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莊淑珍,現名心珍,祖籍福建金門,1946年生於新加坡,曾以莊歆、長纓、李冰、樹榛、阿招等筆名發表文章,曾任中學教師、美專及拉薩爾藝術學院及國立教育學院版畫講師。現為專業文藝工作者。學歷 英國赫爾美術學院一級榮譽學士.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藝術碩士,美國愛荷華大學專業藝術碩士。已出版著作:《老樹昏鴉》、《山溫水暖》、《早茶時候》、《吹皺春水》、《青橄欖》、《也是懷舊》、《藝穗小拾》、《仙人掌》、《多心眼》、《七色橋》等等
莊心珍:女,原名莊淑珍,1946年生於新加坡,祖籍福建金門。高中畢業後,曾任英文中學華文老師。1975年至1985年,先後在英國倫敦、赫爾,法國巴黎及美國新墨西哥與愛荷華遊學,主修版畫藝術。1985年獲愛荷華大學藝術專業碩士,鏇即應聘在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當見習美術編輯。1986年初返新被拉薩爾藝術學院創辦人麥納利修士留下,任版畫講師。之後也在南洋藝術學院及南洋理工大學之教育學院任兼職版畫講師。1988年8月一場意外事故導致雙眼視力嚴重受損,經過一番痛苦掙扎後她重新出發繼續創作。在崎嶇孤獨的文學藝術道路上一步一腳印的走下去,足跡遍及亞歐美澳各大洲,曾舉行過25次個展,參展超過100次;出版文學書籍有12本(筆名有長纓、莊歆、阿招、餘波、心珍等),以遊記、散文、小品及報告文學見長。她早期作品以版畫為主軸,種類包括金屬版腐蝕、石版、絲印、木刻、膠版、乾刻、拼貼版及單刷版畫,都能得心應手。由於弱視關係,從1989年開始她的作品媒材轉向多元化,除了版畫是以乾刻為主,她的綜合媒材畫作、雕塑及裝置作品是採用各種材料如膠彩、紙陶土、可循環紙張、布料、鐵線、鑄銅及實物來創作。她早期作品常表現大自然、社會現象、人文議題、環保課題以及針對人性的貪婪與無知;後期受老莊及佛學思想的影響漸趨平和,畫面也由騷動轉入淡靜,對未來仍充滿期盼。她曾獲頒2001年度時尚雜誌《她的世界》的傑出婦女獎,以及新加坡文藝協會2007年新華文學獎。2005年她獲頒新加坡最高榮譽的文化獎 (視覺藝術組) 。
莊心珍作品
中新網昆明9月16日電(趙書勇)“我真的想在雲南安個家”,新加坡著名藝術家莊心珍16日在此間馨予畫廊參加一個藝術交流活動上接受採訪時表示,雲南豐富的民族文化,美麗的自然環境,優秀的人文歷史使她有一種想在雲南安度晚年的衝動。
在陽光明媚的玻璃窗前,莊心珍這位國際知名藝術家顯得十分平靜、安詳。她用一種帶有明顯中國南方口音的國語為記者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她溫文爾雅地講述到,她的原名是莊淑珍,祖籍在中國福建金門,父母都是中國人,在抗日戰爭時期被迫離開了福建金門,去到了南洋新加坡,從此定居了下來。
說到雲南,這位飽經滄桑的藝術家更顯得有幾分激動,在瀰漫著濃濃畫香的畫廊間,她娓娓道著關於雲南的情節:“我很久以前就嚮往著雲南了,大理的《五朵金花》讓我對蒼山洱海、風花雪月嚮往不已,石林的《阿詩瑪》我耳熟能詳但是從未有緣得見,麗江古城及束河古鎮也一直縈繞著我的心,而夢中的香格里拉也一直伴隨著我。我在20年前就想來雲南了,一直沒有機會,幾次想來都沒有成行。現在終於夢圓了。”
她告訴記者,她是今年8月2日來到雲南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她到了大理,用心靈領略了蒼山的青翠,洱海的清明透亮;她到了香格里拉,撫摸了藏家的氈房,接受過潔白的哈達,喝過酥油茶嘗過藏粑,她踏上了茶馬古道,和茶馬古道的雕塑及馬蹄印親密接觸,到了束河古鎮住過望月閣,聽過麗江古城的熱鬧,嗅到過情人草的清香,她想在雲南安個家,安度晚年,在雲南的束河古鎮已經定了房子,交了押金,簽了契約。
據介紹,她此次來雲南除了圓夢、採風,還帶著新加坡藝術館的重託,來雲南考察、進行藝術交流活動,為新加坡與雲南的藝術交流和文化交流做前期的準備。“我現在在昆明西山腳下有5個鑄銅藝術作品,如果可以的話,以後我將會將更多的藝術作品放到雲南來做。同時,在接觸了雲南眾多藝術家之後,我更有要將雲南介紹給新加坡藝術家的強烈願望,雲南豐富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情、自然遺產等等,對新加坡的藝術家來講,是最好的合作對象,我希望雲南的藝術家多到新加坡去,回去後,我也要告訴新加坡的朋友,雲南的藝術值得我們共同品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資源。我們要加強交流,促進兩地的藝術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