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茫崖行政委員會
漢代,茫崖一帶屬若羌國,羌人在此活動。
西晉,鮮卑人西遷至柴達木盆地一帶。西晉成和四年(320年),鮮卑人統一海西諸羌,建立吐谷渾國,境內尕斯一帶屬吐谷渾。
唐朝,鹹亨元年(670年),吐蕃占據吐谷渾,在尕斯盆地屯兵駐牧,持續二百餘年。
北宋,天聖六年(1028年),党項人攻破甘州回鶻,數萬黃頭回紇南下越過祁連山,尕斯草原成為其主要牧場。後屬西夏沙州路。
元朝,元統元年(1333年),設曲先達林元帥府,封卜煙帖木兒為寧王,鎮守尕斯地區。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卜煙帖木兒降明,朝廷將其屬地分為阿端部、阿真部、苦先(曲先)部和貼里部四部。洪武八年(1375年),卜煙帖木兒遣使朝貢,朝廷封卜煙貼木兒為安定王,設安定衛、阿端衛和曲先衛(苦先衛)三處指揮使司。阿端衛活動中心即在茫崖一帶。後來,三衛被朵爾只巴侵襲,部眾竄亡,阿端衛廢除,曲先衛併入安定衛,居阿真地(尕斯庫勒湖東南)。永樂四年(1406年)復置阿端衛和曲先衛,曲先衛治所在藥王灘(尕斯庫勒湖西南);同年安定衛遷居到苦兒丁。洪熙年間,阿端衛被安定衛合併。弘治年間,安定衛被蒙古劫掠滅亡。正德七年(1512年),曲先衛為青海蒙古亦不剌等所逼,部眾散亡。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東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率部進入西海,占據曲先衛。阿端衛、曲先衛和安定衛在明朝合稱撒里畏兀兒。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蒙古和碩特固始汗統一唐古特四大部落後,尕斯一帶為其右翼牧地。康熙年間,清廷在尕斯(今尕斯庫勒湖以西)屯兵防範準噶爾,尕斯成為軍事要塞。雍正三年(1725年),屬海西蒙古西右中旗(台吉乃旗)尕斯陶海的牧地。
中華民國六年(1917年),屬都蘭理事。
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都蘭縣。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通新設治局。
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哈薩克西部設治局。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復屬都蘭縣。
1953年,屬阿爾頓曲克哈薩克族自治區。
1956年1月,成立臨時工作委員會。
1959年7月,為加強對石棉礦區的領導和管理,正式宣布茫崖石棉礦成立。
1962年6月,根據柴達木工委6月8日的由於“機構變動,茫崖工作委員會相應撤消”的電報指示,改為“茫崖鎮黨委” 。
1964年7月,經青海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設立為石棉礦服務的茫崖鎮。鎮址由油沙山遷至現駐地。
1984年5月,正式成立中共茫崖工作委員會和茫崖行政委員會,為海西州委、州政府的派出機構,同年設尕斯鄉。
1985年,設花土溝鎮。
冷湖行政委員會
冷湖地區歷來荒蕪,故歷史上並無具體建置。
1949年9月5日,青海解放。
1950年6月5日,在察汗烏蘇成立了都蘭縣人民政府。這是解放後在盆地建立的第一個人民政權。
1952年9月2日更名為都蘭自治區。
1953年8月4日青海省委批准都蘭自治區升格為專區一級自治區。
1955年5月28日在格爾木成立了柴達木行政委員會。
1956年6月1日柴達木行政委員會遷駐大柴旦。
1957年4月改名為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自治州。1957年12月,由於冷湖石油勘探事業的發展,柴行委決定在冷湖設立辦事處。
1958年在冷湖五號一高點地中四井的大量噴油,使冷湖石油工業的勘探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青海石油勘探局於1959年元月搬遷至冷湖(遷入冷湖後改名為青海石油管理局),冷湖人口劇增至二萬人。
1959年6月1日,經中央批准撤消海西自治州,併入柴達木行政委員會。1959年9月經中央批准,正式設立了冷湖市。1959年9月17日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冷湖市工作委員會”和“冷湖市臨時工作委員會”。
1962年11月12日,經中央批准撤消柴達木行政委員會,恢復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自治州。1962年12月,由於國民經濟調整,精簡機構和下放人員,同時也鑒於石油勘探規模有所壓縮,經中央批准,青海省和海西州委決定撤消冷湖市,改為冷湖鎮,直屬海西州領導。
1988年,經青海省政府批准,海西州政府決定將冷湖鎮劃歸茫崖行政委員會領導。
1992年5月經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海西州成立中共冷湖工作委員會,冷湖行政委員會。屬海西州委、州政府派出機構,正縣級單位,下設冷湖鎮、鎮委、鎮政府領導由工、行委領導兼任。
合併建市

2018年2月, 民政部批覆同意撤銷茫崖行政委員會和冷湖行政委員會,設立縣級茫崖市,以原茫崖行政委員會和冷湖行政委員會所轄區域為茫崖市的行政區域,茫崖市人民政府駐花土溝鎮民族路60號。茫崖市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9月,茫崖市轄3個鎮:花土溝鎮、冷湖鎮、茫崖鎮,3個牧業村,9個社區。
市人民政府駐花土溝鎮民族路60號。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茫崖市位於柴達木盆地西北部,西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東連德令哈市,北瀕哈密市伊州區和甘肅省阿克塞縣,南接格爾木市。 行政區域面積49889.93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茫崖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重峰疊的阿爾金山雄峙其北,白雪皚皚的阿喀祁漫塔格山高聳其西南,形成山盆相間的地形格局。除北部阿哈提山,西南部阿喀祁漫塔格山海拔高度在3800米以上外,約占全區總面積80%的盆地區海拔高度在2689—3800米之間。
氣候特徵
茫崖屬於大陸荒漠區氣候類型。風多雨少、寒冷乾燥、晝夜溫差大是其主要特徵,也是環境艱苦、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全區年日照時數平均3151.68小時,年平均氣溫4.14℃,年最低溫度-23.4℃,年最高溫度34.6℃。年降水量平均49.64毫米,年蒸發量平均2692.1毫米,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以往年最大風速24.2米/秒,但由於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近年來沙塵暴頻發,且持續時間長,最大風速曾達27米/秒。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茫崖市轄區內野生動物足有100多種,其中國家級一類保護動物有17種、二級保護動物24種。藏羚羊、野氂牛、藏野驢、棕熊、黑頸鶴等珍禽稀獸,在尕斯湖畔、崑崙山腹地繁衍生息。
植物資源
茫崖市轄區內有鎖陽、甘草、麻黃等250多種野生植物。
礦產資源
資源富集是茫崖突出的區域特徵,初步探明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石棉、天青石、芒硝、鉀鹽等26種,產地77處,大型礦床8處。其中,石棉儲量2154萬噸,居全國之首;天青石儲量1592萬噸,占全國儲量的88%;石油儲量2.25億噸;天然氣儲量75億立方米;鉀礦儲量6839萬噸。其它如金、銀、鋰、鋅等也有一定的儲量。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建設,茫崖已經建成了以石油、石棉工業為龍頭,以鹽湖化工為支柱,以有色金屬工業和新能源開發為後備的新興工業區。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07年,茫崖行政區常住人口為24000餘人,其中牧業人口246人。人口主要集中於茫崖鎮和花土溝鎮,其它地方多荒無人煙,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一人。另有流動人口約為9000人。
•民族
有漢族、蒙古族、撒拉族、維吾爾族、土族、滿族、東鄉族、壯族、侗族等10多個民族,漢族約占總人口的94.2%。
政治
工委書記:孔祥輝
行委主任:王建國
經濟
茫崖現有21家旅遊賓館,2100個床位。其中二星級1家、三星級4家,一家四星級標準的賓館已開工建設。2017年39.96萬人次遊客在茫崖留下了足跡,實現旅遊總收入2.28億元,同比增長19.57%。
交通運輸
茫崖地處青(海)新(疆)交通咽喉,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為青海省西北門戶。315國道橫貫全境,往西可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往東經州府德令哈直到省會西寧,往北沿當(金山)黃(瓜梁)公路經冷湖穿名城敦煌可達西北物資轉運中心甘肅柳園,往南沿正在建設中的格(爾木)茫(崖)公路直達西藏物資保障供應基地-青海第二大城市格爾木。交通在西北地區尚屬便捷。隨著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和格(爾木)茫(崖)公路、315國道綠草山-黃瓜梁段、315國道茫崖鎮-若羌縣段的建設完成。
公路
青(海)新(疆)公路穿境。
航空

花土溝機場,位於海西州茫崖行委花土溝鎮東南側7公里處, 海拔高度2906米,屬國內4C級支線機場,機場建設按2020年滿足年旅客吞吐量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噸、飛機起降量1150架次進行規劃設計。機場可起降機型有B737-700、A319及ARJ21、新舟700等高原型飛機。花土溝機場計畫開通花土溝至西寧、敦煌、庫爾勒、格爾木、德令哈5條航線。
鐵路
格爾木至敦煌鐵路穿境。 格爾木至庫爾勒鐵路(格庫鐵路)正在建設中。
社會事業
茫崖行政區有中學1所和醫院、防疫站等衛生機構。
教育事業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茫崖開始資源開發,石油系統、建材系統、農墾系統各企業單位相繼建起職工子弟學校。因單位變動頻繁,學校常出現遷址、撤併等情況。1960年石棉礦成立茫崖石棉礦國小,1968年增設國中,1971年設高中。1970年石油系統成立青海石油管理局西部子弟國小,1971年開設國中班。1978年建成茫崖中學,設有國小、國中和高中。 後經教育資源整合,到2010年,茫崖有全日制學校2所,教職工129人,在校學生1437人;其中茫崖行委學校學生903人(國小567人、國中242人、高中94人),茫崖石棉礦學校學生534人(國小264人、國中136人、高中134人)。
歷史文化
那達慕大會是海西州最為隆重的民族節慶活動,規模宏大。在這幾天裡,人們選擇水草豐美的草原進行賽馬、摔跤、射箭運動以及物資交流活動。成千上萬的牧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賽場,一面觀看騎士們表演高超的騎藝和射箭本領,一面擂鼓搖旗、助威吶喊。那達慕大會還舉行饒有風趣的賽駱駝活動。幾十峰駱駝在草原上飛馳,旗手們顛簸在駝背上,仿佛游泳選手在浪尖上起伏。會上還能欣賞騎手強勁的刀功、昂揚優美的馬頭琴樂器等民族音樂和舞蹈。“那達慕”是蒙古族物質生活、精神風貌的展現。
特產美食
•清湯羊肚

清湯羊肚,將羊肚洗淨放入80℃燙水中氽幾分鐘後撈出,颳去黑皮洗淨,切成連3刀,再用鹼面揉擦,洗白淨入鍋煮開,加蔥、蒜、姜等,至爛時撈出切塊。放入清湯內,加蔥、蒜、姜、鹽、胡椒、味素煮開,最後放香菜即成。其軟嫩酥爛,湯醇味美,清淡可口。
風景名勝
•雅丹地貌(魔鬼谷)

雅丹地貌的形成和發育是與地表岩層結構、氣候條件分不開的。行政區內的黃風山、大風山、開特米里等地,屬裸露第三紀地質,表層物質多為疏鬆的泥岩、粉砂岩。由於受喜瑪拉雅山活動影響,在長期西北風的吹蝕下,被剝蝕成多種殘丘和槽形低地,形成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有的酷似古城堡、帝王墳或千軍帳,有的像駿馬、駱駝、雄獅、猛虎、蘑菇、饅頭、圓桌,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遠望如“千舟過海”、“百獸集會”、“萬軍會戰”炎夏時期在熱氣浪的襯托下,還可見到“瀚海蜃樓”景觀,那風塵車馬、廣廈玉宇、群樓會集,會令人感到撲朔迷離。
•翡翠湖

“翡翠湖”,位於尕斯湖的東部邊緣,茫崖行委花土溝鎮西南側。距政府所在地約32公里,南依巍峨的崑崙山,北靠阿爾金山,是一個富饒而美麗的人工鹽湖。鹽湖總面積約26平方公里,屬硫酸鎂亞型鹽湖,底部有石鹽層,一般厚5米,最厚處達9.68米,湖中盛產鋰、鉀肥、芒硝等鹽化物,這片大小不等、形態迥異、深淺不一的鹽池中的高濃度鹽水在當地稱之為“滷水”,是歷經多年的鹽湖開採而形成的采坑,由於所含的礦物質濃度的不同,也就形成了顏色多彩的景象,特別是風平浪靜的時刻,宛若鏡面般的散布在四處,在鉀肥工人十幾年精心的“養顏”下,硫酸鎂滷水的顏色純美剔透,如鑲嵌在戈壁的翠玉,一躍成為新的“天空之境”。寬廣的“額頭”多了一塊冰晶玉潔的翡翠,為茫崖這個漢使張騫經過的絲路驛站和現實版的火星驛站增添了一抹柔情似水。
•七個泉解放軍剿匪基地

七個泉解放軍剿匪基地,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打擊竄至新、青、甘肅交界的烏斯曼匪徒,在距花土溝鎮西北方向20公里處的七個泉修建了軍事基地,現存連、排、班窯洞52處、儲存糧食和武器彈藥的沙窩子14個、兩條東西長1000米,南北長500米的戰壕。是全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紅色戰場,是紅色文化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千佛崖。

千佛崖,地處花土溝鎮東北10公里處的遊園溝,由溝口向里延伸,自西向東崛起。山崖上錯落有序地排列著成千上萬個佛像、菩薩和羅漢,層層疊疊,自上而下逐漸由小變大,小則幾米,大則幾十米直至上百米,似精心雕琢成的菩薩、羅漢,猶如千佛坐禪,栩栩如生、儀態紛呈的千佛盛會,大自然神工鬼斧雕琢的奇蹟,形成了令人驚嘆不已的“千佛崖”。
•尕斯湖

尕斯湖,面積104平方公里,湖水清澈見底,呈淡藍色狀,湖岸的灌木、荊棘、蘆葦、芨芨草、濕地、草原,棲息著斑頭雁、灰雁、天鵝、黑頸鶴、鴻雁等244種鳥類,由於氣候適宜,水草豐美,是鴻雁繁衍生息的主要棲息地,千百年來被各族人民稱為鴻雁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