付諸筆端,寄託于山水之間,在這一點上古今無不同。“水墨”作為一種繪畫表現形式,只是一種載體,事實上搖滾樂也僅僅是提供了一個模板,一種可能,既沒有一定之規,也不存在牽絆,它自由到你可以將你的任何構想注入於它,它鼓勵打破並重構,它是自由的代名詞。所以,任何藝術形式也同樣只是模板——當代水墨也就誕生於此。
搖滾樂所衍生出來的“搖滾精神”,除了叛逆、宣洩,還有安然、豁達,它更多的是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兩者都不衝突,正如四兩可以撥千斤一樣。所以莫寶畫面里的搖滾給人更多的也是心靈上的感觸,他的畫裡,一個個瘦削的樂手身影虛幻,在飄渺而層次感分明的山水之間卻顯得那么堅定,激情與深邃遙相呼應,狂野與篤定和諧共存。畫裡有孤獨,有無奈,有傷感,也有幸福……
但是絕沒有絕望。
莫寶喜歡用自己鍾愛樂隊的歌名來為作品命名,比如涅槃樂隊的《Comeasyouare》,GunsN'Roses的《Novemberrain》,PinkFloyd的《Wishyouwerehere》,還有自己的詩,比如《夜闌珊》《救贖之歌》,這些作品互為解釋,畫是音樂的靜態MV,音樂又是畫的聽覺呈現;畫面深富詩意,詩又是畫的解讀。
中國搖滾音樂人中有一部分有民樂背景,比如輪迴樂隊的前主唱吳桐,就是著名的“吳氏管樂”的繼承人;著名音樂人竇唯,自小就學會了吹笛子;著名吉他手歇斯自國小習民族打擊樂……隨著搖滾樂在國內的發展,音樂人們越來越開始打破搖滾樂——這個舶來品的條條框框,把本土的元素融合進去,有的將樂器融進去,比如崔健、王勇、李傑等等;有的將中國的曲式融進去,比如二手玫瑰、野孩子等等;有的將東方意境融進去,比如竇唯、寂寞夏日、孟奇等等。他們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全新的音樂,這些優秀的音樂人和他們的音樂已經讓世界愕然,他們靠自己的睿智成功的藉助搖滾樂脫胎換骨。而其他藝術形式也正在經歷大突破,大融合的變化,正所謂“不破不立”,這種開放的思維模式乃大勢所趨,人們必將從質疑和反思中開始新的創造,繼而走向更深的文明,所幸,莫寶做到了。
莫寶讓搖滾樂和水墨的聯姻,抑或結拜,終將是成功的,因為他心中有愛,因為只有熱愛才能創造,那是一個年輕人對自己活著的最好證明。
馬上(中國獨立藝評家)
2012年7月7日於北京
莫寶水墨山水作品集前言
山水有相逢
山水有相逢是粵語裡的一句俚語,經常出現在早期香港武俠片的結尾處。
短短五個字,內涵卻十分豐富
比如:山不轉水轉。
萍水相逢,後會有期。
勸人行事不要做的太滿,給人留點餘地,人生總有再打交道的機會!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等等!
很喜歡這句話,一句江湖豪言可以說的如此詩意,實在要感嘆一下中國文字的優雅!
換言之,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可以那么簡單而富有詩意,
那我們的生活會輕鬆許多!
山與水間的交集,是山谷里的一踹溪流,不動聲色,不緩不急的交融!
人與大地的交集,是下葬的那一刻,揮一揮衣袖,還給天地一縷清風!
還需要和生活計較什麼呢?人生不過如此,
因為山水有相逢!
研習了多年的山水畫,在博物館裡,在宋元畫冊里,在水墨傾瀉於宣紙的瞬間,在月朗星疏的夜裡,我曾多少次舉目與古人對望!想著那些歷朝歷代的山水畫大師們和我有過同樣憂傷彷徨,同樣的懷才不遇或遠走他鄉,我真想坐下來和他們談一談,談一些陳年往事聊一聊朝花夕拾!
於是有那么一段時間
我做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電視連續夢,一晚一集,我回到唐宋元明清,和歷代的山水畫大家們
時而促膝長談,引經據典
時而激烈爭辯,互不相讓
時而相對靜坐,沉默不語
時而頂禮膜拜,自愧佛如
時而互為師友,相互欽慕
很多次夢裡醒來,我會喃喃自語,這夢也太荒唐了!居然和大師們談藝論道,談天說地。
可轉念一想,為什麼不可以呢?
當我們還沒有稱他們為“大師”的時候,他們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有的是隱秘林間的老者,有的是仕途不順的舉人,有的是家國遠去的自我放逐者,有的和年少的我一樣,年關時會在街邊擺攤寫春聯。
夢的內容會日漸遺忘,但我清晰的記得,在每一個夢即將醒來的時候,我都會和那些大師們抱拳行禮:大師,山水有相逢!!
是的,山水有相逢,
莫寶
2011年4月10日於京城東郊
莫寶古典詩詞選登
1
問詢京東郊,暮春逝否?桃花爛漫,記潮白河畔,邀友重遊,兩岸芳菲,沉醉忘憂,吟詩淺唱,路人側目,豪氣橫空且自我,雲煙里,功名利祿拋,暗自逍遙。
城中車水馬龍,急速馳騁由西至東,言及眼下事,眾皆神傷,八年夢囈,諸事多變,總費思量,此去經年匆匆過,君休嘆,聞愛犬吠,知是夢裡!
2
路漸近,夢漸遠,眉皺愁來,故園何處?秋涼幾許,長年客居他鄉。欲歸去,且徘徊,自嘲英雄末路。
三山四水溪百轉,忽聞車馬喧囂,驚畫屏中人,憶少年,壯志凌雲。現如今,種種蹉跎,家中雙親漸老,心事憑欄,淚痕未乾。
4
日暮蒼山遠
月影一扁舟
清淚如水
貫看秋月春風度
簾影動
天上人間夢裡
談笑間
八十萬雲煙事匆忙
5
梧桐樹後春風暖
京郊林木深
雲外青山千疊
友人相聚意悠然
小院叢竹綠
難忘去年今日醉
醒後方知人已舊
6
揮霍少年功名祿,誤入丹青旅途,殘陽清空冷月,秋塵寒石煮茗。
訪寂寥,萬事逝去成空,星月黯淡,夢人間。長天清淺思延綿,素風萬里,攜酒無言,孤清淡遠澄淨,任性隨緣。洗淨凡塵事紛擾,撫琴嘯歌,疾風萬里人易老,鴻雁傳書春已到。
7
舟移林岸緩,
風吹夢飄散,
富春江岸踏歌聲,
沉醉松林意沉沉,
淚眼朦朧君莫笑,
臨窗不言筆墨擾。
8
筆墨縱橫逍遙遊,
免卻三更不眠愁,
冬風漸起山林瘦,
丹青灑落數春秋
9
斜暉一抹輕撫面,萬種風情彈指間,暮增寒,煙花江畔,天涯遊子路,光陰老去,心事蒼涼。何處是歸鄉,禪水雲間,相視一笑恩仇消。
10
蒼山渺茫江水泱,山水清音,林動蟲鳴,心如月空明,獨守一方清靜。且聽風吟雨唱,行雲流水,悠然塵世中,回首風景動容,心隨和風輕舞,目送渺渺江波,縱使繁華如夢,
踏月歸去,畫境留白人事已空!
11
拂曉依依度輕舟,霧色空濛春雨後,偶見青鳥疾掠過。屋舍外,欄柵旁,青梅竹馬嬉鬧忙,縱有豪情萬丈,難留好時光!
莫寶的搖滾水墨人物畫
搖滾水墨,就是帶著搖滾樂氣息的水墨畫。肆意張揚、富有感染力的搖滾樂節奏,和豪放的筆觸互相呼應,畫面的人物、氣氛與搖滾樂的鏇律、節奏相通感,使得畫面內容別開生面、趣致天然。傳統水墨畫的顏色、線條被重新組織,用以創造性地表達搖滾樂的節奏、鏇律,使得傳統的水墨獲得新的生命力。當代藝術家墨寶的作品就可稱為搖滾水墨的代表:畫面上舞台、樂手、搖滾樂器的形象生動清晰,在形象之外流淌的是搖滾音樂的情緒,帶有強烈衝擊力的情緒無處不在——清晰的鼓點、激昂的節奏、飛揚的激情、不羈的性格,都通過畫面內容表達了出來,情感的衝動與理智在畫面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
墨寶是一個真切熱愛生活、融入生活的當代青年,他的畫面內容是獨特的,意境也是全然新鮮的,他的作品體現了當代青年創新不斷的時代精神。畫面上經過通感表達出來的節奏、鏇律,充沛著鮮活激昂的生命力,張揚著生生不息的創造力。畫面的每一根線、每一個點、每一個色塊,都帶著激昂的情緒,筆觸猶如起伏的聲線,表達著音樂多變的鏇律。觀墨寶的搖滾水墨人物畫,畫面構圖多變而又富有平衡感,由於通感的高度套用,無形的聲響化為可見的起伏線條、顏色塊面,與蒙得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一畫有著東西方殊途同歸的意味,所不同的是,蒙得里安的作品可見西方人明朗、單純、靈活、直接的個性,哪怕音樂通感為畫面,仍可見出這種人性的特質,而我們從墨寶的搖滾水墨人物畫中,可以見到經過極具東方色彩的中國傳統文化薰陶之後,他的心理形態對於現代音樂所萌發的可視表達,以及心路經過多種文化因素耳濡目染之後的痕跡,和西方的抽象派作品比顯得要含蓄委婉、意蘊深厚,但是和傳統古典水墨畫比,因為融合了西方的色彩處理方式和形式感,加上表達的內容為激烈、張揚的搖滾樂,直接且誇張地表露出畫家的心緒,這又比古典的水墨作品在心性的表達上又更深入了一步。觀者一旦充分的領悟這些心理層面的妙處,對於藝術作品的千古知音也就在這些領悟間形成。
墨寶對中國古詩詞、書法,尤其是搖滾音樂等各類藝術的廣泛涉獵、鑽研,潛移默化中,使得他的作品內涵更加豐富。音樂、書法、詩歌多種文化因素的融合賦予墨寶作品豐富的內涵,超然出眾的韻味。他的畫面初次觀賞主要是被濃烈的搖滾氣息所吸引,細讀之後,會發現在嫻熟的筆墨韻致之外,是揮之不去的磅礴大氣,流露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魅力。在美院求學時,墨寶曾經連續半年時間一次又一次的苦臨黃公望的山水傳世作品:6.4米長卷《富春山居圖》,臨摹的過程中,他對傳統筆墨的領悟產生了質的飛躍,他真正體會到了中國繪畫中筆墨的博大精深之處,在筆墨的使用上掙脫了樊籬,達到了渾然忘我、運用自如的新境界。同時,深刻而系統地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的精髓與中國藝術的鮮活精神是他畫外功夫,所謂“功夫在詩外”。
觀墨寶筆下的人物,面目沒有詳細刻畫,但是動作的刻畫卻是毫不含糊,一舉手一投足都和畫面的氣氛、音樂的氛圍絲絲入扣。通過那無意為之但是刻畫到位的手勢,寥寥幾筆一個樂手率性、特立獨行的精神氣質已經躍然紙上。畫面一角的樂器,高低不等、錯落有致,搖滾樂的動感無聲而瀟灑的瀰漫。音樂的美妙瞬間被完美的轉化為可視的畫面,人物情緒躍然紙上,帶給觀者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墨寶對於音樂的熱愛,對於詩詞的感悟,對於書法的化用,使得水墨變得充滿人性的激情,澎湃的鏇律在墨寶筆下流瀉而出。這是畫家的獨創之處,也是我們視覺欣賞上的意外收穫,由此帶來對傳統筆墨的重新認識。這種新的認識蘊含著我們對水墨這一古老的技法與現在生活相契合的親切感,畫面張力直指我們的內心,傳統與現代的撞擊、融合透過畫面帶給我們內心不可言說的滿足感和愉悅感。
目前中國美術正處在一個對外來文化融合開放、對傳統遺產挖掘創新的特殊時期,如何把西方的表現方式和傳統文化精神結合起來,是當代畫家們孜孜不倦探究的課題,墨寶在這個領域通過搖滾水墨這個形式,給出了自己探索的方向。墨寶的作品較之傳統水墨人物畫在更深的層面上表現了鮮活昂揚的生命力特徵。這是人文精神在現代工業社會的結出的最新碩果。雖然在他的作品中,只這是一個類型,不似他的山水古雅、花鳥靈動,但這種獨特的搖滾水墨人物畫才初露鋒芒,就已經光芒四射,令人耳目一新。作為一個當代青年藝術家,從藝的資歷不算深厚,但是他辛勤耕耘,在傳統與現代方方面面融合、挖掘,夯實了堅實的創作基礎。藝術,是一個永無休止的追求過程,墨寶的藝術之路還很長,我們期待墨寶創造出更加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來。 段國英 2006年
(段國英 北京大學 藝術學碩士 美術評論家 )
淺論莫寶的山水畫
何軒 /文
莫寶的山水畫境流露出根深蒂固的古文化情結,與他從小蒙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有密切的聯繫,對中國古詩詞、書法、乃至音樂的等各類藝術的廣泛研究,使他得以更為深刻而系統地理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與中國藝術的大本大宗。他似乎更注重畫外功夫的磨練。
由於對中國古典繪畫的鐘愛,其在美院時曾連續半年時間一次又一次的苦臨黃公望的山水傳世作品6.4米長卷《富春山居圖》,這幅作品給予他在中國畫的認識和理解上是起到了由惑到悟的質的飛躍,讓他真正體會到了中國繪畫中筆墨的博大精深,他甚至固執的認為,沒有反覆透徹的臨過這幅作品的畫家將很難真正體會品味到山水畫中的筆墨精神和奧妙。
他熟讀古近代和當代的畫論,但有他自己獨立的藝術觀點和看法,對所謂的理論家和批評家頗不以為然,反而他更是喜歡學者型的畫家寫出的文字,因為往往是有切身創作體會的畫家才能有更深刻和獨到的見解,比如古代的蘇東坡、董其昌,當代的吳冠中,黃永玉本身都是有很高成就的畫家。
於中國傳統文化極致喜好,構成莫寶的古雅、含蓄又不失時代感的山水畫藝術風格的重要因素。這也正是莫寶區別於其他畫家的明顯標誌之一。
他親近傳統,重視臨帖臨畫,他親近自然,重視寫生,故其畫作立意高蹈,筆墨古雅,意境超然,或簡或繁,從容適意;他山水境界中所流露出來的纏綿不盡的悠悠古思,表明了他與塵世的距離。他頗具生活趣味的寫生小品,富有形式感和視覺張力的抽象潑墨山水又表明著他真切熱愛生活,並融入生活。
有情趣的水墨
韓偉華
莫寶本名莫寶用 ,因嫌每次自我介紹時發音不準而索性將“用”字去掉,莫寶,墨寶 ,居然還和其專業粘上關聯。
莫寶在美院時主修山水專業,但據說他涉獵十分廣泛,小時候就夢想做個歌唱家,但鬼使神差的一度迷戀上現代詩歌,作為文學少年 ,他13歲便有詩作發表,再後來因受寫書法的父親的影響而終於踏上搞架上藝術這條布滿荊棘之路。
莫寶的山水畫十分有靈氣,他早年摹學元四家的王蒙、黃公望、倪瓚及至後來的龔賢,八大 ,石濤的經典作品都被其臨習的惟妙惟肖,打下了紮實的筆墨功底,在後來的山水創作中,他把北方的大山大水融入南方的煙雨迷濛的意境,不失雄強又頗為灑脫,他主張畫面一定要很生活 ,試圖將其筆墨形式語言同當下的文化語境和人文景觀相融合。
莫寶的另一部份作品畫的是水墨音樂人物,這是一批頗具實驗色彩的水墨作品,他在保留了畫中人物形象特徵的同時融入了中國畫極具抽象意味的線條,刻畫出了當下許多搖滾青年的生存狀態,其媒材載體依然是傳統的宣紙 ,毛筆 ,但畫面效果卻十分的當代 ,這是一些真正有感而發的作品 莫寶說 ,畫這些作品時通常是在我去看完演出或是被某首歌觸動後趁興畫的,隨機性,偶然性特彆強,這就決定了其作品的不可重複性。讓人看後頓覺耳目一新。
年輕,勤奮是莫寶的優勢 ,繼續廣泛的吸收不同藝術種類諸如音樂,文學,觀念影像的營養,如此年輕便參加過數次全國展覽的莫寶,其前途是不可限量的,我們有理由期待著。
(韓偉華 畫廊雜誌編輯 中央美術學院碩士 瀚海拍賣書畫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