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茶壺棗樹體中等,樹姿開張,外圍枝條披垂,樹冠自然平圓形,枝葉密度中等。50年生樹,樹高6~7米,冠徑7米。
果實形狀奇特,大小不一,子房常有5心室和4心室,一般果重4.5~8.1克,最大果重10.2克。果肩圓,梗窪淺小。環窪中等深寬。果頂平圓,頂窪淺小。果實中上部,即果肩到胴部三分之二處,長出1~2對短柱狀或板狀的肉質突出物,高出果面5~7毫米,厚4~7毫米,形似壺嘴、壺把。果面平滑,果皮薄,紫紅色,富光澤,鮮艷。果肉綠白色,質地粗松略綿,汁液中多,味甜略酸,斑紅果含可溶性固形物24%至25.5%。果核小,核內無種子。
(概述部分內容來源於)
生長習性
嫁接苗定植後二年始果,10年左右進入盛果期。產量穩定,豐產性好。適應性強,在平原砂壤土上,粗放管理,生長結果良好。成熟期不裂果,果皮全紅著色後,果肉逐漸軟化,漿果腐爛,不能曬制乾棗。繁殖多用嫁接。9月上旬著色成熟。
茶壺棗適應性強,壽命長,繁殖嫁接當年結果,座果穩定,產量高,需適時採收加工利用。
栽培要點
種植要求茶壺棗可種植於道路兩旁、庭院四周,要求土壤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高。若定植點土壤貧瘠,則需挑培菜園土、塘泥或土憷肥改土。選擇壯苗在2~3月間大坑種植;若盆栽,盆口直徑應在50~100厘米。無論地栽盆栽,均要施足有機肥,淋足定根水。
整形修剪作觀賞用的樹形以自然開心形或小冠疏層形較好。定植後留主幹高30~40厘米,分主枝3~4個或培養乾層;主枝間距5~15厘米,若盆栽觀賞棗則適當矮化縮小。每個主枝選留2~3個副主枝和適量輔養枝。觀賞棗的修剪以初冬和夏為主,主要疏剪徒長枝、細弱枝、乾枯枝、病蟲枝和擾亂樹形的冠外枝。在生長旺季,要注意抹芽疏梢、摘心和拉枝,培養美觀獨特的樹冠。
肥水管理茶壺棗定植2年內主要以施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和微量元素。定植萌芽後10天可株施尿素5~10克,漚制稀薄人畜糞水2~4千克,以後每隔40~60天再追施一次,用量可隨樹冠擴大而增加;10月中旬追施基肥和越冬肥,以有機肥和磷肥為主。成年棗樹每年追施芽前肥、謝花肥和采果肥各一次,若盆栽樹則需補充一次壯果肥,施肥以有機肥或複合肥為主。氮、磷、鉀配合比例為1:0.5:0.8。另外,每年4~10月葉面噴施0.2%硼砂、0.2%磷酸二氫鉀、0.3%尿素以及稀土複合葉面肥,可以促進果實發育,延長葉片壽命。在花期和果實膨大期要及時灌溉與排水。
花果管理茶壺棗為多花樹種,自然坐果率低於2%。要提高坐果率必須加強花果管理。首先要調節樹體營養分布,對嫩枝摘心,短截髮育枝,樹勢旺的要適時斷根或環割;其次,在全樹多數結果枝開花5~6朵時噴15~20毫克/千克赤黴素一次;第三、花期噴水可促進花粉發芽,噴水一般應在傍晚或清晨氣溫低時進行;另外,花期噴面噴施硼、鋅、錳和稀土等微量元素或專用花肥,也可促進坐果。在果實成熟時易裂果,樹盤蓋膜(或稻草)和及時灌水,可以防止裂果大量發生。
病害防治
茶壺棗主要有棗鏽病、棗瘋病、炭疽病、尺蠖、桃小食心蟲、紅蜘蛛、蚧類和天牛。其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強管理,增強樹勢,及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劑噴灑。具體防治措施可與栽培要點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