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茅壩鄉幅員面積41.82平方公里,轄7村45個農業合作社,1224戶,人口密度14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30畝,水田240畝。坡度大於25度的耕地892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1.7%;有林地28600畝,其中人工商品林4650畝,雜灌用材林8300畝,耳樹經濟林6750畝,茶園1800畝,薪炭殘次林7190畝;有荒山、荒坡、荒灘12400畝;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中度潮濕,山地闊葉林和人造針葉林分布較廣。年平均降雨量1040.5毫米,年均氣溫13.5℃,全年無霜期238天,日照數1340.5小時,輻射量年均91.7千卡/平方米。鄉內以脈石英為代表的礦產資源和以乾果、烏藥、天麻、兔毛為主的物產十分豐富,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溪表常年徑流量0.8立方米/秒。歷史沿革
茅壩鄉於1952年建鄉,1957年改為茅壩公社,屬大院區管轄。1958年第一次撤鄉,被一分為三,分別劃歸涼水、大院、關莊管轄,1960年恢復建制,歸關莊區管轄,1981年成立茅壩鄉管理委員會。1983年改為茅壩鄉,1992年第二次撤鄉,合併建立涼水鎮,於1995年再次恢復建制。
資源分布
(一)人力資源:有高中以上學歷384人,其中專科36人,本科8人,博士1人,在校學生502人。有不少茅壩藉在外工作、經商的知名人士,其中有廳局級領導1名,博士學歷教授1人,副縣級領導2名,科局領導10名,雙學歷律師1人。全鄉現有勞動力2647人,勞務輸出年均每年800餘人次,勞務收入占農業總產值比重15.7%。
(二)礦產資源: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脈石英、鐵礦、銀礦、水晶、稀土、石灰石等,其中,脈石英礦貯量為200多萬噸,屬西南地區之首,其卓越的品質深受省內外廠商推崇,含Sio2>99.7%、fe2O3<2/10000,年開採量逾萬噸。
物資資源
1.林業資源:有人工商品林4650畝,樹齡在16—20年之間,已進入主伐期;有各類乾果20餘萬株,掛果樹10萬株,年產乾果80餘噸;有茶園1800畝,年產茶200多擔;退耕還林、還茶、還草已實施2000餘畝,封山育林13500畝;有亟待開發的荒山荒坡10000餘畝。
2.農業資源:畜牧業中生豬存欄4800頭,出欄2300頭,出售商品豬2000頭;長毛兔存欄20000餘只,年產毛量11噸;土雞年出欄3.1萬隻;種草養畜面積達40%。大力推廣玉米、小麥、水稻、油菜籽良種良法,糧食單產由1990年的160公斤增加到235公斤,主要農作物基本實現良種化改造。土地綜合利用率86%。小雜糧以蕎、豌豆、小麥、爬山豆為主。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配套率占5.2%。
3.烏藥、天麻等資源,烏藥年種植面積1000畝左右,年產優質種藥200餘噸,俗稱“江油的附子金家(村)的種”,便是茅壩烏藥品質的真實寫照。
地方特產
天麻 屬蘭科多年寄生草本植物,生於半陰半陽潮濕的森林中,以塊莖入藥,是名貴的藥材之一。在《神農本草注》上列為上品。天麻為平肝熄風藥,具有祛風、降壓、補腦、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通血脈之功效。主治頭暈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闐癇、高血壓、耳源性眩暈等症。藥用遵醫囑。食用切塊片可與豬蹄、雞肉等物燉煮,尤與鴿子肉相燉更佳。分野生、人工栽培兩種,野生天麻尤為名貴。核桃 殼薄仁香,遠銷國內外,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營養價值極高的食品。古代中國人民就譽稱核桃“萬歲子”和“長壽果”。唐代名孟詵稱核桃仁可“通經脈、潤血脈、常服骨肉細膩光潤”。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稱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等功用。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核桃仁對各種年齡的人保健作用極強,可益智長壽,軟化血管,阻滯膽固醇形成,對老年心血管病,內、外、兒、婦、泌尿及皮膚等上百種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經濟發展
2001年農業總產值498萬元,畜牧業產值80萬元;人均純收入1120元,比1990年增長293%,一、二、三產業比重為70:14:16。糧食總產量2287噸,人均糧食483公斤,比1990年增加180公斤。財政總收入50萬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60萬元。農村購買力持續增長,彩電入戶率達25%,洗衣機入戶率18%,機車入戶率1.2%,各型汽車16輛,農業小型加工機械入戶率85%。
基礎設施
有鄉、村國小校7所,教學班42個,學歷達標教師26人,在校學生38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有鄉衛生院一所,村衛生站6個,病床8個,執業醫師12人,護士1人。已命名縣級文明村5個,文明單位3個,文明戶855戶,雙文明戶237戶。社會治安狀況良好,連續5年無刑事案件發生。連續7年無重大安全事故。計畫生育率100%,節育率達86%,人口自然增長率1.4‰,“三結合”成效顯著。基本解決人畜飲水,80%以上人口吃上了清潔自來水。架設10KV線路23桿公里,設定變壓器11台、200KVA,95%的農戶照上了優質電,人均用電量200千瓦時。通鄉公路5公里,通村公路4村10公里,機耕道8公里。開通程控電話50門,已處於飽和狀態,即將進行線路光纖化改造。
發展展望
(一)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以“長抓茶林、短攻禽兔、農民增收、科技致富”的思路和目標來統攬全局。逐步使一、二、三產業結構比重趨於合理。
(二)建設高起點的文明新村,全面改變農村面貌,向小康邁進,人均純收入每年以人均100—150元的速度遞增。
(三)財政收入每年以3—8萬元速度增加,逐步達到自給有餘。
附近景點
白龍湖皇澤寺
劍門關
千佛崖石窟
紅軍文化園
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
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