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歷史
莆田第十五中學(原名西天尾中學)坐落在荔城區西天尾鎮三山南麓,北與鍾靈毓秀的紫霄山相望,南臨一馬平川的興化平原。這裡地處城涵之間,交通便捷。
莆田第十五中學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學校創辦於一九五八年八月,原名為西天尾附中,校址在今西天尾中心國小所在地。開辦之初,設有國中部三個年級,一九六0年五月經莆田縣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莆田第十五中學,校址改設在今學校所在地(西天尾鎮同心東路519號)。文革期間(1969年)一度改名為莆田縣西天尾人民公社五七中學,並開始設立高中部,學制為初高中各兩年。一九七三年十一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定名為莆田西天尾中學,一九七七年學制改為國中三年,高中二年;一九八二年起學制定為初高中各三年,系莆田市區域調整前原莆田縣十所完全中學之一。學校自一九八五起增設職業高中部,開設有家電維修、土木建築、美術裝潢、計算機技術與套用等專業課程,培養了十二屆千餘名適應社會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2003年2月校名恢復為莆田第十五中學。2003年7月,原軍民中學撤併入我校,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勢整合。
辦學理念
共同追求
學習是一個長期和漸進的過程,我們不能做違背教育規律的事,要讓教育遵循孩子們的天性和教育的自身規律運行,而不是讓學生當教育的“苦行僧”和“失敗品”。學校的教育要尊重孩子的發展,尊重孩子的個性,守住每一個孩子的心靈,關注教室里的每一個孩子,讓每一朵生命之花燦爛綻放。讓孩子在教室里感到幸福、快樂,讓孩子心中有夢想,臉上有笑容,要讓孩子們學得開心,玩得開心,活得開心。學校要引導學生從內心深處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快樂享受教育的過程。學校就像一個大森林,播下什麼種子,長出什麼植物。不可能每個學生都是參天大樹,也有大樹旁邊的灌木和花草。我們的教育,不僅要讓那些大樹長好,也要讓那些低矮的灌木、花草長好!教育要關注到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快樂幸福成長。
共同責任
就是讓每一個學生在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讓他們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具有適應社會、追求幸福生活的素質,養成襟懷坦白、積極向上的健全人格。這是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落實到教育對象的具體要求,也是辦現代學校與育現代新人的完美融合,更是教育滿足人的成長幸福的具體體現。
共同目標
首先是每一個學生,雖然我們的學生起點不高,但是從“天生我材必有用”這一理念出發,根據人才的層次性、多樣性和可塑性等特點,給予每個學生一視同仁的關心、幫助和指導。為此,我們提出了“三相信”的學生觀,即,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願望,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得成功。只要我們確立現代人才觀,善於發現培養對象的優點和專長,堅持因材施教,努力開發不同對象身上的潛能,就可以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這是黨和國家的囑託,也是人民的期待、父母的希望,更應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目標。
讓每個孩子幸福快樂,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讓每個孩子成有用之才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校園面積43965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 30940平方米,在校學生1551人(其中高中986人),有36個教學班(其中高中24個班);教職工有129人(其中高中81人),具有高、中級職稱的教師98人(其中高中63人),大學本科學歷104人(其中高中71人),可謂師資力量雄厚。近年來學校的硬體設施也日趨完善,新建有學生公寓一幢、教學樓兩幢、綜合實驗樓一幢、科技樓一幢、圖書館一幢和食堂一幢。尤為可喜的是,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日臻成熟,確立“管理立校、質量興校,文化強校、人才促校,和諧治校、依法辦校“的管理理念,恪守“文明、勤奮、開拓、創新”的校訓,秉承“讓每個孩子幸福快樂,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讓每個孩子成為有用之才”辦學理念,極力塑造“團結、拼搏、求是、創新”的校風、“愛生、敬業、樂教、嚴謹”的教風和“誠實、健體、好學、求真”的學風,學校素質教育得到蓬勃發展,中、高考成績喜人,有三位同學獲得許亞瓊獎學金,極大地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層次;三年來,學校相繼榮獲區創建“平安校園”先進單位、“市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平安先行學校”、“省教育系統先進教工之家”、“市五四紅旗團委”、“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市文明學校”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