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馬村

范馬村

繁陽鎮范馬村是由原繁陽鎮范沖村和上馬村合併而成,地處繁陽鎮西南,屬丘陵地帶,東低西高,東與南陵縣以六房沖—馬沖、銅山一線山分水為界,南與孫村鎮涼嶺頭—范沖板栗山分水為界,西以大白馬山一線與孫村鎮水口村為界,北與本鎮鐵門村相連,總面積12.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29畝,林地面積約1.2萬畝。境內山清水秀,自然生態保護較好。淮九公路貫穿南北,蕪大高速橫跨東西,交通便捷,物產豐富,境內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地下蘊藏豐富的鐵、硫、錳、金等礦產資源。全村1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21名,轄20個村民組,總戶數1127戶,總人口3452人,全村居民以漢族為主,另有部分回族、壯族等少數民族。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范馬村位於海城市東南二十公里處,馬風鎮最南端,地處山區丘陵地帶,總面積三千萬平方米,山面積二千八百平方米,河流,、鐵路、公路、居民區、海城滑石礦、海城市鎂礦、防護林、綠化林占地一千五佰平方米,市鎮批准留有十萬平方米工業建設用地以代開發。在村境內有滑石、菱鎂礦藏,都是世界拳頭產品,四十萬平方米耕地。海岫鐵路,湯析公路,楊柳河貫川南北,交通十分發達,運輸非常便利,村有村辦企業十二個,本村人口一千八佰人,男女勞動力一千二百人,滿足不了本村發展需要,一千多外來流動人口補充村工業所需勞動力,農民年平均收入六千八佰元,農民生活達到了小康水平,在物資生活優越的前提下發展了文化精神生活,村有四層三千平方米學校大柚,在正常文化課外,特聘電腦、文藝教師二名,電腦三十台供學生學習,進行多方面教育,村有文化廣場一個,強身健體運動場一個,該村被市滑石高新產業區,在十七大精神指導下,大力發展工業新進展。

產業介紹

該村地處長白山南端余脈,天然有滑石,菱鎂礦床,是我國獨特的礦產品資源,在該村的滑石、菱鎂是國家出口創匯的主產地,從十九世紀初就是帝國主義望眼欲穿的寶地,建國以來,該村的滑石運鎮國外,是國家創匯的主要產品,在該村二千八百萬平方米內,儲藏滑石,、菱鎂石,經國家勘測為滑石三億噸,菱鎂二億噸,現在海城滑石礦同該村共年產量在三百萬噸,是一個天然寶庫,可供開採百年有餘,鎂石同滑石並存並開採,從改革開放以來,在上級指導下建立滑石三個礦,年產滑石二百萬噸,在深加工中相緒建立石粉廠和高檔石粉廠七個,同時建立中檔鎂砂石兩個,輕燒鎂廠,輕重鎂製品年產量五萬噸,兩項產品銷往國內外,深受客戶歡迎和好評,村廠礦共十三個,共用職工二千五百人,年產值總計八千萬元,上繳稅款八千萬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0畝(其中:田38畝,地42畝),人均耕地0.98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3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21畝,主要種植油茶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0戶通自來水,有2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3公里。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在縣內、省內。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萬元,占總收入的46%;畜牧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頭,肉牛8頭,肉羊78頭);第二、三產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10 %;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10%。農民人均純收入63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3人。[1]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0戶,共鄉村人口81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4人。其中農業人口81人,勞動力35人。該村以瑤族為主。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合作醫療7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88%;享受低保1人(韋華祥)。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馬路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洞波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公里,距離中學4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0畝。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人,黨員中男黨員1 人,女黨員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土地少,無其他經濟來源。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組織民眾在這珍貴的土地上栽種品種較豐收的飼料草,大力發展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