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媒體

草根媒體

“草根媒體”,又稱“私媒體”、“自媒體”,是指自願在視頻或論壇網站上提供及時“新聞報導”的個體或組織。

基本信息

形成

(圖)草根媒體草根媒體

隨著網路套用的不斷深化,新技術天天衝擊著人們。熟練運用高技術網路工具的網民,不再滿足於只接受傳統媒體的新聞報導,他們更願意主動加入到採集、製作、傳播新聞的過程中來。以往純粹的社交娛樂網站Facebook和MSN個人空間等,也為部落格、共享信息等個性化“新聞傳播”提供了新的平台。

“草根媒體”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個人傳播工具的普及以及網路免費軟體的唾手可得

數位照相機、數碼攝像機、行動電話、簡訊、圖像電話等傳播科技進入尋常百姓家,為市民提供和發布新聞給予了技術上的支持,使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跟專業記者有同樣的機會通過他們的個人電腦發布新聞,使客群從信息的消費者變為信息的提供者成為可能。

2、客群渴望“分享經歷”、“揭示真相”

人本心理學之父AbrahamMaslow在其大作《需求的層次(TheHierarchyofNeeds)》一書中指出,人們行為的動力在於對滿足他們從基本生存需求到自我實現需求的渴望,而人們總是先滿足那些較低級的需求,而後才去滿足那些較高級的需求。

3、傳統媒體擴大信息源的需要

傳統媒體鼓勵客群提供新聞線索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幾乎每個新聞機構都會開通新聞熱線或電子信箱來接受民眾提供的新聞線索。隨著競爭的加劇,各媒體更是把其發展戰略的焦點放在進一步拓展新聞來源上,採取各種手段來擴大新聞採集的渠道,其中包括鼓勵客群提供新聞。

關係

(圖)草根媒體草根媒體

1、競爭

“草根媒體”正在贏得更多的眼球而成為主流媒體日益強大的競爭者。

以往,傳統媒體出版新聞,其決定權在編輯手中,而部落格也可以獲得大量的讀者。傳媒和公眾之間的分界線蕩然無存,大眾傳媒的概念已經被顛覆,部落格創造了真正屬於大眾的媒體

2.“草根媒體”是對傳統新聞的補充

主流媒體通常是由廣告來做經濟支柱的,這些公司的成功營運要通過穩定的業務量,贏利能力和嚴格的編輯標準的貫徹才能得以實現。而草根媒體則遵循著不同的價值理念。因此,一些被傳統媒體拋棄的文章,可以在部落格中變得炙手可熱。“草根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補充作用還表現在其對傳統媒體的糾錯方面。

意義和作用

草根媒體剛剛開始發展,尤其是中國,目前僅僅處在概念普及和萌芽階段。還不能完全依據現在的狀況去預測未來。但是,草根媒體作為一種新形式,它的傳播蘊涵有大量的智慧和思想,從某種意義上說,草根媒體是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它是對傳統媒體的補充,它的出現和繁榮,真正凸顯網路的知識價值,標誌著網際網路發展開始步入一個新的台階。草根的興起,將給網路時代帶來新的活力。

優缺點

網路傳播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閔大洪說:“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使‘一人一媒體’‘所有人向所有人傳播’的局面得以實現。‘草根媒體’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包容性、平等性和參與性。”“草根媒體”已逐漸打破國界和文化差異,指向自由、無障礙的信息溝通。

“草根媒體”在新聞傳播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完整、不平衡、不客觀,甚至出現誤報和失實。“因此,‘草根媒體’並不能代替傳統大眾媒體,‘草根記者’也並不能代替專業新聞工作者。”閔大洪說。

傳統媒體借鑑

藉助網際網路傳播平台日益發揮影響力的“草根媒體”,已成為當代傳播格局中不可忽視的新力量,並成為傳統媒體密切關注的對象。

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正著手大力發展多媒體手段,尤其是視頻報導。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試圖從平面媒體轉型為立體媒體。中央電視台將拓展網路電視。

閔大洪說:“在高度數位化的今天,傳統媒體的戰略應是根據傳播格局和媒介市場此消彼長的變化,發揮各自優勢,針對不同終端、不同用戶,多次生成數字內容產品,以獲得更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案例

(圖)央視大火央視大火

2009年2月9日20時27分,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央電視台新址園區在建的附屬文化中心大樓工地發生火災,159米高的大樓一度被裹挾在熊熊烈火之中。

網路記錄表明,最早反映這場火災的,是網民“加鹽的手磨咖啡”。這位性別、年齡均不詳的網民自稱在事發時恰好路過現場,隨即用帶攝影功能的手機拍下火場照片。這些照片於21時04分上傳到天涯社區部落格空間。之後12小時內,這批照片的訪問量超過37萬次,跟帖1700多個。

另一位叫“msunmsunmsun”的網民於9日22時左右將一段現場視頻上傳到知名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上。約6分鐘後,新華社在主流媒體中第一個發出了有關火災的快訊。

在幾乎所有主流新聞媒體對此突發事件有所反應之前,風靡全球的互動網站Youtube、Flickr、hashtags以及國內知名的天涯社區、土豆網等,對火災的報導和評論早已鋪天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