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詞目:莘莘
拼音:shēnshēn
詞義:茂盛的意思,形容很多的樣子:~征夫;~學子。
基本解釋
[numerous]數量眾多的樣子
莘莘學子
詳細解釋
1.眾多貌。
《國語·晉語四》:“周詩曰:‘莘莘征夫,每懷靡及。’”漢班固《東都賦》:“獻酬交錯,俎豆莘莘。”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七:“戊戌變法失敗後,這群莘莘學子,長期苦無出路,及至科舉廢止,遊學成風,他們便大批地來到日本。”。莘莘將將。——枚乘《七發》。注:“莘莘,多貌也。”
2.茂盛貌。
清納蘭性德《擬古》詩之十:“南山有閒田,不治委荊榛。今年適種豆,枝葉何莘莘。”清和邦額《夜譚隨錄·莊斸松》:“初至時,莘莘茂草,苔茸沒階。”。禍之長也茲莘。——《莊子·徐無鬼》。釋文引李注:“莘,多也。”
莘莘學子
“莘莘學子”四個字一擺,像個成語,其實不是成語,而是個自由組合的詞組。“莘莘”是個疊字形容詞,表示“眾多”,在古漢語中用途寬些。例如,《國語》引述過《周詩》“莘莘征夫,每懷靡及”。在現代漢語書面語言中,只用於形容學生,成為“莘莘學子”一語。報刊上用這個詞組,有時也出差錯。
例如:
1.一些莘莘學子為保留農籍付出失學的代價(《文摘報》1994年4月24日1版)
2.1944年深秋,在北碚復旦大學登輝堂前,一位穿著褪色米黃風雨衣的莘莘學子,腋下夾著本書,迎著颯颯江風向圖書館匆匆走去。(《編輯之友》1993年第1期第45頁)
這兩例用得不正確,出於不理解“莘莘”表示“眾多”的含義。“學子”即學生,本來是個集合名詞,可作單數理解,也可作複數理解,漢語如此,像英語、俄語這樣的外語也如此。“學子”加上“莘莘”,意思成為“眾多的學生”,就不能再加“一些”“一位”這類詞了。
古國名[Shenstate]。亦稱有辛、有莘、有侁。在今山東省曹縣北。如:莘老(指商伊尹。嘗耕於有莘之野,故稱);莘野(指隱居之所)
姓
另見xīn
莘
xīn
〈名〉
植物名。如:細莘(草本植物,多年生)
地名。如:莘莊(在上海市)
另見shē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