鏃

鏃,戰國後期,通長5.3cm。 鏃之橫截面作三角形,狹刃,十分鋒利。

基本信息

編碼信息

部首:釒,部外筆畫:11,總筆畫:16 ; 繁體部首:金,部外筆畫:11,總筆畫:19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55E

器具簡史

青銅鏃是安裝在箭桿前端的鋒刃部分,用弓弦彈發可射向遠處。青銅鏃在二里頭文化時期即已出現,屬最早出現的青銅兵器之一。其形制較多,主要有雙翼、三翼與三棱三類,隨時代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戰國時期,遠射的三棱矢鏃已改成鐵鋌。

弓矢之鏃

● 鏃

<名>

(形聲。從金,族聲。本義:箭頭) 同本義 [arrowhead]

賈誼《過秦論》 賈誼《過秦論》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漢·賈誼《過秦論》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犬戎主教四面放箭,箭如雨點,不分玉石,可憐一國賢侯,今日死於萬鏃之下。”

又如:利鏃(鋒利的箭頭)

<形>

形容箭的輕捷,應聲而至 [fast-flying,swift(arrows)]

所為貴鏃矢者,為其應聲而至。——《呂氏春秋》

◎ 箭頭:箭~。

◎ 形容箭的鋒利輕捷:“所為貴~矢者,為其應聲而至”。

漢英互譯

◎ 鏃

arrowhead

English

◎ arrowhead, barb; swift, quick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作木切,音。《說文》利也。《玉篇》箭鏃也。《書·禹貢·礪砥砮丹傳》砮石中矢鏃。《釋文》鏃,子木反。《賈誼·過秦論》秦無亡矢遺鏃之費。《集韻》或作鉃。
又《集韻》《正韻》千木切,音蔟。
又《集韻》側角切,音捉。
又千切,音湊。義同。
又《集韻》昨木切,音族。與銼同。
又《集韻》測角切,音娕。鋤也。諺曰:欲得谷,馬耳鏃。賈思勰說:或作鋜。

拼音是chuo的漢字

拼音是chuo的漢字共有36個,如下:

||||||||||||||||||||||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