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流動

茶葉的流動

《茶葉的流動——閩北山區的物質、空間與歷史敘事(1644-1949)》一書不僅讓讀者了解了採茶、制茶工藝,還勾勒出這一茶品的生命史。作者肖坤冰,作為一位人類學博士,其追求顯然不是為喜茶好茶之人講明白什麼是“茶”,而是要以“茶葉的流動”,勾勒出17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閩北山區向“現代中國”邁進的歷史進程。

基本信息

主要內容

肖坤冰 影視人類學作品肖坤冰 影視人類學作品
肖坤冰博士認為,在近代閩北山區以茶葉產銷為中心的區域社會發展過程中,構成區域社會動態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並不僅僅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市場網路的形成,它還同時受到本地的歷史敘事、海外市場對武夷茶“意義”的重塑、社區中的儀式傳統、王朝國家力量、各種利益群體之間的權力博弈等各種綜合性因素的影響,因而必須將這一過程置於王朝、國家、政治、經濟、民俗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中來加以把握。

出版背景

17世紀以來,最早由我國閩北山區流入西方世界的茶葉,是導致近代中西衝突與社會變革的關鍵性物質之一。在近代閩北山區以茶葉產銷為中心的區域社會發展過程中,實際上包含著兩股文明之流的逆向流動:一方面是中國茶葉向西方世界的傳播,尤其是武夷紅茶在英國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在原產地崇安縣,英國人對正山小種的熱捧,調整和重塑了閩北山區的空間結構及當地人的文化圖式;另一方面,來自於西方的民族國家制度作為一種“文明”產物自晚清以來就對傳統中國造成巨大衝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