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當宜戰鬥

荊當宜戰鬥是發生在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11月至12月,中國第6戰區部隊在湖北省荊門、當陽、宜昌地區對日軍第39師團進行的一系列進攻戰。

簡介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11月至12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6戰區部隊在湖北省荊門、當陽、宜昌地區對日軍第39師團進行的一系列進攻戰。

為策應常德作戰,11月8日,第6戰區第33集團軍一部分別向朱家集王家集陳家大包尚家岩徐家高廟,黃家集、煙墩集、育溪河等地發動攻擊,先後攻克陳家大包、邱家店。在突入王家集、育溪河時與日軍發生激戰,21日,續向朱家集、尖山、財神廟、王家集等地日軍攻擊,27日向荊門攻擊前進,越過荊(門)當(陽)公路,向日軍後方挺進。一部進至當陽東關;一部渡過淚水,攻擊西南關,斃傷日軍1000餘人;另一部攻占機場,焚毀日機2架,奪取了日軍空軍指揮所,斃日軍空軍軍官40餘人。至12月8日,得悉當面日軍增加頗多,乃轉向當陽以北及其東南地區的日軍進行攻擊。與此同時,第6戰區第26集團軍以一部深入龍泉鋪、鴉雀嶺、土門墟,襲擊日軍後方交通線及倉庫等軍事設施;以一部先後攻克東西求雨包、營盤崗、萬家大包、陳家大包(宜昌附近)。11月15日,日軍由龍泉鋪增援反撲,該部遂退出上述部分地區。16日,再向各該地區攻擊,分別突入鴉雀嶺、包圍陳家大包。在向營盤崗、羊寶山據點攻擊時,日軍一再施放毒氣,至25日一部自動撤圍攻擊點;一部續向龍泉鋪、許家大包、雙蓮寺、破山口、陳家大包、龍泉寺、梅子亞、南津關、曹家墟等日軍據點攻擊,予以一定的殺傷。12月9日,收復常德。兩集團軍的部隊於13日奉命停止攻擊,恢復戰前態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