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介紹
《草根新聞》是一檔自創性節目,每天一期,每期大概10-20分鐘,現播放次數以突破100萬,主持人板藍根和小辣椒的扮相幽默搞笑,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輕鬆的解析當前熱門的草根話題、草根事件,同時還穿插著以節目視頻方式全新演繹的話題精彩片段並進行深度挖掘,讓忙碌的白領能夠在愉悅的心情下了解草根新聞。由於《草根新聞》不拘泥做作之感,真實報導當前草根文化熱點,目前已經形成自身忠實的冬粉群,而其冬粉基本是上班族的白領階層、大學生等。
《草根新聞》創辦人王小明,男主持人自稱板藍根,女主持人自稱小辣椒,他們一副平民草根打扮,主播台是一個很古典的老式條桌,桌上兩個不知道有沒有用的麥克風就是主播台所有的陳設,帶暗花的布背景上面掛了兩個紅色的燈籠分外醒目,堪稱草根經典。
據悉,《草根新聞》節目已擁有大批的冬粉,並開設了專門的QQ群及網站,來給冬粉提供一個交流的場所。查看創辦人王小明的個人資料,37歲,安徽巢湖人。畢業上海視覺語學院。而《草根新聞》節目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詳細情況
風格:鄉土氣息“草根新聞”
在新浪播客頻道有《草根新聞》的網頁,這個欄目基本上是每天一期,每期十多分鐘。第一期視頻發布於2010年的11月8日,名稱是“河南草根舞神李新義”。打開該視頻,開頭無論從字幕和背景的設定,都在模仿央視的《新聞聯播》,片頭處還有新聞投稿信箱的字幕介紹。
緊接著,一男一女兩名主持人出場了,他們的扮相完全是農民形象,女主持人叫“小辣椒”,她雖然穿著西裝套裝,但髮型、面部乃至整體打扮還是走搞笑的路線,男主持人叫“板藍根”,打扮更加農民化。主持人身前的主播台是一個老式條桌,身後的背景是一堵牆,牆皮已經脫落了不少,牆上掛著一對燈籠,更顯出濃郁的鄉土氣息。
兩名主持人用帶著河南口音的國語說出節目的口號:“草根大舞台,秀出你精彩。”他們向觀眾解釋了《草根新聞》的節目理念——主要報導一些不太受傳統媒體重視的民間文化、民間的“草根名人”和一些國內社會新聞。
記者訪談
對話:拒絕做植入廣告
2011年1月3日,記者採訪了《草根新聞》的創辦者王小明,也是視頻中另一位男主持人阿明。
記者:你們是怎么產生了製作這個節目的想法?
阿明:我以前學過電視新聞採訪製作,手裡有一些攝像和製作的設備。製作這個節目吧,剛開始並沒有成熟的想法,就是朋友湊在一起錄著玩,後來覺得挺有感覺,就和這幾個朋友一起創辦了這個節目。
記者:你們的節目想展示些什麼?
阿明:以前的新聞都是傳統媒體操作,草根平民沒有參與的機會,現在網路時代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我們就想通過製作平民草根的新聞,來展示我們的生活。
記者:主持人為什麼都是農民形象呢?
阿明:我們都是農民出身,不想把節目做得很嚴肅,想突出隨意的風格,所以我們就沒找專門的主持人,而是製作團隊親身上陣了,我們都是普通的“草根”,由“草根平民”做“草根新聞”,挺合適的。小辣椒和板藍根都是不出名的二人轉演員。他們平時沒有在大場合表演的機會,在視頻上做主持人也圓了他們的演藝夢。
記者:你們製作節目很辛苦,是嗎?
阿明:是很辛苦,我們總共四個人,都住在我家。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先蒐集網上的草根人物新聞視頻,然後剪輯製作、拍攝主持人出鏡等等,很多工序。大家非常辛苦,但都樂此不疲。
記者:你們的節目有廣告收入嗎?
阿明: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收入,但已經有廣告商和我聯繫了,我們不想做植入廣告,要做廣告也就是連結廣告,不靠它掙錢,只要能負擔我們的日常花銷就行了。
記者:你認為節目前景怎樣?
阿明:《草根新聞》節目已擁有大批的冬粉,我們開設了專門的QQ群及網站,來給冬粉提供一個交流的場所。我認為傳統媒體由於現實的局限性,長久以來形成的文體套路比較保守,草根新聞將成為未來網路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
節目板塊
板塊一:“草根名人”
以翻錄網上視頻為素材,大多由“小辣椒”或“板藍根”主持,是最主要的欄目。
首期節目介紹了河南“草根舞神”李新義,第二期節目是翻唱《春天裡》的“旭日陽剛”組合,此後的節目還有“西單女孩”吉他彈唱、草根歌手謝有才、中國最小的麥可·傑克遜模仿者王一鳴(小寶)等人。在這個板塊中,還夾雜一些國內的社會類新聞。
板塊二:“一日一囧”
由主持人“阿明”講笑話,講的大多是網上流行的日常生活中的搞笑段子。
板塊三:“天氣亂報”
由小辣椒主持,但內容與天氣完全無關,純屬調侃,比如第一期她說:“歡迎收看天氣亂報,今天夜裡到明天,白天部分地區下人民幣,西北方有支票,局部會有金塊,半夜有零星美元轉歐元……”
節目團隊
四人團隊
創辦人:阿明本名王小明。出生於1974年。老家:安徽省巢湖市。現居河南。
主持人:小辣椒原名:劉彩紅。曾用名:紅紅。性別:女。 出生於1988年。職業:二人轉演員。老家:河南省汝州市。畢業學校:平頂山質量工程學院。
主持人:板藍根原名:李躍生。曾用名:小李。性別:男。出生於1978年。 老家:河南省南陽市。
助理:阿蘭原名王金蘭。老家:河南省南陽市。畢業學校:南陽理工學院。出生於1958年,是團隊中年齡最大的,主要幕後編輯人員。
媒體評價
專家: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
記者百度一下“草根新聞”,找到相關網頁約2630萬篇,其中很多是關於王小明等人的《草根新聞》,還有非常多的其他草根人物所做的新聞傳播視頻。
部落格、播客、微博,人們利用各種網路渠道在發布、傳播形形色色的新聞,這已經是一個全民傳播新聞的時代……
就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教授周海燕。她認為,大眾傳播的自媒體時代已經到來,“草根新聞”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周海燕介紹,“草根新聞”的說法由來已久,最早流行於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又被賦予了更多層次的含義。
“由於藉助了網路的迅速發展,‘草根新聞’的傳播大約在五六年前,在我國流行起來。”她說。
“和專業新聞不同,‘草根新聞’不太注重新聞製作的技巧,新聞倫理責任意識也很一般。不過‘草根新聞’有它獨特的優勢,每個人都可以自我成為一個媒體,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主播,也就是自媒體。”
周海燕認為,“草根新聞”對於促使社會整體進步,有著積極的意義。
她認為,“草根新聞”的優勢在於,每個人都可以利用無線網路,用電腦、手機就能實現即時的新聞采寫,在部落格、播客、微博上即時發表評論,轉發其他新聞。
這種傳播的速度之快,新聞來源之廣,是傳統媒體乃至網路媒體都很難達到的。
“近年來的很多重大新聞事件,往往第一發布者並非傳統媒體,而是‘草根新聞’的發布者。”
她指出“草根新聞”還存在一些弊端:由於很多發布者缺乏新聞采寫傳播的素養,常會出現素材尺度把握不當、新聞倫理體現不當等失誤。
“這也需要廣大非專業人士迅速提高自身的新聞素養,使發布的新聞質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