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口義

所謂樂軒者,藻之別號。 艾軒者,光朝之別號。 即王、呂二注,亦非希逸之所及。

古籍簡介

《莊子口義》·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四庫提要

宋林希逸撰。希逸有《考工記解》,已著錄。是編為其《三子口義》之一。前有自序,大意謂讀《莊子》有五難,必精於《語》、《孟》、《學》、《庸》等書,見理素定;又必知文字血脈,知禪宗解數,而後知其言意。少嘗聞於樂軒,因樂軒而聞艾軒之說,文字血脈,頗知梗概。又嘗涉獵佛書,而後悟其縱橫變化之機,於此書稍有所得,實前人所未盡究者云云。蓋希逸之學本於陳藻,藻之學得於林光朝。所謂樂軒者,藻之別號。艾軒者,光朝之別號。凡書中所稱先師,皆指藻也。序又謂郭象之注,未能分章析句;王?、呂惠卿之說,大旨不明,愈使人有疑於《莊子》云云。今案郭象之注,標意旨於町畦之外,希逸乃以章句求之,所見頗陋。即王、呂二注,亦非希逸之所及。遽相詆斥,殊不自量。以其循文衍義,不務為艱深之語,剖析尚為明暢,差勝後來林銘輩以八比法詁《莊子》者,故姑錄存之,備一解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