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經濟與民主政治

草根經濟與民主政治是由房寧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本書系統深入地研究了台州30年來的經濟發展、社會變遷,提出了“台州模式”的概念。認為台州模式,是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創造的一種通過內生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通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保障和實現人民權利,經濟政治協同發展的社會發展模式。台州模式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地區樣本,深刻地反映出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中,一個地區採取適當的改革措施,建立適用的制度,就可促進經濟社會快速持續和協調的發展。作者是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政治學系主任。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草根經濟與民主政治草根經濟與民主政治
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傳誦著無數成功的故事,湧現出了大量先進的典型。地處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地帶的浙江省台州市,原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停滯的落後地區。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經過30年奮鬥和探索,脫穎而出,創造了中國奇蹟中的一個傳奇,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發達經濟帶上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作者簡介

房寧,1957年6月生於北京市。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政治學系主任。長期從事政治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民主政治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問題等。目前正在主持的研究課題有: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研究”,北京奧組委委託項目“第29屆夏季奧運會政治風險預測和防範研究”,以及“當前及未來五年我國社會矛盾與社會穩定形勢變動趨勢及對策研究”、“民族主義問題研究”等。
主要著作:《全球化陰影下的中國之路》 (1999),《成長的中國——當代中國青年的國家民族意識研究》(2002),《民族主義思潮》(2004)。
代表性論文:《社會主義是一種和諧》(199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2006),《影響當代中國的三大社會思潮》(2006)。

目錄

崛起篇 改革開放在台州
第一章 東南沿海一顆明珠
一 昔日的台州
二 改革開放的台州
第二章 台州崛起軌跡
一 改革啟動原始積累(1978~1984)
二 制度創新工業化興起(1984~1992)
三 建設市場經濟發展民主政治(1992~2000)
四 統籌兼顧建設“三個台州”(2000至今)
第三章 台州模式:草根經濟、民主政治協同發展
一 什麼是台州模式
二 台州模式五大亮點
三 台州模式主要經驗
經濟篇 獨具特色的內生型工業化道路
第四章 股份合作制:內生型工業化的制度基石
一 “打硬股”衍生新制度
二 民營主導+政府推動
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創新
第五章 產業集群:台州工業化的特色與優勢
一 工業化的戰略選擇
二 九大集群與“台州奇蹟”
三 台州工業化的提升與擴展
第六章 台州金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一 多元金融體系助推中小企業發展
二 台州特色民營金融
三 金融創新最佳化金融生態
四 台州金融業發展的啟示
第七章 青藤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廣闊空間
一 枝繁葉茂的青藤經濟
二 青藤經濟的創造者——新台商
三 台州異地商會的發展
四 青藤經濟與“市外台州”
第八章 專業合作社:現代化農業的創新之路
一 農民的轉型和組織化
二 台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特點
三 政府的推動和導向
第九章 台州經濟:中國工業化成功範例
一 台州經濟模式的意義
二 台州經濟模式的內涵與特徵
政治篇 以民為本的政治建設
第十章 民主懇談:中國民主的新生長點
一 民主懇談的緣起
二 民主懇談的發展
三 民主懇談的績效
第十一章 基層自治:多種形式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一 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
二 探索民主治理新機制擴大完善基層民眾自治
三 台州基層民主建設的經驗及思考
第十二章 民營企業黨建:開放創新黨的建設
一 民營企業黨建的發展歷程和主要成就
二 民營企業黨建的主要舉措及其特點
三 台州民營企業黨建的基本經驗及若干思考
第十三章 黨代會常任制:擴大黨內民主的創新形式
一 台州黨代會常任制的發展歷程
二 台州黨代會常任制的基本制度體系
三 台州黨代會常任制的工作成效
四 台州實行黨代會常任制的基本經驗
第十四章 服務型政府:現代化建設第二動力
一 台州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發展歷程
二 台州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主要做法與成效
三 台州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基本經驗
第十五章 台州政治:中國政治發展的新探索
一 台州政治建設主要成就
二 台州政治建設發生機制與基本特徵
三 台州政治建設績效分析
四 台州政治建設基本經驗
五 台州政治建設精髓
結語 台州模式的文化思考
一 人地矛盾逼出先發優勢
二 文化特質轉化崛起動力
三 政治文化提供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

崛起篇 改革開放在台州
第二章 台州崛起軌跡
三 建設市場經濟發展民主政治(1992~2000)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後,我國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改革目標,各地相繼實行以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為主的改革措施和行政區劃改革。l994年8月,在椒江市、臨海市、黃岩市、溫嶺市相繼成立後,國務院批准撤銷椒江市、黃岩市,設立台州市,揭開了台州歷史新的一頁。
新組建的台州黨政領導班子,以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抓住撤地建市的時機,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和戰略,轉移行政中心,為提升城市功能和促進產業發展創造條件。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台州市黨政領導機構,積極探索市場經濟規律,採取多種手段,促進市場發育,規範市場行為,推行工業園區和特色園區的政策,促進要素聚集。與此同時,深入進行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在政府與社會力量的共同推動下,台州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產業聚集加速,經濟結構升級最佳化。
(一)工業化與城市化互動
隨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台州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產業聚集與城市化之間的不協調性問題已經凸顯。城市是區域經濟活動的中心,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完善,不單是自身發展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形成“中心市場”有效組織經濟活動,促進產業聚集。台州政府在區域經濟中構築組團式中心城市框架的決策,不僅突破了非農化轉移中戶籍制度的約束,利用政府對土地的徵用權產生聚集產業效應;並且為形成科學合理的、具有前瞻性的發展規劃創造了條件。台州政府在中心城區建設過程中按經濟社會功能“分區”①,對城市發展進行統一規劃,極大地促進了生產要素在空問上的合理流動,同時市一級的財政能力和項目審批權利,也能夠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對公共設施建設的要求。台州區域中心城市的搬遷與建設,對區域內的民營企業主導的產業聚集與政府主導的城市化互動過程中,市場性資源配置機制的形成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堪稱當代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典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