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鳳翼

范鳳翼是明朝時期的一位人物,曾任光祿寺卿,有著作《動卿集》。

基本信息

簡介

范鳳翼[明]生於明萬曆三年(1575),卒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字異羽,一字勛卿,別號太蒙學者,又稱太蒙先生,江蘇通州人。萬曆二十六年(1598)進士,授欒縣知州,不就,改順天府教授,累官光祿寺卿。萬曆四十五年為魏忠賢構陷削職。崇禎三年(1630)避居金陵,與龔賢等結白門社

作品

鳳翼工詞,著有《范勛卿詩集》,王世禎稱道之。詩歌藝術:范鳳翼論詩具有濃厚的道德色彩,認為詩人的德行與創作態度決定詩歌的品質.在此基礎上,范氏又提出了詩歌的功能論:主張詩歌應有關風化、抒寫性情、反映現實、令詩人青史留名.對待前人詩歌遺產,范氏繼承前後七子的復古論調,認為應該取法、古樂府詩、五七言古體、唐詩、明代前後七子,而摒棄宋調.理由有三:古詩雅正;古詩有法度;詩歌應具備可讀性.范氏復古非食古不化,而是借筏渡河,自成一家.范氏主張詩風自然,所謂自然乃指詩歌風格與詩人性情吻合,而非語言之流暢.范鳳翼詩歌在繼承七子的基礎上力圖創新.其詩歌各體兼善,多以前代各種詩體的經典作家或作品為效法的對象.樂府詩秉承"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傳統,抒寫時事,語言刻意模仿古樂府詩,較為生硬.五古有意追求漢魏詩的古樸,某些作品頗具陳思風神,然亦有不少作品帶有宋詩特徵.七古以唐代詩人為圭臬,但又不主一家,取法李白、杜甫較多.五律極少表現政治主題,多詩酒風流、遊覽登臨之作;詩風較為單一,追求古樸、清遠玄淡.七律多效法杜甫,注意字句的鍛鍊,追求構思的深折.五絕數量較少,風格以古樸為主.七絕作品數量多,內容豐富,風格多樣.范鳳翼的詩論與詩歌創作從文學史的高度看,顯得創新不足,但其文學活動卻為南通范氏家族開創了一個傳統,造就了一個詩文世家,形成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