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山

荀山位於良渚街北部,從街區步行約400米可到達,荀山周圍現存有多處良渚文化時期遺址點,具有代表性的有棋盤墳、荀山西坡、荀山東坡、茅庵里。

簡介

荀山位於良渚街北部,從街區步行約400米可到達。荀山高33米,相傳荀子戰國後期在此著書立說。山上有荀山禪寺和荀子塔、荀井。荀山周圍還存有多處良渚文化時期遺址點,具有代表性的有棋盤墳、荀山西坡、荀山東坡、茅庵里。

荀山荀山

荀山禪寺

荀山禪寺位於荀山南面山坡下,據明代萬曆《錢塘縣誌》載:“荀山寺在靈芝三都八圖”。元至順年間,建荀山廟又名太平寺,後屢建屢毀於戰火。清末和民國初年,經里人重修,建為三間二進,帶東西廊,有匾題曰“荀侯崇善”。建有“蘭陵堂”石柱楹聯為“逸芝蘭陵仕,威照之理神”。廟正南建有戲台,戲台楹聯為“渚水忱同花曇景,荀山尚有武城春”。幾副石刻對聯(文化大革命期間曾被破四舊,對聯被水泥澆注。

荀山禪寺荀山禪寺
廟東側為關帝殿,西有荀井,深約15米,內徑為0.56米,外徑為0.77米,井圈高0.5米(原良渚農校圍牆內)水質清冽,久旱不枯,相傳為荀子講學時開鑿。
荀山有古塔,傳說有7級,南宋時被金兵所毀,現存塔基尚依稀可尋。

荀山遺址群

棋盤墳:位於警察墳東南50米,東距荀山70米,西中長墳50米,東西35米,南北80米。1936年底至1937年初的發掘中出土大量陶器和殘片,以雙鼻壺、豆、尊居多。1999年調查時在東側斷面發現100厘米下為灰褐文化層,含較多陶片,西側140厘米下為褐斑土。進一步在遺址西北部試掘,揭露4個良渚文化地層,堆積厚度達150厘米,出土較多遺物,陶片可辨器形有魚鰭形鼎足、圓錐足、鏤孔豆把等,石器有刀、、網墜、靴形器等。屬良渚中晚期居址。
荀山西坡:荀山西側鄰近老鬼墳和長墳的部分外突,面積分別約1000和1500平方米。據鑽探,臨近老鬼墳部分150厘米下為結實較純淨的灰黑土,210厘米下為灰土,含紅燒土顆粒和陶片碎屑。臨近長墳部分90厘米下為灰褐色文化層,含紅燒土顆粒和陶片碎塊。
荀山東坡:位於荀山主墩東側坡腳,東西約40米,南北約80米,面積約3000平方米。1985年省考古所布探溝3條進行試掘,發現文化堆積厚達200厘米以上,下部為馬家浜文化晚期的遺存,出土筒形釜、牛鼻形器耳等典型器,上部為良渚文化遺存,遺物顯示地層間有年代跨度。1999年通過鑽探,大致確定了遺址的範圍。
茅庵里:位於良渚老街北側,西距廟前遺址200米,東西約80米,南北100米,西部殘存土墩。1936年施昕更曾進行調查。1992年省考古所進行發掘,揭示出良渚時期臨水生活堆積逾200厘米,發現兩排護坡性質的木樁,出土的遺物以陶器為主,器形有鼎、豆、圈足盤、罐、杯、紡輪、網墜等,石器數量也較多,器形為錛、、刀等,另有陀螺形木器發現。1994年在遺址東北部進行發掘,僅在南部發現淺薄的良渚文化堆積。屬良渚中晚期居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