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1戶,有鄉村人口147人,其中農業人口147 人,勞動力81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草果,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65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草果、水稻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藥材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產業。緊緊圍繞"科教興村,合理開發,糧經並舉,調優結構"的發展思路,夯實農業基礎,發展林果、藥材等資源開發創新產業,大力發展種養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施"畜禽良種工程",發展有規模的科技示範商品基地和科技示範村,加強"邊疆文化長廊"建設,改善農村能源結構。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73 畝(其中:水田 131畝,旱地42 畝),人均耕地1.22畝,主要種植草果等作物;擁有林地1560畝,無經濟林果地;荒山荒地300畝。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6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25萬元,占總收入的73.57%;畜牧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24.0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7頭,肉牛3頭,肉羊0頭);無漁業收入;無林業收入;第二、三產業收入0.4萬元,占總收入的2.4%;無工資性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124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在省內務工2人。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無一事一議籌資額,無一事一議籌勞。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未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無飲用井水,有3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擁有電視機農戶3戶(占農戶總數的9.68%);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戶(占總數的16.13%)。該村到鄉道路不通;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公里。全村無機車、汽車、拖拉機。全村無沼氣池、無太陽能、無小水窖;全村未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3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1公里。該村建無公廁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鄉村人口147人,其中男性81人,女性66人。其中農業人口147人,勞動力80人。該村以苗族為主,其中苗族147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3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78.87%;享受低保17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1公里。該村建無公廁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