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果實疫病

茄子果實疫病

茄子幼苗及成株期均可受害,主要為害果實、葉、莖、花器等部位。受害幼苗的嫩莖呈水漬狀縊縮,可引起幼苗猝倒病。成株期發病,主要危害果實,植株下部果實易得病,病部呈水漬狀小圓斑,後逐漸擴大呈稍凹陷的黃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最後蔓延到整個果實,使果實收縮、變軟、表面有皺紋。在高濕條件.下產生茂密的白色棉絮狀菌絲,葉片受害時,呈近圓形或不整形、暗綠至淡褐色的水漬狀斑點,有明顯輪紋,潮濕時病斑發展很快,邊緣不清晰,並生有稀疏白色霉狀物,乾燥時病部發生乾裂。花器受害時呈水漬狀濕斑,潮濕。

基本信息

中文名:茄子(致病疫霉)果實疫病
..

英文名:EggplantPhytophthorafruitrot
病原中文名:致病疫霉
病原拉丁學名: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agne)deBary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茄子
主要為害部位:果實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果實,偶見為害幼苗和梢部。苗期染病,在幼苗基部產生暗褐色水溢狀斑,縊縮或倒伏,不產生立枯症狀。果實染病,初在果面上產生大小1厘米圓形至橢圓形凹陷斑,後變褐軟腐,擴展速度迅猛,濕度大時病部生有白色棉毛狀物,該菌棉毛較長,不同於辣椒疫霉綿腐病。發病重的易造成落果。運輸貯藏期,病部繼續腐敗,有的產生灰褐色霉層,成為重要的市場病害

病原形態特徵

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agne)deBary稱致病疫霉,菌絲體無色,無隔膜,直徑4~10微米,孢囊梗無色,寬10微米,長1毫米,常有分枝或3~5根成叢,由寄主氣孔、病果傷口或皮孔長出,孢囊梗頂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孢子囊頂生,被後長出的孢囊梗推向側位,卵形至倒洋梨形或橢圓形,有乳狀突起,大小20~45×16~23微米,萌發時生1~16個遊動孢子或產生芽管。遊動孢子腎臟形,在土壤中主要是薄壁圓孢子和厚垣孢子。孢子囊居少數。薄壁圓孢子無色,直徑18~24微米,由孢子囊濃縮和孢壁變圓形成的,厚垣孢子圓形,壁厚。在田間病葉上可找到卵孢子。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菌屬嚴格寄生菌,主要寄生在茄科植物上。病菌可在馬鈴薯塊莖上越冬,翌春產生孢子囊經風雨傳到番茄、茄子上,成為初侵染源,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後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氣溫28~30℃高溫條件利於發病,尤其是在高濕或連續陰雨條件下,該病擴展迅速。因此在收穫運輸貯存及銷售過程中通風不良或遇雨、濕度大、堆積過多、貯存時間過長,果堆內部呼吸作用旺盛造成溫度升高濕度大利於該病發生和蔓延。田間發病高峰主要在降雨後出現,長江流域5~6月梅雨和8~9月秋雨、北方7~8月雨季均易發病,生產上連作地或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氮肥過多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耐病及耐澇品種:如遼茄3號、4號,豐研1號,熊岳紫長茄,濟南早小長茄,六葉茄,齊茄1號,早茄2號等新品種。
(2)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避免偏施、過施氮肥。
(3)採用高畦或起壠種植,合理密植,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4)與豆科、十字花科、禾本科進行3年以上輪作,茄科不宜連作。
(5)雨季來臨前及時噴灑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300~4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1:1:160倍式波爾多液;發病高峰期噴灑72%克露或克霜氰、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7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可選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6)也可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加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隔7~10天1次,病情嚴重時可縮短至5天,連續防治3~4次。(7)貯運或進入市場後要注意通風、降溫、排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