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之月

荒城之月

是日本國明治時期的近代音樂之父瀧濂太郎於1901年所作的歌曲,詞作者是土井晚翠,一百多年來,在日本可謂家喻戶曉,享有盛譽。在日本眾多的民歌中,除了江戶時代末期創作的民歌歌謠《櫻花》外,最著名者莫過於《荒城之月》了。

作品

旋律簡單但富有深意,寥寥數音就構成了日本特有的都節調式音階;該曲曲式結構方整。不寬的音域,易於傳唱。事實上,這首歌曲最初就是瀧濂太郎學校唱歌課而作。歷史上,很多著名的歌唱家、歌手都演唱過它。舉一例,山口淑子就將此歌作為自己的保留曲目。甚至,不少日本人認為《荒城之月》是日本的第二國歌。
《荒城之月》是日本古老的民歌,土井晚翠作詞,瀧廉太郎譜曲,也有別人譜曲的版本,這是一首在日本膾炙人口的曲子,曲調悲涼,哀怨淒婉。
《荒城之月》又叫《寂寞的荒城》蒼涼的月色浸著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古道西風瘦馬似的離別,將人生的冷峻寄託於千年不變的孤寂與落寞。

寫作背景

土井晚翠故居 土井晚翠故居

土井晚翠三年制高等學校畢業後,考進東京大學英文系,一八九七年畢業。一八九九年,詩集《天地有情》上梓,令他於一夜之間成為文壇著名人物。

土井晚翠與島崎藤村、國木田獨步,是日本近代詩的開創者。
一九〇〇年,東京音樂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為了編撰優良的《中學唱歌》,向當時的文學、教育工作者,以及音樂家等徵求詩作與樂譜。著名的詩人土井晚翠接受了三篇詩文委託。其中一篇題目正是《荒城之月》。晚翠看到題目,馬上聯想起福島縣會津若松的鶴城。會津藩是德川將軍一族,明治維新動亂時,與官軍敵對,激戰長達一個月,城池才陷落於官軍掌中。當時會津藩所有武士家十五歲到十七歲的少年們,自動組成「白虎隊」,總計有三百四十三名,全體手持武士刀或是長矛,與官軍的近代大炮對抗。城池陷落後,倖存的二十位小武士,在戰火中逃出城門,據守在飯盛山中,最後全體切腹自殺身亡。只有一位被救回來,也因此,「白虎隊」的存在才廣為人知。

作者

土井晚翠(1871—1952),詩人。1897年東京帝國大學英國文學部畢業。在校期間即參加了“帝國文學”雜誌的工作,作為“大學派”詩人而活躍於文壇。1899年發表處女詩集《天地有情》,一舉成名,與島崎藤村並駕齊驅,引起世人的注目。晚翠詩的特點是漢詩調,擅長史詩類的敘事詩。代表詩集有《曉鍾》(1901)、《遊子吟》(1906)等。二次大戰後獲文化勳章。

詩歌原文

春高樓(はるこうろう)の 花(はな)の宴(えん)

harukourou no hana no e n

荒城之月 荒城之月

めぐる杯 (さかづき)かげさして

meguru sakazuki kagisashite

千代(ちよ)の松(まつ)が枝(え) わけいでし

chiyo no matsu ga e wakeideshi

昔(むかし)の光(ひかり) 今(いま)いずこ

mukashi no hikari ima izuro

秋陣営(あきじんえい)の 霜(しも)の色(いろ)

akijinei no shimo no iro

鳴(な)きゆく雁(かり)の 數見(かずみ)せて

na kiyuku kai no kazumi sete

植(う)うる劍(つるぎ)に 照(て)りそいし

u uru tsurugi ni te risoishi

昔(むかし)の光(ひかり) 今(いま)いづこ

mukashi no hikari ima izuko

今(いま)荒城(こうじよう)の 夜半(よわ)の月(つき)

ima koujou no yowa no tsuki

替(かわ)らぬ光(ひかり) 誰(た)がためぞ

kawaranu hikari ta gatamezo

垣(がき)に殘(のこ)るは ただかつら

gaki ni noko ruwa tadakatsura

松(まつ)に歌(うた)うは ただ嵐(あらし)

matsu ni uta uwa tada arashi

天上影(てんじようかげ)は 變(かわ)らねど

tenjoukage wa kawa ranedo

栄枯(えいこ)は移(うつ)る 世(よ)の姿(すがた)

eiko wa utsu ru yo no sugata

寫(うつ)さんとてか 今(いま)もなお

utsu santoteka ima monao

ああ荒城(こうじよう)の 夜半(よわ)の月(つき)

aa koujou no yowa no tsuki

漢語譯文

原文漢字摘要

春高樓花之宴

影射斡盞

千代松枝分出

昔光今何處

秋陣營霜之色

鳴行雁數見

植劍照沿

昔光今何處

今荒城夜半月

不變光為誰

垣殘唯葛

松歌唯嵐

天上影不變

世姿移枯榮

欲映今尚嗚呼

荒城夜半月

(即貌似進來流行的“偽漢文” 但稍有語序調整 也算最“原汁原味”。——另據日文維基介紹說這裡的“千代”亦諧音另指“仙台”城)

中譯詞版本1

春日高樓明月夜,盛宴在華堂。

杯觥人影相交錯,美酒泛流光。

千年蒼松葉繁茂,弦歌聲悠揚。

昔日繁華今何在,故人知何方?

秋日戰場布寒霜,衰草映斜陽。

雁叫聲聲長空過,暮雲正蒼黃。

雁影劍光相交映,撫劍思茫茫。

良辰美景今何在,回首心悲愴!

荒城十五明月夜,四野何淒涼。

月兒依然舊時月,冷冷予清光。

頹垣斷壁留痕跡,枯藤繞殘牆。

松林唯聽風雨急,不聞弦歌響!

浩渺太空臨千古,千古此月光。

人世枯榮與興亡,瞬息化滄桑。

雲煙過眼朝復暮,殘夢已渺茫。

今宵荒城明月光,照我獨彷徨!

(此版應該是最接近原文意思的版本,語言也很不錯)

中譯詞版本2

夜半荒城聲寂靜,月光淡淡明。

昔日高樓賞花人,今日無蹤影。

玉階朱牆何處尋,碎瓦漫枯藤。

明月永恆最多情,夜夜到荒城。

夜深夜靜人已息,微聞秋蟲鳴。

夜空萬里無雲跡,皓月懸當空。

明月千古總相似,沉落又高升。

亭亭樓閣今何在,銀輝照荒城。

(碎瓦、秋蟲,意象更換,此版無疑融入了譯者自己的情感)

中譯詞版本3

歲月如流春已去,消逝花叢里,

狂歡時節最難忘,燕爾新婚時。

荒城繁華今何在,歡聲已沈寂,

悠悠往事如雲煙,朦朧月色里。

秋來大地顏色變,披上紅衣衫,

雁行成群天上過,年年復年年。

逝水流光逐飛鳥,明月照高天,

月色茫茫城影暗,無語對愁眠。

(不論是版本1的“杯觥人影相交錯,美酒泛流光”還是此版的

“狂歡時節最難忘,燕爾新婚時”,歡樂因人而異,憂傷卻是殊途同歸)

中譯詞版本4

春高樓兮花之宴,

交杯換盞歡笑聲。

千代松兮枝頭月,

昔日影像何處尋。

秋陣營兮霜之色,

晴空萬里雁字影。

鎧甲刀山劍樹閃,

昔日光景何處尋。

今夕荒城夜半月,

月光依稀似往昔。

無奈葛藤滿城垣,

孤寂清風鳴松植。

天地乾坤四時同,

榮枯盛衰世之常。

人生朝露明月映,

嗚呼荒城夜半月。

(此版力求形式上忠於漢字版原文,情感隱得自然最深。)

中譯詞版本5

尋城觀花嘗登臨,高樓宴嘉賓。

觥籌交錯同舉樽,往事今如塵。

枯松千載歷劫盡,忽有新芽萌。

昔年時光如逝影,夢中空追尋。

冉冉秋光拂征營,檐前晨霜侵。

長空北雁逐雲陣,飛鳴且南征。

鞘中寶刀壁上影,中庭夜月明。

今宵壁月照荒城,寂寞夜已深。

碧天如洗淨無塵,冷月為誰明?

殘垣側畔丹桂影,芳馨移我情。

中夜何處有濤聲?晚風弄鬆針。

世事滄桑實難論,白雲蒼苟情。

只今剩有荒城月,伴我孤身影。

此生長懷今宵月,冷月映荒城。

(此版突出了“邊塞”之意)

中譯詞版本6

春宵層樓華宴醲,

傳杯接盞月玲瓏。

千載古松枝交錯,

舊時月影今在何。

秋夜兵營霜色重,

鳴雁數行度長空。

鋒叢劍樹寒光起,

舊時月影何處覓。

目今夜半荒城月,

為誰依舊懸丹闕。

野藤青蔓斷牆廓,

滿目蕭疏對松歌。

天上月華縱不移,

地域人間還相替。

怎奈興衰今猶在,

月罩荒城空嗟哉。

(不論是意思還是意境,此版與版本1很相似,只是語言更凝練些)

中譯詞版本7

危樓設宴賞櫻花,

傳杯勸盞月影斜,

千載松枝難遮住,

昔日清輝照誰家?

軍營秋夜遍霜華,

飛鴻過眼晰可查,

城頭劍叢泛光影,

昔日清輝照誰家?

此刻荒城夜半月,

清輝依舊為誰照?

唯余藤蔓繞殘垣,

又聞風鼓唱松梢。

天上月影雖未改,

人間世態幾更迭,

欲照河山猶熠熠,

嗚呼夜半荒城月!

(此版意境規矩,語言平直,“又聞風鼓唱松梢”的“唱”字是亮點)

中譯詞版本8

春夜樓台花宴開,樓台花宴開,

金樽高舉月影來,月影來,

清輝透射古松林,透射古松林,

此情此景今何在?今何在?

秋霜驟降寒營塞,驟降寒營塞,

鴻雁悲鳴飛天外,飛天外,

鐵馬金戈鏖戰日,金戈鏖戰日,

此情此景今何在?今何在?

荒城今宵月又圓,今宵月又圓,

月色依舊情已非,情已非,

唯有桂樹立斷牆,桂樹立斷牆,

唯有松風常相隨,常相隨。

(較流行的版本)(青燕子版)

中譯詞版本9

荒涼的城池 千年的戰局

聽秋雲在低泣

參商映夜雨 孤月垂天西

血染青紗衣

高牆下我和你 瓮城中兩相立

進難攻退無地 相逢又何必

憶那年曉風殘夢裡 誰人來去

你曾答應我今生不再分離

伴我輕聲吟唱一曲 長相憶

草色煙光殘照脈脈 憑欄意

半江春水綠

你曾許諾過我來世 不逃避

我曾親吻過你眉梢 一痕旖旎

夕暮蒼茫琵琶低語

西風起 白骨擁荊棘

葬江南黃沙里

繁花開盡時 是誰在等你

白衣獨行踽踽

金樽夜生輝 葡萄斟紅玉

長醉誰共與

瀟瀟雨一聲笛 溪邊驛人悄語

蘭燼落畫屏熄 蕉影淚暗滴

看今宵酒醒珠簾里 哪個相依

我曾牽絆你目光 萬種逶迤

執手輕舟一篙風荷 並肩不羈

展眼拂曉日色初霽露初晞

夢枕君袖裾

我曾化身成你唯一 心動證據

你曾溫暖過我雙唇的顫慄

一別經年企期再遇

多少驚疑 都成舊謎題

恨流光追不及

城頭風過雨 碧血洗旌旗

寸弦月空淒迷

青鋒照鐵衣 朔漠狼歌急

聲聲催名駒

說無悔落一子 嗔言笑再一局

嘆當時兩年少 同心結絲縭

若能再見那個你 此生何惜

(此版本曲為《LOVELESS》(或譯作《無愛之戰》)片尾 みちゆき ,與前述版本略有不同,中文填詞[b]Vagary ) (千夜琉璃版)

(另注,日文原版情況如下演唱:引田香織作詞:梶浦由記作曲:梶浦由記 編曲:阪本昌之)

中譯詞版本10

危樓設酒賞櫻花,

傳杯勸盞月影斜,

千載松枝難遮掩,

昔日清輝照誰家?

軍營秋色遍霜花,

飛鴻過眼晰可查,

銀光冷照城頭劍,

昔日清輝照誰家?

此刻荒城夜半月,

清輝依舊為誰照?

唯余藤蔓繞殘牆,

又聞風鼓唱松梢。

天上月影雖未改,

人間世態幾更迭,

欲照河山猶熠熠,

嗚呼夜半荒城月!

(羅興典 澤)

中譯詞版本11

潭君版:

春高樓兮 花宴

推杯盞兮 瓊漣

木千齡兮 歌弦

舊繁華兮 潰散

彼故人兮 作浮煙

……

夕鏖場兮 霜寒

聲唳唳兮 哀雁

折弓戟兮 鼓咽

思茫茫兮 撫劍

美良辰兮 長慕艷

……

瞻明月兮 淒冽

夜至望兮 無缺

恆何變兮 嬋娟

深花木兮 頹垣

急風雨兮 終無見

……

臨千古兮 時月

世榮枯兮 瞬顛

復朝幕兮 憂魘

步荒城兮 難晏

照彷徨兮 亡人奠

……

詩歌賞析

作品旋律簡單但富有深意,寥寥數音就構成了日本特有的都節調式音階;該曲曲式結構方整。不寬的音域,易於傳唱。事實上,這首歌曲最初就是瀧濂太郎學校唱歌課而作。歷史上,很多著名的歌唱家、歌手都演唱過它。舉一例,山口淑子就將此歌作為自己的保留曲目。甚至,不少日本人認為《荒城之月》是日本的第二國歌。

《荒城之月》是日本古老的民歌,土井晚翠作詞,實際上是漢古詩,瀧廉太郎譜曲,也有別人譜曲的版本,這是一首在日本膾炙人口的曲子,曲調悲涼,哀怨淒婉。

《荒城之月》又叫《寂寞的荒城》蒼涼的月色浸著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古道西風瘦馬似的離別,將人生的冷峻寄託於千年不變的孤寂與落寞。

土井晚翠的詩一貫氣宇軒昂、格調雄渾,同時又具有某種冥想式的宗教情緒。他早期的詩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反映了日本明治初期蓬勃向上的民族進取精神以及高昂的國民士氣,是社會對高尚思想道義和剛健精神呼喚的產物。

“荒城”,即現在仙台市內的青葉城址。“春花”指的是櫻花。“城頭劍”是古時為了防備敵人而在城牆和陣地前沿栽下的劍叢。這首土井晚翠的不朽之作,至今還廣為傳唱。土井晚翠活躍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現代詩的初創時代。他的詩歌氣韻多具古風,詩風端正、嚴肅,創作中刻意求精,非常講究鍊字、煉意。用字多採用漢文,取七五調,適於譜唱。他在詩集中寫道:“詩非閒人囈語,詩非雕蟲小技,詩乃國民之精髓。”因此,他又有“國民詩人”之稱,是明治維新以來第一個獲得文化勳章的大詩人。土井晚翠非常崇拜歷史英雄,收錄在《天地有情》中的兩首長詩《馬前之夢》和《星羅秋風五丈原》就分別是歌頌18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和我國三國時代蜀國丞相諸葛亮的名篇。

本詩題名為“荒城之月”。浮現於土井晚翠腦海的荒城,是其曾經游過的會津若松的鶴城,以及家鄉仙台的青葉城舊址。明治維新之際,藩主松平容保拒絕歸順維新勢力,據守鶴城同官兵展開了激烈交戰,史稱“戍辰之役”。當時組成“白虎隊”守衛,其中有十九名少年。當他們在山頭遠遠地觀望到市街濃煙滾滾,得知城已遭破時,出於封建忠義紛紛拔劍自刎。這一悲劇當時不僅震驚了整個日本,也深深觸動著土井晚翠的心弦,於是詩人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廣為流傳的詩。“浩渺太空臨千古”、“人世枯榮興亡盡”等詩句體現出整個詩篇的基調:一種沉重的歷史感和滄桑感,風格大氣雄渾。

這首詩描述了月下荒城,並由此產生種種浮想,不禁讓人追古思今。我們可以想像,暮秋的寒月下,樹葉片片飄落,詩人踩著地上的落葉,秋風陣陣,呼應著暮秋的哀訴,讓縷縷微涼沁過肌膚滑至心底。他穿行於蔚然肅立的樹林中,走在古城鋪滿碎石的小道上,慘白的月光從樹枝間漏下來,把他的身軀拉成長長的影子。他腳步沉重,思緒凌亂,一顆心如身後那飄拂的長長的影子,鼓盪在蕭瑟的風中,覓不到歸宿。

全詩共四節,第一節寫詩人佇立古城舊址,仰望空戶明月,勾起懷古的情懷。第二節與第一節相對照,詩人幻想著當年軍營里的秋色。前兩節用完全相同的結構,使“春”和“秋”、“花”和“霜”、盛大的“酒宴”和嚴肅的“軍營”形成對照,構成強烈的古城氣勢。第三節寫詩人的感情由懷古而撫今,面對荒城,感慨萬千。第四節概括全詩,用過去對比現在,用自然對比人生,發出內心由衷地感嘆。全詩用語剛健,格調高昂,抒情豪放,似激流清泉。詩人感慨人生的反覆無常,並且慨嘆人世間的高樓和美酒、榮華與爭戮,在時光的長河中都將一去不復返,永恆的只有夜半的一輪明月。“此刻荒城夜半月,清輝依舊為誰照?”這一句充分表達了土井晚翠的惋惜悲痛之情。他心如潮湧,不知有多少往事湧上心頭,有多少昨日的恩怨積壓在心上。詩人望著夜空中的一輪寒月,稀疏的星星在黑雲中時隱時現,感嘆自己像那天上的寒星一樣,只不過也是夜空中一個匆匆的過客。

《荒城之月》一詩通過戰爭與和平、往昔與*今夜的多重鮮明對照,表現了“昔日華堂盛宴,今日四野荒涼”的歷史蒼涼感。這種東洋洋式的無常觀,也奠定了晚翠作品的思想底蘊。後來《荒城之月》經由作曲家瀧廉太郎譜曲,唱遍日本的城鄉各地。

土井晚翠的詩蒼勁有力,氣勢磅礴。他的創作特色多體現於他的長詩,以敘事兼抒情性見長,感情深沉、悲壯。評論界普遍認為:就詩中宏大的氣勢、浩大的場面而論,日本詩壇上還沒人能與土井的勺長詩媲美。這首詩富有日本民族的情調和深沉的浪漫主義情懷,“月下荒城”的懷古氣氛,很有感染力,不僅如此,歌詞用語的剛健,格調的高昂,音律的明快,更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