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危害
![茶黃薊馬若蟲](/img/f/35f/nBnauM3X1YTN5IjM5QTMwEDMzMTM3cTN4QjMxADMwAzMxAzL0E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分布於華南、中南、西南茶區,尤其在華南一帶發生嚴重。為害茶、芒果、葡萄、草莓、花生等。成、若蟲均以銼吸式口器銼吸新梢嫩葉汁液。受害葉片葉背主脈兩側出現兩條至多條紅褐色縱痕,葉面相應作條狀微凸。嚴重時葉背一片褐紋,葉面無光澤,後期芽葉萎縮,葉片僵脆並略向上縱卷。葉柄、嫩莖乃至老葉亦可受害,嚴重影響茶葉產量、品質和茶樹生長。
形態特徵
![茶黃硬薊馬](/img/c/443/nBnauM3X1UzMzcTM1MTMwEDMzMTM3cTN4QjMxADMwAzMxAzLzE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成蟲雌蟲體長約0.9mm,體橙黃色。觸角8節,暗黃色,第一節灰白色,第二節與體色同,第三至第五節的基部常談於體色,第三和第四節上感覺錐叉狀,第四和第五節基部均具1細小環紋。複眼暗紅色。前翅橙黃色,近基部有一小淡黃色區;前翅窄,前緣鬃24根,前脈鬃基部4+3根,端鬃3根,其中中部1根,端部2根,後脈鬃2根。腹部背片第二至八節有暗前脊,但第三至七節僅兩側存在,前中部約1/3暗褐色。腹片第四至七節前緣有深色橫線。頭寬約為長的2倍,短於前胸;前緣兩觸角間延伸,後大半部有細橫紋;兩頰在複眼後略收縮;頭鬃均短小,前單眼之前有鬃2對,其中一對在正前方,另一對在前兩側;單眼間鬃位於兩後單眼前內側的3個單眼內線連線之內。觸角8節,第三、四節感覺錐叉狀。下顛須3節。前胸寬大於長,背片布滿細密的橫紋,後緣有鬃4對,自內第二對鬃最長;接近前緣有鬃1對,前中部有鬃1對。腹部第二至八節背片兩側1/3有密排微毛,第八節後綠梳完整。腹片亦有微手占據該節全部寬度,第二至七節長鬃出自後綠,無附屬鬃。卵呈腎形,淡黃色。若蟲初孵化時乳白色,2齡若蟲淡黃色,體長約0.8mm,形狀與成蟲相似,缺翅。蛹(4齡若蟲)出現單眼,觸角分節不清楚,伸向頭背面,翅芽明顯。
生物學特性
![茶黃硬薊馬](/img/7/1ec/nBnauM3X0QjN0kTNxAjN2ITN1QTM4QjMycDNzQTNwAzMxAzLwY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發生規律
![茶黃硬薊馬](/img/2/cbf/nBnauM3XwAzM2gDNzAjN2ITN1QTM4QjMycDNzQTNwAzMxAzLwY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防治方法
(1)4月下旬在地面和樹幹噴速滅殺丁3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倍液,能有效地防治成蟲上樹危害。
![茶黃硬薊馬](/img/e/08c/nBnauM3XyATM4QjN4AjN2ITN1QTM4QjMycDNzQTNwAzMxAzLwY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5月中下旬,葉片上開始出現茶黃硬薊馬時,對樹體噴藥防治。6月中下旬噴第2次藥,7月中下旬蟲口密度最大時噴第3次藥,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80%敵敵畏1000倍液,用速滅殺丁3000倍液,防治效果可達95%。[8]
(3)採摘滅蟲。一般可結合防治小綠葉蟬進行,及時分批採摘,有助於消滅一部分卵和若蟲。同時減少新葉存留時間,以惡化其營養條件,減少其發生。
(4)藥劑防治。於春茶結束後,施藥防治。藥劑可選2.5%菜喜(多殺菌素)懸浮劑500~700倍液;3%莫比朗乳油30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噴施;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等進行噴灑防治均有較好效果
節肢動物門(纓翅目、等翅目)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